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与大语言模型

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和LLM(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的核心区别在于‌大模型是涵盖多模态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范畴,而LLM是仅专注于文本处理的大模型子集‌。‌‌

定义与关系

大模型指基于海量数据训练、参数规模庞大(通常达百亿至万亿级别)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其特点是通过预学习获得广泛知识后,能通过微调适应多种任务。LLM则是大模型家族中专门处理自然语言文本的单一模态类型,其核心能力集中于理解、生成和推理文本内容。‌‌

核心区别维度

  1. 处理模态范围‌。
    • 大模型可处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数据,例如GPT-4V能同时分析图片和文本。‌‌
    • LLM仅处理文本数据,如ChatGPT、Claude等模型专注于语言任务。‌‌
  2. 能力与应用场景‌。
    • 大模型因多模态融合能力,适用于跨领域复杂场景,如自动驾驶(同时处理视觉和指令)、工业质检(结合图像和文本手册)。‌‌
    • LLM主要服务于文本相关场景,如文案生成、代码辅助、问答系统等。‌‌
  3. 技术实现差异‌。
    • 大模型需集成多模态编码器(如图像转换器),训练数据包含多种类型信息,计算资源需求更高。‌‌
    • LLM基于单一文本数据训练,采用Transformer架构优化语言规律学习。‌‌

发展趋势与融合

当前技术趋势显示,LLM正通过扩展多模态能力向大模型靠拢(如GPT-4o支持语音输入),而大模型也依赖语言能力作为交互入口,但二者核心边界仍以处理模态的广度为界。‌‌

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是在海量文本数据上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核心能力是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它通过大规模预训练,掌握语言的统计规律、语义关联和世界知识,能胜任各类语言任务。和传统NLP模型相比,LLM的“大”是关键——参数量通常达数十亿到数千亿,训练数据量以TB计,这让它具备了传统模型难以企及的泛化能力和上下文理解能力。

现代LLM有几个核心特征:大规模参数(如GPT-3的1750亿参数)、Transformer架构(基于自注意力机制)、“预训练+微调”模式(先在通用数据上预训练,再针对具体任务微调)、多任务适应性(一个模型能做翻译、写作等多种任务)。这些特征让LLM在金融(智能投顾)、医疗(病历分析)、教育(个性化辅导)等领域广泛应用。

LLM的核心能力可概括为“理解”与“生成”:理解能力能解析文本的含义、情感和意图;生成能力则能创造连贯的新文本,不仅包括普通文字,还能生成代码、表格甚至乐谱。其技术根基是Transformer架构的自注意力机制——让模型处理一个词时,能同时关注文本中所有其他词,按重要性分配权重,从而捕捉长距离语义关联。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kaka0722ww/article/details/150067585

视觉基础模型

视觉基础模型是经大规模数据预训练,具备通用视觉理解或生成能力的深度学习模型。它的特点是:在数百万到数十亿图像或图文对上训练,学习广泛视觉特征;支持分类、检测等多种任务,无需从头训练;通过提示、微调能快速适配新场景。和传统视觉模型相比,它的“基础性”体现在既能直接用,也能当其他模型的底层支撑。
 

视觉大模型

视觉大模型(Vision-Language Models, VLM)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前沿分支,结合了计算机视觉(CV)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能力,能够同时处理视觉和语言信息。这些模型在图像描述、视觉问答、多模态生成等任务中表现出色,并在医疗、教育、娱乐和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视觉大模型(VLM)是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和理解图像和文本数据。与传统的单模态模型(如仅处理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或仅处理文本的语言模型)相比,VLM通过学习视觉和语言之间的关联,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例如,VLM可以根据图像生成描述性文本(图像描述),回答基于图像的问题(视觉问答),甚至根据文本生成图像(多模态生成)。

VLM的出现得益于大规模预训练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利用网络上几乎无限的图像-文本对数据(如网页抓取数据)进行预训练,使VLM能够在零样本(Zero-Shot)场景下完成多种视觉识别任务,而无需针对每个任务进行专门的训练。这种能力显著降低了模型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923438673086649859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