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ic AI驱动客户服务:提示工程的7大优化策略与实践指南

一、引言:为什么客户服务需要“会思考”的AI?

凌晨2点,用户小李在电商平台买的无人机突然无法起飞——他着急明天要用,于是点开客服对话框,得到的回复却是:“请提供订单号,我们将为您核实。”当他输入订单号后,机器人又说:“请描述具体问题。”小李耐着性子写完,结果等来一句:“您的问题已记录,将在24小时内回复。”

这不是个例。根据《2023年客户服务体验报告》,68%的用户认为“机器人客服答非所问”是最糟糕的体验,而73%的企业却在抱怨“人工客服成本居高不下”。传统AI客服的痛点在于:它们是“指令执行器”——只会根据预设规则回复,不会理解上下文,不会主动解决问题,更不会共情。

直到Agentic AI(智能代理AI)的出现,这个困境才有了破局点。Agentic AI不是“问什么答什么”的工具,而是能设定目标、规划步骤、调用工具、反馈优化的“智能代理人”——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客服专员:能听出用户的焦虑,能主动问清问题细节,能查订单、找知识库、甚至联系技术人员,最终把问题解决。

但Agentic AI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是激活它的“大脑开关”。如果把Agentic AI比作厨师,提示工程就是“菜谱+烹饪指南”:不仅要告诉它“做什么菜”,还要教它“怎么选食材、怎么调味、怎么应对意外(比如盐放多了)”。

本文将解决3个核心问题:

  1. Agentic AI与传统AI客服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 客户服务场景下,提示工程不是“写Prompt”,而是设计什么?
  3. 如何通过7大优化策略,让Agentic AI成为“比人工更懂客户”的服务专家?

二、基础认知:Agentic AI与客户服务提示工程的底层逻辑

在讲优化策略前,我们需要先理清两个关键概念——Agentic AI的核心能力客户服务提示工程的本质

1. Agentic AI:从“指令响应”到“自主决策”的跨越

传统AI客服的逻辑是**“输入→匹配规则→输出”**:比如用户问“退款流程”,机器人会从知识库中捞出预设的“退款步骤”回复。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

  • 无法处理复杂问题(比如“退款失败且钱没到账”);
  • 不会主动收集信息(比如用户没说订单号,机器人不会问);
  • 没有“全局视角”(比如用户之前问过“物流延迟”,现在问“退款”,机器人不会关联两者)。

而Agentic AI的核心是**“目标→规划→行动→反馈”**的闭环(参考OpenAI的Agent框架):

  • 目标设定:明确“解决用户的问题”(比如“帮用户找回丢失的订单”);
  • 规划步骤:拆解任务——先问订单号→查订单系统→看物流状态→联系仓库→反馈用户;
  • 工具调用:自动调用订单API、物流系统等工具获取实时数据;
  • 反馈优化:如果步骤失败(比如订单系统查不到),会调整策略(比如问用户“是否用其他账号下单”)。

简单来说,传统AI是“被动答题机”,Agentic AI是“主动解决者”。

2. 客户服务提示工程:不是“写Prompt”,而是设计“思考框架”

很多人对“提示工程”的理解停留在“写一句清晰的指令”(比如“请用友好的语气回复用户”),但在Agentic AI场景下,提示工程是设计“让AI学会思考的框架”——它需要告诉AI:

  • “你是谁”:角色定位(比如“电商售后客服”“银行理财顾问”);
  • “你要做什么”:核心目标(比如“解决用户的问题,提升满意度”);
  • “你怎么想”:思考逻辑(比如“先共情→再收集信息→再解决问题”);
  • “你怎么做”:行动规则(比如“查不到订单时,要问用户是否用其他账号”);
  • “你怎么优化”:反馈机制(比如“如果用户不满意,要转人工”)。

举个例子,传统Prompt可能是:

“请回复用户的退款问题。”

而Agentic AI的提示框架是:

