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深度解析:从ChatGPT到“千模大战
AI大模型发展与应用综述 本文系统梳理了AI大模型的现状与发展。大模型通常指千亿参数以上的预训练模型,其发展经历了2012年萌芽期到2022年ChatGPT引领的AI2.0时代。核心要素包括算法、数据、算力和人才,目前主要由科技巨头主导。国内外已形成"千模大战"格局,国外以OpenAI、Google为代表,国内百度、阿里等纷纷推出对标产品。文章详细解析了模型评价指标、专业术语及
·
前言
ChatGPT-4的发布在各个领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它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ChatGPT发布以来,国内外都迎来了新一轮大模型浪潮。
常见问题解答
Q: GPT就是大模型吗?
Q: ChatGPT和大模型之间是什么关系?
Q: 大模型现状发展如何?
AI大模型概述
定义
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预训练/大数据"的简称,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包含"预训练/算法"和"大模型"两层含义。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完成预训练后无需微调,或仅需少量数据微调,就能直接支撑各类应用。
参数规模
- 大模型一般指千亿以上参数的模型
- 标准不断升级,目前已有万亿参数以上模型
-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是针对语言的大模型
基础模型概念
2021年8月,李飞飞、Percy Liang等知名学者联合发布文章,提出"基础模型"概念:
- 基于自监督学习的模型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多方面能力
- 为下游应用提供动力和理论基础
- 作为智能化模型训练的底座
AI大模型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 2012年 - 萌芽期
- 2016年 - AI 1.0时期
- 2022年 - ChatGPT带来的AI 2.0时期
参数飞跃
- OpenAI GPT-4: 超过2000亿参数,多模态预训练模型
- 谷歌 Palm-E: 5620亿参数,"通才"大模型,表现出优秀性能和应用价值
国内发展现状
-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发布
- 各类AI大模型产品层出不穷
- "千模大战"已经打响
AI大模型应用领域
AI大模型可以:
- 学习和处理更多信息(图像、文字、声音等)
- 通过训练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 应用于智能语音助手、图像识别软件等
国内外大模型厂商
国外公司
| 公司 | 主要模型 |
|---|---|
| OpenAI | GPT系列 |
| BERT、Transformer等 | |
| XLM-R、RoBERTa等 | |
| Microsoft | Turing-NLG、DialogPT等 |
| 特斯拉 | 成立X.AI公司 |
| 苹果 | Ajax框架、Apple GPT |
国内公司
现状描述: “一而狂热,一而冷战”
主要动态
- 2023年3月16日: 百度率先发布"文心一言",对标ChatGPT
- 阿里巴巴: 开放"通义千问"
- 其他厂商: 万维和商汤科技分别发布大模型产品
- 行业大佬入局: 李开复、王小川、周伯文、王慧文等
大模型建设核心要素
必备条件
- 综合智力资源
- 算法人才
- 数据积累
- 产品先发优势
现实情况
只有大厂才有大量资金和人才发展力量,在算法、数据、算力方面有机会率先落地大模型。
大模型的测试与评价
测试维度
大模型的测试结果主要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 模型基本特征
- 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的表现
- 基础性能指标评估
2. 模型鲁棒性
- 模型对测量误差、对比样本等干扰的抵抗能力
- 统计稳定性表现
3. 模型效率
- 模型运行速度
- 预测资源消耗
评价标准
大模型的评价主要参考以下四个方面:
1. 任务表现
- 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表现
2. 优化能力
- 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适应性和表现
3. 公平性
- 模型是否对所有用户群体公平
- 避免偏见和歧视
4. 安全可靠性
- 模型输出的安全性
- 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常用测试和评价指标
| 指标名称 | 定义说明 |
|---|---|
| 准确率 | 模型预测正确的比例 |
| 精确率 | 模型预测为正值的样本中,真实正确的比例 |
| 召回率 | 真实正确的样本中,模型预测为正值的比例 |
| F1分数 | 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 |
| BLEU分数 | 机器翻译质量的评价指标 |
| ROUGE分数 | 文本生成模型的评价指标 |
专业术语详解
1. 算法(Algorithm)
- Transformer等算法代表了大模型的核心能力
- Transformer的出现极大推动了AI发展
- 未来在算法层面仍会有新的突破
2. 模型参数(Model Parameters)
- 参数数量类比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数量
- 参数增长反映了模型复杂度的提升
- 参数数量影响模型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训练数据(Training Data)
- 类比人类认知构建过程
- 数据质量和数量决定模型的认知能力
- 影响参数的数量和数值分布
4. Token
- 中文:一个汉字对应一个token
- 英文:一个单词可能对应多个token
- 示例:“读书"→"读”+“书”(2个token)
5. 参数规模
- B = Billion(十亿)
- 175B = 1750亿参数(ChatGPT的大致参数规模)
6.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 通过外部激励校正学习方向的机器学习方法
- 具备自适应学习能力
7.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
-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 构建人类反馈数据集训练奖励模型
- GPT-3后的核心技术,提升对话质量
8. 涌现能力(Emergence)
- 模型达到一定规模后出现的新能力
- 在多种任务中表现显著提升
- 规模效应带来的质变
9. 泛化(Generalization)
- 模型在新场景下的适应能力
- 通过迁移学习、微调等手段实现
10. 微调(Fine-tuning)
- 针对预训练模型,使用业务数据进行进一步训练
- 提升在特定任务上的准确度
- 改善模型泛化能力
11. 指令微调(Instruction Tuning)
- 使用指令形式的数据集进行模型优化
- 提升模型理解和执行指令的能力
12. 思维链(Chain-of-Thought, CoT)
- 让大语言模型逐步推理问题
- 通过分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 显著提升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