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点,你的AI助手自动检查日程,发现上午有户外会议,立刻查询天气,发现午后有雨,于是不仅提醒你带伞,还调整了出行路线,预订了雨后的室内会议室——这就是AI Agent,一个能自主思考并行动的智能助手。

引言:成为AI时代的入口

如果你用过DeepSeek,你一定感叹于它强大的对话能力。但当它说“我很乐意帮你订餐,但我做不到”时,你是否感到一丝遗憾?AI Agent(智能体) 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让AI从“能说会道”的聊天机器人,变成“能办实事”的数字助手。

想象一个具备思考和行动能力的AI助手:它不仅能理解你的需求,还能调用各种工具(查询天气、发送邮件、控制智能家居)来实际完成任务。这就是AI Agent,数字世界里的智能机器人。

为什么这如此重要? 当大语言模型学会了使用工具,就从“大脑”进化成了“完整智能体”,这是AI应用的下一个范式转移。

本教程将带你理解AI Agent的核心概念,并亲手构建你的第一个AI Agent,以及多Agent架构实现,文章后半部分会涉及Python代码演示,如果没没有相关经验,建议提前学习。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篇 —— 理解AI Agent的“灵魂”

1.1 什么是AI Agent?一个精确的定义

核心定义:AI Agent是一个能感知环境、自主规划、执行动作并达成目标的智能体。

与传统AI模型(如ChatGPT/DeepSeek)的关键区别:

  • ChatGPT:问答模式,被动响应
  • AI Agent:代理模式,主动完成

AI Agent的核心循环

思考(分析目标)-> 行动(调用工具)-> 观察(获取结果)-> 循环直到任务完成

1.2 AI Agent的核心构成要素

规划(Planning) - Agent的“大脑”

  • 任务分解:把“规划一次旅行”拆解为订机票、订酒店、安排行程
  • 思维链(CoT):逐步推理“如果要订餐厅,需要先知道位置、预算和口味偏好”
  • 自我反思:当行动失败时,能分析原因并调整策略

记忆(Memory) - Agent的“经验库”

  • 短期记忆:记住当前对话的上下文
  • 长期记忆:用向量数据库存储历史经验,供未来参考

工具使用(Tool Use) - Agent的“双手”

  • 调用外部API、函数、软件的能力
  • 示例:get_weather("北京")send_email("同事", "会议纪要", "内容")

1.3 AI Agent的常见类型

按智能程度分

  • 反射型Agent:简单响应(如自动回复邮件)
  • 目标驱动型:本文重点,能规划复杂任务
  • 学习型:能从经验中不断改进

按应用场景分

  • 单一任务Agent:专注一件事,如摘要生成
  • 多模态Agent:处理文本、图像、语音
  • 模拟社会Agent:多个Agent协作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篇 —— 揭秘AI Agent的“骨架”

2.1 构建AI Agent的通用架构

ReAct范式:推理(Reason)+ 行动(Act)的经典组合

LangGraph思想:将任务视为有向图,通过状态流转控制执行

基本工作流

用户指令 → 任务规划 → 选择工具 → 执行动作 → 观察结果 → 判断是否完成 → 输出最终结果

2.2 关键技术栈与工具

框架层

  • LangChain/LangGraph:功能全面,开发者生态丰富
  • CrewAI:专注多Agent协作
  • AutoGen:微软出品,支持复杂多Agent对话