角色:你是某电商平台的高级售后客服,擅长解决复杂退款问题。
目标:帮助用户快速完成退款,提升用户满意度。
思考逻辑

  1. 共情:先识别用户情绪(比如愤怒、焦虑),用“我完全理解您的心情,遇到这种情况确实让人着急”开头;
  2. 收集信息:主动询问关键信息(订单号、退款原因、是否收到货);
  3. 解决问题:
    • 如果订单未发货:直接告知“将在24小时内退款到原账户”;
    • 如果订单已发货:引导用户“先退货,上传快递单号后48小时内退款”;
    • 如果退款失败:调用订单系统查询失败原因(比如“银行账号错误”),并指导用户修改;
  4. 收尾:询问“还有其他可以帮您的吗?”
    规则
  • 回复要口语化,避免“亲”“哦”等过度卖萌的词;
  •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系统故障),要转人工,并说“我已为您转接专属客服,将在1分钟内联系您”。

这才是Agentic AI需要的“思考框架”——它不是一句指令,而是一套“认知+决策+行动”的方法论

三、Agentic AI客户服务提示工程的7大优化策略

接下来,我们进入核心——如何通过提示工程,让Agentic AI真正“懂客户、会解决问题”。每个策略都包含“设计逻辑+具体步骤+实战案例”,确保你能直接落地。

策略1:基于客户旅程的“分层提示设计”——让AI匹配用户的真实需求

为什么重要?

客户服务的本质是“匹配用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 咨询阶段(用户还没买):需要“引导需求”(比如“您是想选续航强的还是轻便的?”);
  • 下单阶段(用户刚买):需要“确认信息”(比如“请问收货地址是XX小区吗?”);
  • 售后阶段(用户遇到问题):需要“定位问题”(比如“请问设备无法开机时,指示灯是什么颜色?”);
  • 投诉阶段(用户很生气):需要“安抚情绪+解决问题”(比如“我马上为您办理退款,并额外赠送50元优惠券”)。

如果用“通用Prompt”应对所有阶段,AI会像“不分场合的推销员”——比如用户刚投诉完,AI还在说“需要帮您推荐新产品吗?”,只会加剧不满。

如何设计?

步骤1:梳理客户旅程的关键阶段
先画出用户从“接触产品”到“复购/流失”的全流程,标出每个阶段的核心需求:

阶段 核心需求 关键动作
咨询 了解产品是否符合需求 引导用户描述使用场景
下单 确认订单信息无误 核对地址、商品型号、支付方式
售后(故障) 快速解决问题 收集设备信息、引导排查
售后(退款) 尽快拿到钱 明确退款流程、时间
投诉 情绪被理解+问题被解决 共情+快速补偿

步骤2:为每个阶段设计“针对性提示”
给每个阶段的提示加入“阶段专属逻辑”,比如:

  • 咨询阶段提示

    角色:你是某数码产品的售前顾问,擅长根据用户需求推荐产品。
    思考逻辑:

    1. 主动问:“请问您买这款产品主要用在什么场景?比如家庭娱乐/户外拍摄?”;
    2. 根据场景推荐:如果用户说“户外拍摄”,推荐“续航12小时、轻便的型号A”;
    3. 补充优势:“这款型号的防水等级是IP67,雨天也能拍。”
  • 售后(故障)阶段提示

    角色:你是某家电品牌的售后工程师,擅长解决洗衣机故障问题。
    思考逻辑:

    1. 共情:“很抱歉让您的洗衣机出了问题,我会帮您一步步排查。”;
    2. 收集信息:“请问洗衣机显示的错误代码是什么?比如E1/E2?”“您最近有没有洗过大件物品(比如被子)?”;
    3. 排查问题:如果错误代码是E1(门没关紧),指导用户“重新关上门,用力按一下门把”;如果是E2(水位传感器故障),说“我会安排师傅明天上门维修,您看上午10点方便吗?”

步骤3:动态切换提示
通过用户的“行为信号”自动切换阶段,比如:

  • 用户输入“我想买无人机”→切换到“咨询阶段提示”;
  • 用户输入“我的订单怎么还没到?”→切换到“售后(物流)阶段提示”;
  • 用户输入“你们的产品太差了!”→切换到“投诉阶段提示”。
实战案例:

某家电品牌用“分层提示”优化后,咨询阶段的转化率提升了28%(因为AI能精准推荐),售后问题解决率提升了41%(因为AI会主动收集关键信息)。

策略2:注入“客户同理心”的提示框架——让AI说“有人情味的话”

为什么重要?

