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模型应用的技术特点:门槛低、天花板高(稍微有点基础都能上手,但搞懂搞透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沉淀)

大模型应用的技术架构主要有四种方式:纯 prompt、Agent+Function Calling、RAG(检索增强生成)和 Fine-tuning(微调)。

纯 Prompt

纯 prompt 是最简单的大模型应用方式,直接通过自然语言指令(prompt)引导模型生成所需的输出。适合任务简单、无需额外数据或复杂逻辑的场景。

  • Prompt 是操作⼤模型的唯⼀接⼝
  • 你说⼀句,它回⼀句,你再说⼀句,它再回⼀句

纯 prompt 的核心在于设计高效的提示词(prompt engineering),通过调整 prompt 的措辞、结构或示例,优化模型的输出质量。常见的技巧包括:

  • 提供清晰的指令和上下文
  • 使用 few-shot learning(示例学习)
  • 添加限制条件(如输出格式)
response = model.generate(
"请用一句话总结以下文本:'大模型应用的技术架构包括多种方式。'"
)

优点在于开发成本低、部署简单,但依赖模型本身的能力上限,难以处理复杂任务或定制化需求。

Agent + Function Calling

Agent+Function Calling 架构通过将大模型作为“智能代理”(Agent),结合外部工具或函数(Function Calling)完成复杂任务。模型负责理解用户意图并调用合适的工具,工具执行具体操作后返回结果。

  • Agent:AI 主动提要求
  • Function Calling:AI 要求执⾏某个函数
  • 你问它「我明天去杭州出差,要带伞吗?」,它让你先看天⽓预报,你看了告诉它,它再告诉你要不要带伞

典型流程:

  1. 用户输入请求(如“查询北京天气”)
  2. 模型判断需要调用天气 API
  3. 系统执行 API 调用
  4. 模型整合 API 返回结果并生成回复
def get_weather(city):
# 调用天气 APIreturn weather_data
response = model.generate(
"用户问:'北京天气如何?'",
functions=[get_weather]
)

适合需要实时数据、计算或专业工具支持的任务(如数据分析、代码执行)。灵活性高,但需额外开发工具集成逻辑。

RAG

RAG 结合检索(Retrieval)和生成(Generation),通过从外部知识库检索相关信息,再输入模型生成答案。解决模型静态知识库的局限性,适合需要动态或领域知识的场景。

  • Embeddings:把⽂字转换为更易于相似度计算的编码
  • 向量数据库:把向量存起来,⽅便查找
  • 向量搜索:根据输⼊向量,找到最相似的向量
  • 考试答题时,到书上找相关内容,再结合题⽬组成答案,然后,就都忘了

工作流程:

  1. 用户提问(如“最新的深度学习框架有哪些?”)
  2. 检索系统从文档/数据库查找相关内容
  3. 将检索结果与问题一起输入模型
  4. 模型生成最终答案
retrieved_docs = vector_db.search("最新深度学习框架")
response = model.generate(
f"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retrieved_docs}\n问题:最新的深度学习框架有哪些?"
)

优点在于知识可更新、回答准确性高,但需维护检索系统和知识库。

Fine-tuning(精调 / 微调)

微调通过在领域数据上继续训练大模型,使其适配特定任务或领域。适合需要模型深度定制化的场景(如医疗、法律专业问答)。

微调分为全参数微调(调整所有模型参数)和高效微调(如 LoRA、Adapter,仅调整部分参数)。

  • 努⼒学习考试内容,⻓期记住,活学活⽤。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Trainer
trainer = Trainer(
model=model,
train_dataset=dataset,
args=training_args
)
trainer.train()

优点在于模型性能高度优化,但需要标注数据、计算成本高,且可能过拟合小规模数据。

架构选择建议

  • 简单任务:优先尝试纯 prompt 或 RAG
  • 实时数据/工具需求:选择 Agent+Function Calling
  • 领域专业化:考虑 RAG 或 Fine-tuning
  • 资源与成本:纯 prompt 和 RAG 更轻量,微调需评估投入产出比

实际应用中常组合多种架构(如 RAG+Agent)以平衡效果与成本。

最后

为什么要学AI大模型

当下,⼈⼯智能市场迎来了爆发期,并逐渐进⼊以⼈⼯通⽤智能(AGI)为主导的新时代。企业纷纷官宣“ AI+ ”战略,为新兴技术⼈才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才缺⼝将达 400 万!

DeepSeek问世以来,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爆发式增长,让很多岗位重新成了炙手可热的新星,岗位薪资远超很多后端岗位,在程序员中稳居前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此同时AI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飞速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风口,企业非常需要了解AI、懂AI、会用AI的员工,纷纷开出高薪招聘AI大模型相关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近很多程序员朋友都已经学习或者准备学习 AI 大模型,后台也经常会有小伙伴咨询学习路线和学习资料,我特别拜托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鲁为民老师给大家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涵盖了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 全系列的学习资料,这些学习资料不仅深入浅出,而且非常实用,让大家系统而高效地掌握AI大模型的各个知识点。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A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

在面对AI大模型开发领域的复杂与深入,精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份系统的技术路线图,不仅能够帮助开发者清晰地了解从入门到精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还能提供一条高效、有序的学习路径。

img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资源和工具的限制、模型理解和调试的复杂性,在这基础上,找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浪费时间、不走弯路,又是重中之重。

AI大模型入门到实战的视频教程+项目包

看视频学习是一种高效、直观、灵活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过程,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是现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海量AI大模型必读的经典书籍(PDF)

阅读AI大模型经典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技术水平,开拓视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对于想要深入学习AI大模型开发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00+AI大模型报告(实时更新)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I大模型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我们学习AI大模型必然是想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都是总结当前最新、最热、最高频的面试题,并且每道题都有详细的答案,面试前刷完这套面试题资料,小小offer,不在话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