组合逻辑电路(半加器全加器及逻辑运算)
本实验使用7400(与非门)、7486(异或门)和7454(与或非门)芯片搭建全加器电路。通过测试验证了全加器的逻辑功能:和输出S_i=Ai⊕Bi⊕Ci-1,进位输出Ci=YCi-1+AiBi。实验结果与真值表完全一致,成功实现了1位二进制加法。实验过程包括逻辑表达式推导、电路连接和功能验证,掌握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四位全加器的串联实现方案。
一、实验器材(芯片类型及数量)
74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74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7454 四组输入与或非门
二、实验原理
(1)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
1. 确认输入/输出;
2. 逐级写逻辑表达式;
3. 化简;
4. 列真值表;
5. 总结功能;
6. 验证优化。
(2)全加器工作原理:
全加器是一种数字电路,用于二进制加法运算。它有三个输入(两个加数位和一个来自低位的进位输入)和两个输出(和与进位输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逻辑运算,将三个输入进行异或运算得到和,通过与、或运算得到进位输出。多个全加器可串联实现多位二进制数的加法。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图
1.测试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图2.2 全加器电路结构图
- 写出图2.2的逻辑功能表达式(Y Si Ci)
答:Y=Ai

⊕Bi

Si

=Ai

⊕Bi

⊕Ci-1

Ci

=YCi-1

+AiBi

- 根据逻辑功能表达式列出真值表
|
Ai |
Bi |
Ci-1 |
Si |
Ci |
|
0 |
0 |
0 |
0 |
0 |
|
0 |
0 |
1 |
1 |
0 |
|
0 |
1 |
0 |
1 |
0 |
|
0 |
1 |
1 |
0 |
1 |
|
1 |
0 |
0 |
1 |
0 |
|
1 |
0 |
1 |
0 |
1 |
|
1 |
1 |
0 |
0 |
1 |
|
1 |
1 |
1 |
1 |
1 |
- 按原理图选择与非门并接线测试,将结果记入表2.2。

2.用异或、与或非门和与非门实现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全加器可以用两个半加器和两个与门一个或门组成,在实验中,常用一块双异或门、一个与或非门和一个与非门实现。
- 画出用异或门、与或非门和非门实现全加器的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表达式。

Si

=Ai

⊕Bi

⊕Ci-1

Ci

= Ci-1

+AiBi

- 找出异或门、与或非门和与非门器件按自己画的图接线。接线时注意与或非门中不用的与门输入线接地。

- 按表2.2完成真值表。
四、实验数据记录(真值表/时序波形图/状态转换图)
1、按照原理图选择与非门接线测试的真值表:
|
Ai |
Bi |
Ci-1 |
Si |
Ci |
|
0 |
0 |
0 |
0 |
0 |
|
0 |
0 |
1 |
1 |
0 |
|
0 |
1 |
0 |
1 |
0 |
|
0 |
1 |
1 |
0 |
1 |
|
1 |
0 |
0 |
1 |
0 |
|
1 |
0 |
1 |
0 |
1 |
|
1 |
1 |
0 |
0 |
1 |
|
1 |
1 |
1 |
1 |
1 |


对应真值表第八行 对应真值表第七行

2真值表
|
Ai |
Bi |
Ci-1 |
Si |
Ci |
|
0 |
0 |
0 |
0 |
0 |
|
0 |
0 |
1 |
1 |
0 |
|
0 |
1 |
0 |
1 |
0 |
|
0 |
1 |
1 |
0 |
1 |
|
1 |
0 |
0 |
1 |
0 |
|
1 |
0 |
1 |
0 |
1 |
|
1 |
1 |
0 |
0 |
1 |
|
1 |
1 |
1 |
1 |
1 |


对应真值表第六行 对应真值表第五行

3、思考题
四位全加器的设计方案:
将一位全加器进行串联:

如图所示,每个方框代表的是一位全加器,Ci表示低位向本位的进位,Si表示本位的和。Ai,Bi代表的是两个加数。四位全加器可以使用与非门来实现,还可以使用异或门、与或非门、与非门共同实现。
五、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搭建全加器电路,深入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流程。实验中使用7400(与非门)、7486(异或门)和7454(与或非门)等芯片,验证了全加器的逻辑功能:和输出(S_i)通过异或运算实现,进位输出(C_i)通过与或逻辑生成。真值表测试结果与理论一致,成功实现了1位二进制加法功能。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