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AI把你“除名”才后悔:GEO这套“喂AI”的土办法,我们靠它帮客户多拿了30%线索
摘要: 本文探讨生成式引擎优化(GEO)策略,强调AI时代需从传统SEO转向“被引用率”竞争。提出“三菜一汤”方法论:优化技术SEO(洗菜)、控制内容长度(切菜)、添加结构化数据(加料)、构建实体关联(上汤)。建议内容融入数据对比与真实案例,提升AI引用率至25%以上,并给出90天落地排期表。核心观点:GEO是SEO的升级版,需抢占AI答案中的“唯一答案”位置,避免品牌被AI忽略。文末提供实操模板
“生成式引擎优化怎么做?”
第一次被客户这么问,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把SEO的“续命药”名字说出来了。
过去12个月,我们深圳数聚酷团队把手里50多个B2B站点全部重做了一遍,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在ChatGPT、DeepSeek、Perplexity的答案里露个脸。今天把踩过的坑、捡到的糖,打包成一篇“人话版”操作笔记,谁抄谁省钱。
一、先认清现实:AI不是来“排名”的,是来“摘抄”的
传统SEO拼的是前十条蓝色链接,GEO拼的是AI直接给用户的“唯一答案”。
换句话说,以前我们抢的是“点击率”,现在抢的是“被引用率”——AI答完,用户连你家网址都没看到,就已经把信任票投给你了。
二、数聚酷“三菜一汤”喂AI法
我们自己内部把GEO拆成四步,取了个土味代号,客户一听就懂:
- 洗菜——先让AI“找得到”
把robots.txt、Core Web Vitals这些老掉牙的技术SEO先做到90分以上,别问为什么,AI一样会调用Google/Bing接口,爬不动就全白搭。 - 切菜——把内容剁到AI舒服的长度
我们统计了200条被AI引用的行业问答,发现最常被摘抄的段落只有46~78个字。于是让编辑把每段控制在这个区间,开头先给结论,后面补数据,AI“嚼”起来不费劲,引用率直接翻倍。 - 加料——用结构化数据“点香”
FAQPage、HowTo、QAPage schema全打上,连“价格区间”“适配型号”都用表格塞进去。别嫌麻烦,同一篇文章,补完schema后,DeepSeek引用次数从3次涨到11次,只用了两周。 - 上汤——让“实体”彼此握手
把品牌名、产品系列、应用场景写成“三元组”:
“数聚酷GEO工具 × 工业传感器 × 设备预测性维护”
反复在标题、H1、锚文本出现,帮助AI把“谁、做什么、解决啥”连成一张网。客户站点上线30天,ChatGPT答案里出现品牌名的概率从0涨到27%。
三、别只写“百科”,要写“吐槽”
AI最喜欢引用两种话:
- 数字+结果:“上线3周,把客诉率从2.4%压到0.9%。”
- 对比+情绪:“同行还在卷关键词,我们已经把表单成本降到原来的1/3。”
把真实项目笔记里的“血与泪”挖出来,用口语写进FAQ,用户看着带劲,AI也觉得“这答案够鲜活”,引用率自然高。
四、一条肉眼可见的指标:AI引用率≥25%
我们把“AI引用率”写进KPI合同——指的是品牌名或核心卖点在AI答案里出现的次数/同类问题总数。
过去半年,达到25%以上门槛的客户,平均每月多拿30%的留言表单,而没达到的,只能守着旧SEO流量干瞪眼。
五、90天可落地的内部排期表
- 第1-30天:技术扫雷+旧文拆段+补schema,先让AI“看见”你。
- 第31-60天:把高频客服问答翻成“AI体”,每篇300字,日更5条,抢占长尾。
- 第61-90天:用“三元组”做3篇深度案例,投行业媒体+官网,同步做外链,让AI“记住”你是谁。
六、最后掏心窝两句
GEO不是玄学,就是把SEO的“老地基”换上AI爱吃的“新瓷砖”。
早一天动手,早一天在AI答案里占位;等你犹豫完,同行已经把那张“唯一答案”截图发客户了。
如果你也担心自家品牌被AI“除名”,后台私信“GEO”三个字,我们把这套“三菜一汤”模板表直接发你,零门槛,回家就能开灶。
别让AI把你家的故事讲成别人的广告——先下手,才能让自己的声音留在那句唯一的答案里。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