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仓库入口:


系列文章规划:


主要思路:

经典回顾:

第一步:数据收集与问题定义

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针对LED显示退化的超分数据集

  • 基于工程实践、产品化经验,比如:构建自己的LED显示退化数据集(100对HR-LR图像),从实际案例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退化类型(低灰色偏、均匀性、运动模糊、色温控制等)进行模拟;
    • 数据量不必大,用经验设计,准确的退化模型。
    • 整理实际工程及产品化过程中最常见的3种画质退化问题,并开始收集数据
      • 针对一个LED画质相关问题,聚焦于:
        • 问题现象描述
        • 分析的根本原因
        • 实际调整的参数
        • 量化改进效果

第二步:模型微调与优化

将Real-ESRGAN在数据集上微调,并针对LED显示特性优化损失函数。

  • 在Real-ESRGAN的基础上,结合色准经验增加颜色一致性损失,针对LED显示退化微调。
    • 使用你的显示质量评估指标(均匀性、低灰等)来指导训练。
    • 一个在LED显示数据上表现更好的超分模型。
      • 一个可快速部署的轻量化模型。
    • 开始微调Real-ESRGAN,并增加颜色一致性损失和均匀性损失。
      • 在Real-ESRGAN基础上增加颜色一致性损失,并训练。
    • 理论:损失函数设计(L1、感知损失、对抗损失、颜色损失)。
      • 构建自己的LED显示退化数据集(100对HR-LR图像)。能阐述你如何针对LED显示问题改进模型。

第三步:模型轻量化与部署

将微调后的模型轻量化,并部署到CPU/移动端。

  • 使用知识蒸馏或剪枝,将模型缩小到可实用规模。
    • 模型压缩与加速:知识蒸馏、模型剪枝、量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如ONNX、TensorRT)。
      • 能说明模型轻量化的方法和部署流程
      • 知识蒸馏:用大模型教小模型
      • 通道剪枝:移除冗余计算
        • 说明剪枝率如何影响画质
        • 在Real-ESRGAN上的实际剪枝经验。
          • Real-ESRGAN模型剪枝,目标参数量减少50%
        • 使用通道剪枝对模型进行剪枝,并用ONNX部署。
      • 量化部署:FP16 -> INT8
        • 用ONNX Runtime部署,并测试在CPU上的推理速度。
          • ONNX Runtime在CPU端的优化
        • 将模型部署到CPU环境,模拟产线使用。
        • TensorRT在边缘设备部署,TensorRT最佳实践。
        • 端侧部署(如使用TensorRT、OpenVINO、ONNX Runtime等)的技术。

🗣️ 项目

1. 项目起源与技术亮点

"项目源于在LED显示控制工作中观察到的实际痛点——低灰阶下的偏色、均匀性差和运动拖尾。基于深度学习的画质增强方案,并最终成功将超分模型轻量化部署,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满足了嵌入式平台的实时性要求。

项目的技术亮点主要有三方面:

  • 真实数据建模:没有直接使用公开数据集,而是基于对驱动芯片和显示原理的理解,自行构建了模拟LED显示退化的数据集,这使得模型从一开始就非常贴合实际业务场景。
  • 显示感知的设计:在损失函数中融入了颜色一致性(基于CIE Lab ΔE)和均匀性约束,直接针对LED显示的色准和均匀性这两个核心指标进行优化。
  • 完整的落地链路:我完整实践了从模型选型(如Real-ESRGAN)、知识蒸馏、剪枝量化,到ONNX/TensorRT部署的全流程工程优化。最终模型参数量减少了50%,推理速度提升了3倍,满足了高刷新率LED屏的实时处理要求。"
2. 应对核心挑战

"项目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在模型轻量化后,低灰阶区域的画质出现明显下降。 这恰好击中了LED显示最敏感、最影响观感的区域。

我的解决思路是一个从算法到硬件的闭环方案

  • 算法层面精准优化:改进知识蒸馏策略,让轻量化的学生模型在低灰阶特征区域重点向庞大的教师模型学习。同时,在损失函数中为低灰阶区域分配了更高的权重,引导模型资源向痛点倾斜。
  • 软硬结合协同调优:在模型部署后,与驱动芯片团队合作,微调了相关的IC参数,实现了算法和硬件的协同优化。在嵌入式AI和画质增强领域,软硬件的深度结合是突破性能瓶颈的关键。"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