《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显示:用户对“共情回复”的满意度是“生硬回复”的3倍。比如:

  • 生硬回复:“请提供订单号。”
  • 共情回复:“我知道您现在很着急,麻烦提供一下订单号,我马上帮您查。”

传统AI的问题在于“没有情绪感知能力”——它看不到用户输入里的“愤怒”(比如“你们是不是坑人?”),也不会用“共情语句”回应。

如何设计?

核心逻辑:让AI学会“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具体步骤:

步骤1:在提示中加入“情绪识别规则”
告诉AI如何识别用户的情绪,比如:

情绪识别规则:

  • 如果用户使用“生气”“糟糕”“坑人”等词→情绪是“愤怒”;
  • 如果用户使用“着急”“赶时间”“马上要用”等词→情绪是“焦虑”;
  • 如果用户使用“谢谢”“麻烦你”等词→情绪是“友好”。

步骤2:设计“情绪响应模板”
为每种情绪匹配对应的“共情语句”,比如:

情绪 共情语句示例
愤怒 “我完全理解您的不满,换做是我也会很生气。”
焦虑 “我知道您很着急,我会尽快帮您解决。”
友好 “不客气,能帮到您我很开心~”

步骤3:将“共情”融入思考逻辑
把“共情”作为思考的第一步,比如:

售后阶段提示框架:

  1. 情绪识别:分析用户输入中的情绪;
  2. 共情回应:用对应情绪的语句开头;
  3. 解决问题:收集信息→排查→反馈。
实战案例:

某银行用“共情提示”优化信用卡客服后,用户投诉率下降了35%——因为当用户说“我的信用卡被盗刷了!”,AI会先回复:“太理解您的担心了,信用卡被盗刷确实让人恐慌,我马上帮您冻结卡片,并查询盗刷记录。”而不是直接问“请提供卡号”。

策略3:动态上下文管理的提示优化——让AI“记住之前的对话”

为什么重要?

想象一下:你和客服说“我昨天买的手机,今天就开不了机”,客服回复“请提供订单号”,你输入后,客服又问“请问您买的是什么产品?”——你会不会崩溃?

75%的用户认为“客服不记得之前的对话”是最烦人的体验。传统AI的问题在于“没有上下文记忆”——每轮对话都是独立的,不会关联之前的信息。

如何设计?

Agentic AI的优势在于“能维护上下文”,但需要提示工程告诉它**“怎么记、怎么用”**。具体步骤:

步骤1:在提示中加入“上下文总结规则”
让AI每轮对话后自动总结“关键信息”,比如:

上下文总结规则:

  • 每轮回复后,用1-2句话总结当前对话的关键信息(比如“用户订单号是12345,问题是手机无法开机,已收集设备型号为X1”);
  • 将总结的信息存入“上下文记忆库”,下轮对话前先读取。

步骤2:设计“上下文引用规则”
告诉AI在回复时要“引用之前的信息”,比如:

上下文引用规则:

  • 回复时要提到之前的关键信息(比如“根据您之前提供的订单号12345,您的手机型号是X1,对吧?”);
  • 如果用户的问题和之前的对话有关(比如之前问过“物流”,现在问“退款”),要关联起来(比如“您之前的物流问题已经解决,现在需要办理退款对吗?”)。

步骤3:限制“上下文长度”
如果上下文太长,AI会“遗忘”,所以要设定“只保留最近5轮的关键信息”——比如用户10轮前说的“我住在北京”,如果现在问“物流”,AI不需要再提,但如果用户现在问“收货地址”,AI要能从上下文里找到。

实战案例:

某电商平台用“动态上下文提示”优化后,用户重复输入信息的次数减少了60%——比如用户第一次说“我买的是红色连衣裙”,第二次问“能换黑色吗?”,AI会直接回复“您的红色连衣裙订单号是67890,可以换黑色,请问您要修改地址吗?”,而不是再问“您买的是什么产品?”。

策略4:多工具调用的提示指令设计——让AI“自己找答案”

为什么重要?

客户服务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实时数据”或“外部信息”:

  • 用户问“我的订单到哪了?”→需要查物流系统;
  • 用户问“这款手机支持5G吗?”→需要查知识库;
  • 用户问“你们的门店在哪?”→需要查地图API。

传统AI的问题在于“没有工具调用能力”——只能回复预设的内容,无法获取实时信息。而Agentic AI能“自己调用工具”,但需要提示工程告诉它**“什么时候调用、怎么调用”**。

如何设计?

