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针对以色列公民的“数字身份盗窃风暴”在爆发初期被成功拦截。近日,以色列国家网络局(National Cyber Directorate)联合本土网络安全初创公司Malmanta AI,迅速识别并下线了数十个高度逼真的假冒政府网站,阻止了一场可能波及数万民众的大规模网络钓鱼攻击。

这些伪造网站伪装成以色列社保局(Bituah Leumi)、税务局(Mas Hachnasa)、内政部乃至国家网络局自身等关键机构,意图窃取用户的身份证号、一次性验证码(OTP)和银行账户信息。专家警告,此次攻击不仅是为了敛财,更与当前地区紧张局势交织,带有明显的“信息战”色彩。

从“gov.il”到“g0v.il”:一个字符的陷阱

想象一下,你收到一条来自“政府服务”的短信:“您的税务退款已到账,请点击链接确认收款账户。” 链接跳转后,页面设计、希伯来语文案甚至网页图标都与真实的政府网站毫无二致。你输入身份证号和手机收到的一次性密码,以为手续已完成——殊不知,你的身份信息已被盗走,攻击者正用它提交虚假福利申请或转移你的信用额度。

这正是本次攻击的核心手法。据Malmanta AI披露,攻击者注册了大量与真实政府域名(如gov.il)极为相似的假域名,例如使用数字“0”替代字母“o”,或添加额外的连字符。部分钓鱼页面甚至通过劫持一些安全防护薄弱的小型合法网站,进行301跳转,利用“中间站”的信任度来迷惑用户。

“这种‘近似域’攻击(Typosquatting)已经不新鲜,但这次的精细程度令人担忧,”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分析道,“它们不仅模仿网址,连网页的CSS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调用顺序都尽量复刻,目的就是绕过浏览器的初步安全检查,让你放松警惕。”

AI提前预警:机器学习如何识破“李鬼”?

与以往被动响应不同,本次事件的最大亮点在于“主动防御”。Malmanta AI并非在攻击发生后才介入,而是在这些钓鱼网站刚刚搭建、尚未大规模传播时就发出了警报。

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一套“数字指纹”比对系统。其原理是:

建立官方模板库:系统首先学习所有以色列官方政府网站的标准特征,包括:

域名结构:gov.il 后缀的权威性。

网页代码特征:特定的HTML标签、CSS类名、JavaScript文件路径。

语言风格:官方公告特有的希伯来语语法、措辞习惯和格式。

服务器信息:常用的托管服务商和IP地址段。

实时扫描与比对:AI系统持续监控新注册的域名和上线的网站,一旦发现某个站点在视觉上与政府门户相似,就会立即启动深度分析。

异常行为检测:系统会检查该网站是否存在“异常”——比如,虽然长得像政府网站,但使用的服务器位于高风险地区;或者其网页文案虽然用希伯来语,但句式生硬、有细微语法错误,不符合官方文风;又或是其登录表单的后台处理逻辑与正规流程不符。

“就像警察通过笔迹鉴定抓罪犯一样,AI也在通过‘数字笔迹’找漏洞,”芦笛解释说,“真正的政府网站更新缓慢、风格统一。而钓鱼网站为了快速复制,往往会留下‘拼凑’的痕迹,这些细微差异就是AI的突破口。”

正是凭借这套系统,Malmanta AI成功锁定了这批恶意域名,并第一时间上报给国家网络局。

国家力量介入:快速清除威胁

接到报告后,以色列国家网络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协调域名注册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确认的钓鱼网站实施了快速下线(takedown)。大部分主要攻击节点在数小时内被切断。

然而,当局也坦言,无法保证所有相关域名都被彻底清除。“攻击者可能已经准备了备用域名,随时可以启用,”一名官员表示,“网络攻防是一场持续的猫鼠游戏。”

地缘背景下的“混合战争”:钓鱼不只是为了钱

此次攻击发生在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其目标远不止于经济利益。

“我们看到,网络钓鱼正成为‘混合战争’的重要工具,”芦笛指出,“一方面,它直接窃取公民数据和资金,造成实际损害;另一方面,通过仿冒政府机构发布虚假信息或制造混乱,可以严重削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社会情绪,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此前,欧洲多国在乌克兰冲突期间也遭遇过类似攻击,犯罪分子伪造难民援助网站以收集个人信息。在中国,也曾出现假冒地方政府网站进行商业情报窃取的案例。这表明,针对政府形象的网络钓鱼,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安全挑战。

如何保护自己?专家给出三条“铁律”

面对日益狡猾的钓鱼攻击,个人防范意识至关重要。以色列国家网络局和专家芦笛共同呼吁公众牢记以下几点:

只认准“gov.il”:任何需要输入敏感信息的政府服务,务必手动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s://www.gov.il 进入官方网站,然后通过站内导航访问具体部门。绝不直接点击短信或邮件中的链接!

警惕“短链接”:攻击者常使用bit.ly、tinyurl等短链接服务隐藏真实网址。看到这类链接,尤其是来自不明来源的,应保持高度怀疑。

开启多重验证:为重要账户(如邮箱、银行、政府服务)启用双重或多重身份验证(2FA/MFA)。即使密码泄露,攻击者也难以轻易登录。

此外,专家还建议政府机构采取更主动的技术措施,如全面部署DMARC协议(一种电子邮件认证技术,可有效防止他人伪造政府邮箱发送钓鱼邮件),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可信数字身份登录体系,减少用户在不同网站重复输入敏感信息的风险。

从“救火”到“防火”:网络安全的新范式

本次事件凸显了现代网络安全防御的深刻变革。过去,安全团队多在攻击发生后“救火”;而现在,以Malmanta AI为代表的初创公司,正利用AI技术实现“防火”——在威胁萌芽阶段就将其扼杀。

“以色列的经验值得借鉴,”芦笛总结道,“未来的网络安全,一定是‘国家级力量’与‘创新型私营企业’紧密合作的结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协调能力,企业则贡献前沿技术和敏捷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始终占据主动。”

随着技术的演进,网络钓鱼的形态也将不断变化。但只要公众保持警惕,企业和政府携手筑牢防线,我们就能让这些“数字骗局”无处藏身。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