模型层

  • GPT-4/Claude-3:强大的推理引擎
  • 开源模型:Llama、Qwen,追求可控性和隐私

记忆层

  • 向量数据库:Chroma、Pinecone、Weaviate

第三部分:动手实践篇 —— 构建你的第一个AI Agent

项目:创建“天气预报与穿衣建议”Agent

目标:用户输入城市名,Agent返回当地天气和穿衣建议能力:调用天气API + 基于温度的智能推理

3.1 环境准备

pip install langchain-openai langchain-core

3.2 分步实现教程

步骤一:初始化大模型
from langchain_openai import ChatOpenAI# 初始化模型,使用gpt-3.5-turbo兼顾效果与成本llm = ChatOpenAI(model="gpt-3.5-turbo", temperature=0)
步骤二:定义天气工具函数
import jsondef get_weather(city: str) -> str:    """获取城市天气信息(这里使用模拟数据)"""    weather_data = {        "北京": {"weather": "晴天", "temp": 25, "humidity": 40},        "上海": {"weather": "多云", "temp": 28, "humidity": 70},        "广州": {"weather": "雷阵雨", "temp": 32, "humidity": 85}    }        if city in weather_data:        return json.dumps(weather_data[city], ensure_ascii=False)    else:        return json.dumps({"weather": "未知", "temp": 0, "humidity": 0})
步骤三:绑定工具并创建Agent
from langchain.agents import AgentExecutor, create_tool_calling_agentfrom langchain_core.prompts import ChatPromptTemplate# 定义工具列表tools = [get_weather]# 创建提示词模板prompt = ChatPromptTemplate.from_messages([    ("system", """你是一个专业的天气助手。根据用户的查询,调用合适的工具获取天气信息,然后给出专业的穿衣建议。          穿衣指南:     - 25度以上:建议短袖、短裤     - 15-25度:建议长袖T恤、薄外套     - 15度以下:建议毛衣、厚外套     - 下雨天:记得带伞或穿防水外套     - 高湿度:建议穿透气衣物"""),    ("placeholder", "{chat_history}"),    ("human", "{input}"),    ("placeholder", "{agent_scratchpad}")])# 创建Agentagent = create_tool_calling_agent(llm, tools, prompt)agent_executor = AgentExecutor(agent=agent, tools=tools, verbose=True)
步骤四:运行测试
# 测试Agentresult = agent_executor.invoke({    "input": "北京天气怎么样?应该穿什么衣服?"})print(result["output"])

3.4 完整代码展示

from langchain_openai import ChatOpenAIfrom langchain.agents import AgentExecutor, create_tool_calling_agentfrom langchain_core.prompts import ChatPromptTemplateimport json# 1. 初始化模型llm = ChatOpenAI(model="gpt-3.5-turbo", temperature=0)# 2. 定义天气工具def get_weather(city: str) -> str:    """获取城市天气信息"""    weather_data = {        "北京": {"weather": "晴天", "temp": 25, "humidity": 40},        "上海": {"weather": "多云", "temp": 28, "humidity": 70},        "广州": {"weather": "雷阵雨", "temp": 32, "humidity": 85}    }        if city in weather_data:        return json.dumps(weather_data[city], ensure_ascii=False)    else:        return json.dumps({"weather": "未知", "temp": 0, "humidity": 0})# 3. 创建Agenttools = [get_weather]prompt = ChatPromptTemplate.from_messages([    ("system", """你是一个专业的天气助手。根据用户的查询,调用合适的工具获取天气信息,然后给出专业的穿衣建议。"""),    ("placeholder", "{chat_history}"),    ("human", "{input}"),    ("placeholder", "{agent_scratchpad}")])agent = create_tool_calling_agent(llm, tools, prompt)agent_executor = AgentExecutor(agent=agent, tools=tools, verbose=True)# 4. 运行Agentif __name__ == "__main__":    response = agent_executor.invoke({        "input": "北京天气怎么样?应该穿什么衣服?"    })    print("\n=== AI Agent回复 ===")    print(response["output"])

运行结果示例

=== AI Agent回复 ===北京今天晴天,温度25度,湿度40%。天气比较舒适,建议穿短袖和薄外套,白天可能会有点热,可以把外套拿在手里。

第四部分:进阶与最佳实践

掌握了基础 AI Agent 的构建后,要让 Agent 真正落地并发挥价值,还需解决 “如何设计更强大的 Agent”“如何实现多 Agent 协作”“如何应对实际开发中的挑战” 这三大核心问题。本节将从实战角度,提供可落地的优化方案与解决方案。

4.1 如何设计一个强大的 Agent?