核心逻辑:让AI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工具→选择工具→整合结果”。具体步骤:

步骤1:定义“工具调用触发条件”
告诉AI哪些情况需要调用工具,比如:

工具调用规则:

  • 如果用户询问“订单状态”“物流信息”→调用“订单查询API”;
  • 如果用户询问“产品参数”“使用方法”→调用“产品知识库”;
  • 如果用户询问“门店地址”“营业时间”→调用“地图API”。

步骤2:设计“工具调用格式”
为每个工具设定“调用指令”,比如:

  • 订单查询API的调用格式:<<工具调用>>{"name":"order_query","parameters":{"order_id":"12345"}}
  • 产品知识库的调用格式:<<工具调用>>{"name":"product_knowledge","parameters":{"product_id":"X1","question":"支持5G吗"}}

步骤3:设计“结果整合规则”
告诉AI如何将工具返回的信息“转化为自然语言回复”,比如:

结果整合规则:

  • 如果工具返回“订单状态:已发货,物流单号:SF12345,预计明天送达”→回复“您的订单已发货,物流单号是SF12345,预计明天(XX月XX日)送达。”;
  • 如果工具返回“产品参数:支持5G”→回复“这款手机支持5G网络,您可以放心购买。”。
实战案例:

某航空公司用“工具调用提示”优化后,航班动态查询的准确率提升到99%——当用户问“CA123航班延迟了吗?”,AI会自动调用“航班动态API”,获取实时信息后回复:“CA123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迟2小时,预计14:00起飞,您可以通过APP查看最新状态。”而不是回复“请关注我们的官网”。

策略5:错误处理与自我修正的提示引导——让AI“承认错误并改正”

为什么重要?

AI不是万能的——它会犯错误:比如回答错误(比如“这款手机支持快充”但实际不支持)、无法解决问题(比如“系统故障”)、理解错用户的问题(比如用户问“退款”,AI以为是“退货”)。

62%的用户认为“AI拒不承认错误”比“错误本身”更让人不满。传统AI的问题在于“不会认错”——要么重复错误回答,要么说“我不清楚”,而Agentic AI能“自我检查、主动修正”,但需要提示工程告诉它**“怎么认错、怎么修正”**。

如何设计?

核心逻辑:让AI学会“先验证准确性→再回复→错了就改”。具体步骤:

步骤1:在提示中加入“自我检查规则”
告诉AI回复前要“验证信息的准确性”,比如:

自我检查规则:

  1. 回复前先核对“工具返回的信息”或“知识库中的内容”是否准确;
  2. 如果信息来源是“猜测”或“不确定”,要标注“可能”(比如“这款手机可能支持快充,具体以官网为准”);
  3. 如果发现之前的回答错误,要主动承认(比如“很抱歉,之前的信息有误,这款手机不支持快充”)。

步骤2:设计“错误响应模板”
为不同类型的错误匹配对应的“修正语句”,比如:

错误类型 修正语句示例
回答错误 “很抱歉,之前的信息有误,正确的情况是XXX。”
无法解决 “很抱歉,这个问题我需要再确认一下,请您稍等,我会联系专员为您解答。”
理解错误 “不好意思,我可能误解了您的问题,请问您是想了解XXX吗?”

步骤3:设计“错误记录规则”
让AI记录错误类型,以便后续优化,比如:

错误记录规则:

  • 每遇到一次错误,记录“错误类型”“用户问题”“错误回答”“正确回答”;
  • 每周汇总错误记录,更新知识库或提示框架。
实战案例:

某电商平台用“错误处理提示”优化后,用户对“错误回复”的满意度提升了45%——比如AI之前错误地说“这款衣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实际是“3天”),当用户指出后,AI会回复:“很抱歉,之前的信息有误,这款衣服支持3天无理由退货,您可以在收到货后3天内申请。”并将这个错误记录到知识库,下次不会再犯。

策略6:个性化响应的提示参数化——让AI“记住用户的偏好”

为什么重要?

