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形象比喻和实例详解AI三大核心概念:训练是打造具备通用知识的基础模型;微调是在基础模型上针对性优化行为风格和专业领域;知识库是存储外部信息的集合,让AI能回答训练数据之外的问题。三者不是三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三层架构,共同构建真正智能的AI应用。


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之后,各地各单位相继发布了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发展规划、执行方案等等。“人工智能”一词瞬间又成为朋友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话题。在聊天过程中,会听到一些有趣的话,比如“我们正在训练一个什么什么应用场景”,“我用DeepSeek训练的什么什么已经初具成效”。这里说的“训练”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训练,大概率应该是通过部署好的通用模型挂载了一个知识库构成的AI应用程序的过程。这里简述一下人工智能术语中常被提到的训练、微调、知识库都是是干啥呢,大家共同学习。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假设我们公司要新招聘一名大学生,而这名大学生是个数字人。他上学读书,接受通识教育的过程就是“训练”,这个阶段培养的是他识文断字理解世界的能力,学成后就成为了一个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分子。在他被聘用以后,公司安排他参加各种新员工培训,给他灌输公司流程、企业文化、岗位技能等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微调”,他具备了上岗工作的能力,成为了符合公司用人要求的销售专员或者技术工程师。正式上岗后,公司给了他装满各种文件和表格的办公电脑以及各类材料,这些资料就是“知识库”,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配合着这些表格和材料开始了他的工作。

训练 - 打造“基础大脑”

它是什么? 从零开始,塑造一个具备通用知识和基础推理能力的“大脑”。

如何工作? 使用海量的、通用的数据(如互联网全部文本),通过巨大的计算资源,让模型学习语言规律、事实知识和逻辑能力。这个过程会确定模型数十亿个参数的最终值。

结果: 得到一个基础模型(如GPT-4、Llama)。这个“大脑”学识渊博,但不知道你的公司是干什么的。

特点: 参数被反复改变、成本极高、一次性。

微调 - 塑造“专业人格”

它是什么? 在已有“基础大脑”上,进行针对性优化,改变其行为风格或专业领域。

如何工作? 使用较小的、精心准备的专项数据集(例如:客服对话记录、法律文书、你喜欢的写作风格文章),在基础模型上继续进行训练,轻微调整其参数。

结果: 得到一个专业模型。它不仅拥有通用知识,还具备了特定的“人格”或“专业技能”。比如,一个总是用正式口吻回答的法律AI,或者一个深谙你公司产品细节的销售AI。

特点: 参数被微调、成本中等、改变模型的行为本质。

知识库 - 配备“外部记忆”

它是什么? 一个模型本身并不知道的、存储在外部的、可实时查询的信息集合。模型本身参数固定不变。

如何工作? 首先,将你的专有资料(公司PDF、内部Wiki、产品手册)处理成可搜索的格式(这个过程叫“向量化”)。当用户提问时,系统会实时地从知识库中搜索与问题最相关的片段。 将这些片段作为“背景信息”和用户的原始问题一起打包,发送给已经固定不变的AI模型。AI模型根据这些“新鲜出炉”的上下文信息,生成回答。

结果: 让AI能够回答关于其训练数据之外的、私有的、实时更新的具体问题。

特点: 模型参数不变、信息可实时更新、成本低、灵活性高。

假设我们要做一个“法律条文智能问答系统”。

训练的过程就是打造一个“基础大脑”。这是从零开始塑造AI通用智能的过程,消耗巨大算力和数据,产生基础模型(如GPT-4)。它如同一位“知识通才”,具备语言和逻辑能力,但不知晓具体、最新的法条。其模型参数被永久确定。

微调微调的过程就是精炼“专业素质”(成本的关系,我们经常见到的职能问答应用省去了这个环节)。在基础模型上,使用高质量法律文书、对话等数据对其进行“二次教育”,小幅调整其参数。目标是让它掌握法律行业的专业口吻和行文逻辑,从一个“通才”转变为行为专业的“律师助理”,但它并未获得新的法条知识。

然后搭建知识库就是配备“外部记忆”。这是AI的外部资料库,模型参数完全不变。我们将有用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存入其中。用户提问时,系统实时检索相关知识片段,并连同问题一起提交给AI。这使得AI能给出精准、有据、时效性强的答案。知识库可随时更新,成本低。

训练、微调和知识库不是三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三层架构。训练提供基础智能,微调塑造专业个性,知识库则赋予它实时、精准的“记忆力”,共同打造出真正看起来聪明的AI应用。

AI时代,未来的就业机会在哪里?

答案就藏在大模型的浪潮里。从ChatGPT、DeepSeek等日常工具,到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等核心领域,技术普惠化、应用垂直化与生态开源化正催生Prompt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工程师、大模型算法工程师、AI应用产品经理等AI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掌握大模型技能,就是把握高薪未来。

那么,普通人如何抓住大模型风口?

AI技术的普及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AI时代,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与AI协作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因此,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份《2025最新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源》,包括2025最新大模型学习路线、大模型书籍、视频教程、项目实战、最新行业报告、面试题等,带你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快速掌握大模型技术!

由于篇幅有限,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扫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成长路线图&学习规划

要学习一门新的技术,作为新手一定要先学习成长路线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里,我们为新手和想要进一步提升的专业人士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和规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大模型经典PDF书籍

书籍和学习文档资料是学习大模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书籍含电子版PD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大模型视频教程

对于很多自学或者没有基础的同学来说,书籍这些纯文字类的学习教材会觉得比较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大模型视频教程,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展示技术概念,帮助你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核心知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大模型项目实战

学以致用 ,当你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项目实战,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大模型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主要包括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大模型面试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

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们将提供精心整理的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大家都在学AI大模型?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术”转向 “AI+行业”双背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术”转向 “AI+行业”双背景。金融+AI、制造+AI、医疗+AI等跨界岗位薪资涨幅达30%-50%。

同时很多人面临优化裁员,近期科技巨头英特尔裁员2万人,传统岗位不断缩减,因此转行AI势在必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资料有用吗?

这份资料由我们和鲁为民博士(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共同整理,现任上海殷泊信息科技CEO,其创立的MoPaaS云平台获Forrester全球’强劲表现者’认证,服务航天科工、国家电网等1000+企业,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发表论文50+篇,获NASA JPL火星探测系统强化学习专利等35项中美专利。本套AI大模型课程由清华大学-加州理工双料博士、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得主鲁为民教授领衔研发。

资料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类视频教程和实战项目,无论你是小白还是有些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这份资料都绝对能帮助你提升薪资待遇,转行大模型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已整理打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