一个 “强大” 的 AI Agent,不仅能完成基础任务,还需具备 “高可靠性、低风险、强适配性” 的特点。核心优化方向集中在提示词工程、错误处理、安全伦理三个维度。

4.1.1 清晰的提示词工程:给 Agent “明确的行动指南”

提示词是 Agent 的 “指令说明书”,模糊的提示会导致 Agent 决策混乱,而精准的提示能让 Agent 高效完成任务。设计提示词时,需包含角色定义、目标拆解、约束条件三大核心要素:

  • 角色定义:明确 Agent 的 “身份” 与 “专业领域”,让模型快速进入对应场景。例如,为 “市场调研 Agent” 设计提示词时,可明确:“你是一名资深市场调研专家,擅长分析消费电子领域的用户需求与竞品动态,具备数据整理与趋势总结能力”;
  • 目标拆解:将复杂目标转化为 “可量化、可执行” 的子任务,避免 Agent 遗漏关键步骤。例如,将 “完成某款手机的市场调研” 拆解为:“1. 收集近 3 个月该手机的线上销量数据;2. 分析 Top5 竞品的核心功能差异;3. 提取用户评价中的高频好评与差评点;4. 生成包含数据图表的调研报告”;
  • 约束条件:明确 Agent 的 “行动边界”,避免无效操作。例如,添加约束:“仅使用权威数据源(如京东、天猫官方数据、IDC 行业报告);调研报告需包含数据来源标注;若某类数据无法获取,需说明原因而非编造数据”。

示例:优化后的提示词对比

  • 普通提示词:“帮我做一份手机市场调研”;
  • 优化提示词:“你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调研专家,需完成某品牌 X 手机的市场调研任务,具体要求:1. 收集 2024 年 Q3 该手机在京东、天猫的销量数据(需标注具体数值与同比变化);2. 对比该手机与苹果 iPhone 16、华为 Mate 70 的核心参数(芯片、屏幕、电池);3. 从天猫评论中提取前 100 条评价,统计高频好评(如续航、拍照)与差评(如发热、系统卡顿)关键词;4. 最终输出 3000 字以内的报告,附数据来源链接。约束:不使用非官方数据源,若销量数据无法获取,需注明‘Q3 官方销量数据暂未公开’”。
4.1.2 有效的错误处理:让 Agent 具备 “抗挫折能力”

在实际使用中,Agent 调用工具时难免遇到错误(如 API 超时、数据返回为空、参数错误),若缺乏错误处理机制,Agent 会直接 “卡住” 或返回无效结果。有效的错误处理需覆盖错误识别、重试策略、替代方案三个环节:

  • 错误识别:提前定义常见错误类型,并让 Agent 能判断错误原因。例如,调用天气 API 时,可能出现 “城市名称错误(返回 404)”“API 密钥过期(返回 401)”“网络超时(无返回)” 三种常见错误;
  • 重试策略:针对不同错误类型设计差异化重试逻辑。例如:
  • 网络超时:设置 “3 次重试,每次间隔 2 秒” 的策略,避免因临时网络波动导致任务失败;
  • 城市名称错误:让 Agent 主动询问用户 “您输入的城市名称可能有误,请确认是否为‘北京市’而非‘北京省’”,获取正确信息后重新调用工具;
  • 替代方案:当工具调用持续失败时,提供 “Plan B”。例如,若高德天气 API 因密钥过期无法使用,Agent 可自动切换为 “和风天气 API”,或告知用户 “当前天气 API 暂时不可用,可为您提供该城市的历史天气平均数据作为参考”。

代码示例:错误处理逻辑实现

def get_weather(city):   # 定义错误重试与替代方案   max_retries = 3# 最大重试次数   retry_interval = 2# 重试间隔(秒)   retry_count = 0   while retry_count < max_retries:       try:           # 尝试调用高德天气API           response = requests.get(               "https://restapi.amap.com/v3/weather/weatherInfo",               params={"key": os.getenv("AMAP_API_KEY"), "city": city, "extensions": "base"}           )           response.raise_for_status()  # 触发HTTP错误(如404、401)           data = response.json()           if data["status"] != "1":  # API返回业务错误(如城市不存在)               raise ValueError(f"城市{city}不存在,请确认名称")           return data["lives"][0]  # 返回天气数据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Timeout:           # 网络超时:重试           retry_count += 1           print(f"网络超时,第{retry_count}次重试...")           time.sleep(retry_interval)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HTTPError as e:           # API密钥过期或权限错误:切换备用API           print(f"高德API错误:{e},切换至和风天气API")           return get_weather_alternative(city)  # 调用备用API函数       except ValueError as e:           # 城市名称错误:询问用户           user_confirm = input(f"{e},是否需要修正为其他城市?(请输入新城市名,或按回车取消)")           if user_confirm:               city = user_confirm               retry_count = 0# 重置重试次数,用新城市名重新尝试           else:               returnNone# 用户取消,返回空   # 多次重试失败:返回替代方案   print(f"多次调用天气API失败,返回{city}历史平均天气数据")   return get_historical_weather(city)  # 返回历史天气数据
4.1.3 安全与伦理考量:为 Agent “装上安全阀”