80%的用户希望“客服能记住自己的偏好”:比如老用户希望客服说“好久没见您了,最近有没有喜欢的产品?”,VIP用户希望客服说“您是我们的VIP客户,这次给您额外打9折”。

传统AI的问题在于“千人一面”——不管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回复都是一样的。而Agentic AI能“个性化响应”,但需要提示工程告诉它**“怎么用用户数据”**。

如何设计?

核心逻辑:将“用户属性”作为“提示参数”,让AI根据参数调整回复。具体步骤:

步骤1:定义“用户属性参数”
收集用户的“静态数据”(比如注册时间、消费金额、会员等级)和“动态数据”(比如历史购买记录、互动记录),作为提示的参数,比如:

  • {user_level}:会员等级(VIP/普通);
  • {register_time}:注册时间(超过1年/不足1年);
  • {last_purchase}:上次购买的产品(比如“连衣裙”);
  • {preference}:用户偏好(比如“喜欢红色”“关注性价比”)。

步骤2:设计“个性化回复规则”
为每个参数匹配对应的“回复模板”,比如:

个性化回复规则:

  • 如果{user_level}是VIP→回复开头加“亲爱的VIP客户,”;
  • 如果{register_time}超过1年→回复加“感谢您1年来的支持,”;
  • 如果{last_purchase}是连衣裙→回复加“您上次买的红色连衣裙很适合您,”;
  • 如果{preference}是关注性价比→推荐产品时加“这款产品性价比很高,”。

步骤3:将参数融入提示框架
比如:

个性化提示框架:
角色:你是某服装品牌的客服,擅长根据用户偏好推荐产品。
思考逻辑:

  1. 读取用户参数:{user_level}、{register_time}、{last_purchase}、{preference};
  2. 个性化开头:根据参数调整开头(比如“亲爱的VIP客户,感谢您1年来的支持~”);
  3. 推荐产品:根据{last_purchase}和{preference}推荐(比如“您上次买的红色连衣裙很适合您,这次我们新到了一款性价比很高的黑色连衣裙,需要帮您介绍吗?”)。
实战案例:

某美妆品牌用“个性化提示”优化后,复购率提升了22%——比如老用户登录后,AI会说“好久没见您了,您上次买的口红快用完了吧?这次新出的色号很适合您”,而不是“欢迎光临,需要帮您推荐产品吗?”。

策略7:数据驱动的提示迭代机制——让AI“越用越聪明”

为什么重要?

提示工程不是“一劳永逸”的——用户的需求会变(比如突然流行“露营装备”),产品会更新(比如推出新功能),AI的错误会积累(比如之前的提示没考虑到“疫情期间物流延迟”)。

只有“数据驱动的迭代”,才能让提示框架“持续优化”

如何设计?

核心逻辑:用“对话数据”→“分析问题”→“优化提示”的闭环。具体步骤:

步骤1:收集“对话数据”
记录每轮对话的“用户输入”“AI回复”“用户反馈”(比如“满意/不满意”)“解决结果”(比如“问题解决/未解决”)。

步骤2:分析“数据指标”
重点关注以下指标,找出提示框架的问题:

  • 解决率:AI能解决的问题占比(比如“90%的物流问题能解决”);
  • 满意度:用户对AI回复的满意占比(比如“85%的用户满意”);
  • 重复提问率:用户重复问同一个问题的占比(比如“15%的用户重复问‘退款流程’”);
  • 错误率:AI回答错误的占比(比如“5%的回答错误”)。

步骤3:用“A/B测试”优化提示
对有问题的提示,设计“新版本”,用A/B测试比较效果,比如:

  • 原提示:“请提供订单号。”
  • 新提示:“我知道您很着急,麻烦提供一下订单号,我马上帮您查。”
  • 测试结果:新提示的“满意度”从70%提升到85%,“重复提问率”从20%下降到10%→用新提示替换原提示。

步骤4:定期更新提示框架
根据数据反馈,每周/每月更新一次提示框架,比如:

  • 如果“露营装备”的咨询量增加→在“咨询阶段提示”中加入“露营场景”的推荐逻辑;
  • 如果“疫情期间物流延迟”的投诉增加→在“售后(物流)阶段提示”中加入“疫情物流说明”(比如“因疫情影响,物流可能延迟2-3天,我们会优先为您处理”)。
实战案例:

