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谈“AI元宇宙将引领场景革命 “十五五”勾勒科技新蓝图”
摘要:随着"十五五"规划(2026-2030)即将启动,AI元宇宙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等机构专家何超指出,规划明确以"人工智能+"为引领,元宇宙为载体,设定了2027年和2030年两个关键发展节点。目前AI元宇宙已在消费(如文旅数字藏品)和产业领域(如工业数字孪生)实现突破性应用,效率提升显著。未来将通过跨行业协同创新,推动智能终端普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即将于2026年正式开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正加速席卷而来。作为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中国移联数字文化和智慧教育分会、中国移联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专委会四机构秘书长,同时兼任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监事长,何超长期深耕AI与元宇宙领域,他在近期行业观察中明确指出:“‘十五五’规划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以元宇宙为场景载体,正勾勒出‘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产业升级’的科技新蓝图,而AI元宇宙必将成为这场变革中引领场景革命的关键力量。”
“十五五”锚定AI元宇宙:战略定位清晰,时间节点明确
在何超看来,“十五五”规划对AI与元宇宙的布局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核心目标作出的战略选择。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并设定了两大关键时间节点——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相关应用普及率突破90%。“这两个时间点既是‘十五五’推进的关键节点,更是AI元宇宙从‘技术探索’走向‘规模落地’的里程碑。”何超解读道。

与此同时,规划中提及的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在何超眼中构成了AI元宇宙发展的“技术底座与产业生态”。“AI元宇宙不是孤立的技术概念,它需要量子计算提供超强算力,需要脑机接口优化交互体验,需要第六代移动通信保障实时互联,‘十五五’对这些领域的统筹布局,正是为AI元宇宙搭建了‘从技术到场景’的完整支撑体系。”他进一步补充,这种多领域协同的思路,与他长期推动的“元宇宙产业多行业协同”理念高度契合——此前在元宇宙产业委成员单位吸纳中,他便强调“均衡吸纳不同行业企业,推动成员间相互支撑、互通有无”,而这一理念正与“十五五”的系统思维形成呼应。

场景革命破局:从消费到产业,AI元宇宙重构“虚实融合”新体验
在何超的持续跟踪与调研中,AI元宇宙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场景革命的爆发力,这些实践也正成为“十五五”科技蓝图的生动注脚。
在消费领域,AI元宇宙正打破“线上线下割裂”的传统体验。他以元境科技的实践为例:该企业通过“3D AIGC+云渲染”技术,为太古地产打造的AI时尚智能体“TK Mates”,不仅能7x24小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穿搭建议,更深度链接品牌商品与会员服务,将“流量互动”转化为可持续的“关系资产”;而与河南登封文旅合作的“嵩山元宇宙”,则让用户通过数字藏品关联线下门票,实现“线上种草、线下引流”,仅上线初期便售出超5万份数字藏品,为文旅行业开辟了“虚实融合”的新路径。“这些案例印证了AI元宇宙的核心价值——不是替代现实,而是通过技术赋能,让消费从‘功能满足’升级为‘情感与价值共鸣’。”何超评价道。

在产业端,AI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更显关键。何超特别关注到工业领域的数字孪生应用:“通过AI元宇宙技术,汽车企业在虚拟环境中完成2000次车头碰撞实验的准确率超90%,而真实实验同期仅能完成40次,效率提升50倍。”这种“虚拟调试、现实落地”的模式,正是“十五五”规划中“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典型实践。此外,在北京科博会朝阳展区,他还见证了Ymeta眼镜自助柜、XPARA大空间VR电影设备等终端的普及——观众佩戴轻量化头显即可“穿越”至盛唐市井,这种沉浸式体验正加速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未来五年,你会看到AI元宇宙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完成危险实验;走进医院,助力远程AI诊疗,这些都将是场景革命的常态。”

生态协同筑基石:何超推动多维度联动,护航科技蓝图落地
作为跨机构的行业推动者,何超深知AI元宇宙场景革命的落地,离不开“政策-技术-产业-合规”的多维度协同,而这也与“十五五”规划中“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要求高度一致。
在他的推动下,元宇宙产业委已形成“多行业成员单位联动”的生态格局:技术方(如元境科技)提供3D AIGC、云渲染等基础设施,实体方(如文旅企业、制造企业)提供场景需求,合规方(如法律机构)完善数据安全与资产确权规则,资金方(如投资机构)保障项目落地。“就像‘可信资产+数链金融’链改2.0六方会谈的机制,AI元宇宙的发展也需要‘生态方、项目方、资金方、合规方、技术方、行业方’的协同,只有这样才能破解‘生产门槛高、体验壁垒高、价值转化难’的行业痛点。”何超强调。

对于“十五五”期间的挑战,何超保持理性:“元宇宙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可能只是1%-2%的阶段,需要耐心培育。但‘十五五’规划已为我们指明方向——以‘人工智能+’为引擎,以合规为底线,以生态为支撑。”他透露,后续将联合多机构撰写《工业元宇宙发展指南》《元宇宙法制构想》等书籍,为行业提供理论支撑,“我们的目标是让AI元宇宙成为‘十五五’科技新蓝图的‘实践先锋’,让场景革命真正惠及每一个行业、每一位用户。”

展望:2030年,AI元宇宙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站在“十五五”开局的节点,何超对2030年的科技图景充满期待:届时,AI元宇宙将实现“三个全覆盖”——智能终端覆盖70%以上家庭,产业场景覆盖80%以上传统行业,公共服务覆盖90%以上民生领域。“那时,‘AI总管’会成为家庭标配,帮你对接衣食住行服务;‘数字分身’会成为职场常态,实现‘人机协同’的高效工作;RWA(现实世界资产)技术会让实体资产通过AI元宇宙实现可信流转,真正打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闭环。”

在他看来,“十五五”勾勒的科技新蓝图,本质是“以AI元宇宙为纽带,让技术创新与实体价值深度绑定”。“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技术革命,而是一场场景革命、生态革命,最终将推动中国经济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何超的话语中,既有行业推动者的笃定,更有对科技赋能未来的信心。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