AI Agent 具备调用外部工具的能力,若缺乏安全管控,可能执行危险操作(如删除系统文件、发送垃圾邮件)或泄露敏感信息。核心管控措施包括权限限制、敏感信息过滤、操作审计

  • 权限限制:严格控制 Agent 的工具调用权限。例如,“文档处理 Agent” 仅允许 “读取指定文件夹的文档”“写入指定格式的报告”,禁止 “删除文件”“修改系统配置”;使用 API 时,采用 “最小权限原则”,为 Agent 分配仅能完成当前任务的 API 权限(如天气 API 仅授予 “查询天气” 权限,无 “修改用户数据” 权限);
  • 敏感信息过滤:防止 Agent 泄露或处理敏感数据。例如,在 “邮件发送 Agent” 中,添加敏感信息检测逻辑:若邮件内容包含 “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自动提示用户 “内容包含敏感信息,是否确认发送?”;若收件人邮箱非公司内部域名,需二次验证用户身份;
  • 操作审计:记录 Agent 的所有行动日志,便于追溯问题。日志需包含 “操作时间、调用工具、输入参数、输出结果、错误信息”,例如:“2024-10-23 14:30:00,调用 send_email 工具,输入参数(to: xxx@xxx.com,subject: 会议通知),输出结果:邮件发送成功,错误信息:无”。

4.2 从单 Agent 到多 Agent 系统:让 Agent “协同工作”

在复杂场景中(如 “撰写一篇深度行业报告”“组织一场大型活动”),单一 Agent 的能力有限,而多 Agent 系统通过 “分工协作”,能高效完成复杂任务。本节将介绍多 Agent 协作的核心逻辑,及基于 CrewAI 框架的实践思路。

4.2.1 多 Agent 协作的核心概念:“角色分工 + 任务流转”

多 Agent 系统的本质是 “模拟人类团队协作”,每个 Agent 扮演特定角色,负责专属任务,通过预设规则完成任务流转。以 “撰写行业报告” 为例,典型的多 Agent 分工如下:

  • 调研 Agent:负责收集数据,角色定位为 “数据收集专家”,任务包括 “查找行业最新政策、统计市场规模数据、整理竞品动态”;
  • 写作 Agent:负责内容创作,角色定位为 “行业分析师”,任务包括 “将调研数据转化为结构化内容、撰写报告正文、制作数据图表说明”;
  • 编辑 Agent:负责质量审核,角色定位为 “内容编辑”,任务包括 “检查报告逻辑是否通顺、修正错别字与格式错误、验证数据准确性”。

任务流转规则需明确 “谁先做、做完交给谁、遇到问题找谁”:

  1. 调研 Agent 完成数据收集后,将 “调研数据集” 传递给写作 Agent;
  2. 写作 Agent 基于调研数据完成初稿后,将 “报告初稿” 传递给编辑 Agent;
  3. 若编辑 Agent 发现数据错误(如某市场规模数据矛盾),则将 “错误反馈” 传回调研 Agent,调研 Agent 修正后重新流转;
  4. 编辑 Agent 审核通过后,将 “最终报告” 返回给用户。
4.2.2 用 CrewAI 构建多 Agent 系统:实践思路

CrewAI 是专注于多 Agent 协作的框架,支持快速定义 Agent 角色、分配任务、设置协作规则。以下以 “撰写 2024 年消费电子行业报告” 为例,展示多 Agent 系统的构建步骤:

步骤 1:安装 CrewAI 框架
pip install crewai  # 安装CrewAI核心库pip install crewai-tools  # 安装配套工具库(如搜索工具、文档工具)
步骤 2:定义 Agent 角色与能力
from crewai import Agent, Task, Crewfrom crewai_tools import SerperDevTool  # 搜索工具(需申请Serper API Key)# 1. 定义调研Agentresearch_agent = Agent(   role="消费电子行业调研专家",   goal="收集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的核心数据,包括市场规模、政策动态、竞品趋势",   backstory="你拥有5年消费电子行业调研经验,擅长从权威渠道(如IDC、工信部报告、京东/天猫数据)获取精准数据,能快速筛选关键信息",   tools=[SerperDevTool(api_key=os.getenv("SERPER_API_KEY"))]  # 赋予搜索能力)# 2. 定义写作Agentwriting_agent = Agent(   role="行业报告撰写分析师",   goal="将调研数据转化为逻辑清晰、内容详实的行业报告,包含数据图表说明与趋势分析",   backstory="你是资深行业分析师,曾撰写过数十份消费电子行业报告,擅长用通俗语言解读复杂数据,报告结构符合行业标准(含摘要、市场现状、趋势预测、结论)")# 3. 定义编辑Agentediting_agent = Agent(   role="报告编辑专家",   goal="审核报告的逻辑连贯性、数据准确性、格式规范性,修正错误并提出优化建议",   backstory="你拥有10年内容编辑经验,专注于行业报告审核,对数据矛盾、逻辑漏洞、格式错误敏感,能确保报告符合专业标准")
步骤 3:分配任务与设置流转规则
# 1. 调研任务:收集行业数据research_task = Task(   description="1. 查找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数据(单位:亿美元)及同比增长率;2. 整理2024年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相关政策(如补贴、技术标准);3. 统计Top3消费电子品牌(苹果、三星、华为)2024年Q3的销量占比;4. 将数据整理为表格格式,标注来源",   agent=research_agent,   output_file="research_data.csv"# 调研结果保存为CSV文件)# 2. 写作任务:基于调研数据撰写报告(依赖调研任务完成)writing_task = Task(   description="基于research_data.csv中的数据,撰写《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报告》,要求:1. 报告字数2000字以内;2. 包含摘要(100字)、市场现状(含数据图表)、政策影响分析、未来趋势预测(2025年)、结论;3. 数据引用需标注来源(如“据IDC数据显示...”)",   agent=writing_agent,   dependencies=[research_task],  # 依赖调研任务完成   output_file="industry_report.md"# 报告保存为Markdown文件)# 3. 编辑任务:审核报告(依赖写作任务完成)editing_task = Task(   description="审核industry_report.md:1. 检查数据是否与research_data.csv一致(如市场规模数值、销量占比);2. 修正错别字、语法错误与格式问题(如标题层级、表格对齐);3. 优化报告逻辑(如趋势预测是否有数据支撑);4. 生成审核后的最终报告",   agent=editing_agent,   dependencies=[writing_task],  # 依赖写作任务完成   output_file="final_industry_report.md"# 最终报告保存路径)
步骤 4:启动多 Agent 协作
# 创建Crew(协作团队)并启动任务crew = Crew(   agents=[research_agent, writing_agent, editing_agent],   tasks=[research_task, writing_task, editing_task],   verbose=True# 打印协作过程日志)# 启动协作,执行任务result = crew.kickoff()print("多Agent协作完成,最终报告路径:final_industry_report.md")
4.2.3 多 Agent 协作的关键注意事项
  • 避免角色重叠:每个 Agent 的任务需明确边界,例如 “调研 Agent” 仅负责收集数据,不参与报告撰写,防止任务混乱;
  • 明确依赖关系:通过 “dependencies” 参数设置任务先后顺序,避免 “写作 Agent” 在调研数据未完成时提前启动;
  • 控制沟通成本:多 Agent 间的消息传递需简洁,仅传递 “任务结果”(如调研数据、初稿文档),避免冗余信息干扰决策。

4.3 常见挑战与解决方案:攻克开发中的 “拦路虎”

在 AI Agent 开发与落地过程中,常会遇到 “无限循环、工具选择错误、高延迟与成本” 等问题。以下针对每个挑战,提供具体的诊断方法与解决方案。

4.3.1 挑战 1:无限循环 ——Agent 陷入 “重复行动”

现象:Agent 在 “思考→行动→观察” 的循环中反复执行同一操作,无法推进任务。例如,调用天气 API 时,因城市名称错误,Agent 反复重试却不询问用户,导致无限循环。