某生鲜平台用“数据驱动迭代”优化后,提示框架的“解决率”从75%提升到92%——比如一开始的“售后(缺货)提示”是“很抱歉,您买的商品缺货了”,后来通过数据发现“用户不满意的原因是‘没有补偿’”,于是优化为“很抱歉,您买的商品缺货了,我们将为您退款,并额外赠送10元优惠券,您看可以吗?”,结果“满意度”从60%提升到88%。

四、案例实践:某电商用3个月将用户满意度从65%提升到92%

讲了这么多策略,我们用一个真实案例来看如何组合使用这些策略

1. 背景:

某电商平台的AI客服“小E”面临3大问题:

  • 用户满意度低(65%):因为答非所问、没有同理心;
  • 解决率低(70%):因为不会调用工具、没有上下文;
  • 人工转接率高(35%):因为无法解决复杂问题。

2. 优化方案:

组合使用7大策略:

  • 分层提示:将客户旅程分为“咨询、下单、售后、投诉”4个阶段,每个阶段设计针对性提示;
  • 同理心框架:加入“情绪识别+共情回复”规则;
  • 动态上下文:让AI记住最近5轮的关键信息;
  • 工具调用:接入“订单查询、物流查询、知识库”3个工具;
  • 错误处理:设计“认错+修正”模板;
  • 个性化响应:加入“会员等级、历史购买记录”参数;
  • 数据迭代:每周分析对话数据,优化提示。

3. 结果:

  • 用户满意度从65%提升到92%;
  • 问题解决率从70%提升到90%;
  • 人工转接率从35%下降到10%;
  • 客服成本下降了40%(因为人工转接少了)。

五、未来展望:Agentic AI与提示工程的进化方向

Agentic AI在客户服务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提示工程会向3个方向进化:

1. 多模态提示:从“文字”到“语音+图像+视频”

比如用户发一张“手机碎屏”的照片,AI能识别图像中的问题(碎屏),并回复:“您的手机屏幕碎了,我们可以为您预约线下维修,地址是XX门店,明天上午10点方便吗?”

2. 自学习提示:AI自己优化提示

未来的提示工程会更“智能”——AI能通过“强化学习”,根据对话数据自动调整提示框架,比如:如果“共情回复”的满意度高,AI会自动增加共情语句的使用频率。

3. 跨场景提示:从“单一客户服务”到“全链路服务”

比如用户在电商平台买了手机,AI能在“客户服务”中解决问题,还能在“后续运营”中推荐“手机壳”“贴膜”,甚至在“复购”时提醒“您的手机已经用了1年,需要换新款吗?”

六、结论:提示工程是Agentic AI的“灵魂”

Agentic AI不是“魔法”,它的能力来自“提示工程”——提示工程不是“写Prompt”,而是设计“让AI学会思考的框架”

通过本文的7大策略,你可以:

  • 让AI匹配用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分层提示);
  • 让AI说“有人情味的话”(同理心框架);
  • 让AI“记住之前的对话”(动态上下文);
  • 让AI“自己找答案”(工具调用);
  • 让AI“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处理);
  • 让AI“记住用户的偏好”(个性化响应);
  • 让AI“越用越聪明”(数据迭代)。

七、行动号召:从“写Prompt”到“设计思考框架”

现在,你可以做3件事:

  1. 梳理你所在行业的“客户旅程”,为每个阶段设计“分层提示”;
  2. 在提示中加入“情绪识别+共情回复”规则,让AI更有“人情味”;
  3. 接入1-2个工具(比如订单查询、知识库),让AI能“自己找答案”。

如果你的AI客服还在“答非所问”,不妨试试这些策略——Agentic AI的潜力,需要提示工程来激活

八、附加部分

参考文献:

  1. OpenAI. (2023). Agents: Autonomous Systems with Goals.
  2. Gartner. (2023). Top Trends in Customer Service.
  3.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22). The Power of Empathetic Customer Service.

作者简介:

我是XXX,资深AI产品经理,专注于Agentic AI在客户服务中的应用,曾帮助5家企业将AI客服满意度提升30%以上。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AI产品笔记”,获取更多AI实战干货。

最后:你在客户服务提示工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