原因

  • 未设置 “循环终止条件”,Agent 不知道何时停止重试;
  • 错误处理逻辑缺失,无法识别 “需要用户干预” 的错误(如城市名称错误)。

解决方案

  • 设置最大迭代次数:为 Agent 的循环过程添加 “最大步数限制”,例如,设置 “最多执行 5 次行动,若仍未完成任务则停止并提示用户”;
  • 定义 “终止触发条件”:明确哪些情况属于 “任务无法继续”,需终止循环。例如,当 Agent 连续 2 次调用工具返回相同错误(如 “城市名称错误”),则触发终止,询问用户确认城市名称;

代码示例:添加循环终止机制

def agent_execution_loop(user_query, max_iterations=5):   iteration = 0   current_state = {"query": user_query, "result": None, "error": None}   while iteration < max_iterations:       iteration += 1       print(f"执行第{iteration}轮循环...")             # 1. 思考:判断是否需要调用工具       thought = model.generate(f"用户需求:{current_state['query']},当前结果:{current_state['result']},是否需要调用工具?若需要,说明工具类型与参数;若不需要,直接生成回答")             if"不需要调用工具"in thought:           # 无需工具,生成最终回答           final_answer = model.generate(f"基于用户需求{current_state['query']},生成自然语言回答:")           return final_answer             # 2. 行动:调用工具       try:           tool_result = call_tool(thought)  # 根据思考结果调用对应工具           current_state["result"] = tool_result           current_state["error"] = None       except Exception as e:           current_state["error"] = str(e)           print(f"工具调用错误:{e}")             # 3. 判断是否需要终止:连续2次相同错误       if iteration >= 2and current_state["error"] == previous_error:           returnf"任务执行遇到持续错误:{current_state['error']},请确认输入信息(如城市名称、API密钥)后重试"             previous_error = current_state["error"]   # 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return f"任务执行超时(已尝试{</doubaocanvas>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科技企业深耕十二载,见证过太多因技术卡位而跃迁的案例。那些率先拥抱 AI 的同事,早已在效率与薪资上形成代际优势,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大模型的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我们整理出这套 AI 大模型突围资料包

  • ✅ 从零到一的 AI 学习路径图
  • ✅ 大模型调优实战手册(附医疗/金融等大厂真实案例)
  • ✅ 百度/阿里专家闭门录播课
  • ✅ 大模型当下最新行业报告
  • ✅ 真实大厂面试真题
  • ✅ 2025 最新岗位需求图谱

所有资料 ⚡️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 《AI大模型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下方扫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 全套AI大模型应用开发视频教程

(包含提示工程、RAG、LangChain、Agent、模型微调与部署、DeepSeek等技术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大模型系统化学习路线

作为学习AI大模型技术的新手,方向至关重要。 正确的学习路线可以为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和学习规划,带你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大模型学习书籍&文档

学习AI大模型离不开书籍文档,我精选了一系列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电子版),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AI大模型最新行业报告

2025最新行业报告,针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大模型项目实战&配套源码

学以致用,在项目实战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⑥ 大模型大厂面试真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精心整理了一份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图片

以上资料如何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大家都在学大模型?

最近科技巨头英特尔宣布裁员2万人,传统岗位不断缩减,但AI相关技术岗疯狂扩招,有3-5年经验,大厂薪资就能给到50K*20薪!

图片

不出1年,“有AI项目经验”将成为投递简历的门槛。

风口之下,与其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坐等被行业淘汰,不如先人一步,掌握AI大模型原理+应用技术+项目实操经验,“顺风”翻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资料真的有用吗?

这份资料由我和鲁为民博士(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共同整理,现任上海殷泊信息科技CEO,其创立的MoPaaS云平台获Forrester全球’强劲表现者’认证,服务航天科工、国家电网等1000+企业,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发表论文50+篇,获NASA JPL火星探测系统强化学习专利等35项中美专利。本套AI大模型课程由清华大学-加州理工双料博士、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得主鲁为民教授领衔研发。

资料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类视频教程和实战项目,无论你是小白还是有些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这份资料都绝对能帮助你提升薪资待遇,转行大模型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全套大模型资料如何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