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LLM如何开发智能体?
摘要:基于大语言模型(LLM)开发智能体的核心是利用其自然语言理解与推理能力,构建任务规划、工具调用和记忆管理三大功能模块。通过Prompt工程、函数调用和向量数据库等技术实现智能体对开放场景的自主响应。典型架构包含输入解析、规划、工具调用等模块,形成感知-决策-行动闭环。开发时可选择开源/闭源LLM,结合LangChain等框架快速实现,重点优化Prompt清晰度与工具集成。应用场景覆盖智能助手
基于大语言模型(LLM)开发智能体是当前智能体技术的主流方向,其核心是利用LLM的自然语言理解、逻辑推理和知识整合能力,赋予智能体自主规划、工具使用、记忆管理等核心能力。与传统智能体相比,LLM驱动的智能体更擅长处理开放场景、自然交互和复杂任务拆解,开发流程可分为核心能力构建、架构设计、工具集成和迭代优化四个关键环节,具体如下:
一、核心能力构建:LLM智能体的“大脑”功能
LLM本身具备文本生成和语义理解能力,但作为智能体需扩展三大核心能力:
1. 任务规划能力(Planning)
让智能体能够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可执行的子步骤,并动态调整计划(类似人类“思考怎么做”)。
-
实现方式:
- Prompt工程:通过指令明确任务拆解逻辑,例如:
"你需要完成用户的任务:{task}。请先分析任务是否需要拆解,若需要,列出具体步骤(按优先级排序),并说明每步的目标。若中途发现步骤有误,需重新规划。" - 思维链(Chain-of-Thought, CoT):引导LLM输出“思考过程”,例如:“用户让我订明天去上海的机票并推荐酒店,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的出发地、时间偏好,然后查航班,再根据航班时间推荐附近的酒店……”
- 反思机制:让智能体基于中间结果评估计划合理性,例如:“上一步没问用户是否需要靠窗座位,可能影响体验,下一步需要补充询问。”
- Prompt工程:通过指令明确任务拆解逻辑,例如:
-
示例:
当用户请求“规划从北京到广州的3天旅行”,智能体通过LLM拆解为:- 确认出行日期和交通方式(飞机/高铁);
- 根据交通时间推荐住宿区域;
- 按景点分布和用户偏好(历史对话提到喜欢美食)规划每日行程;
- 整理预算和注意事项。
2. 工具使用能力(Tool Use)
让智能体调用外部工具(API、数据库、计算器等)弥补LLM在实时信息、精确计算等方面的不足(类似人类“借助工具解决问题”)。
-
实现方式:
- 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定义工具接口规范,让LLM生成符合格式的调用指令,例如:
# 工具定义(示例:天气查询API) tools = [ { "name": "query_weather", "description": "查询指定城市的天气", "parameters": { "city":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城市名称"}, "date":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日期,格式YYYY-MM-DD"} } } ] # Prompt引导LLM调用工具 prompt = f"若需要查询天气,请用以下格式调用工具:{tools},返回JSON结构。" - 工具选择逻辑:LLM根据任务判断是否需要工具(例如“今天北京的天气”需要调用天气API,而“1+1等于几”可直接回答)。
- 结果解析:工具返回结果后,LLM整合信息生成自然语言响应(例如:“根据查询,北京2025-10-30的天气为晴,气温15-25℃”)。
- 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定义工具接口规范,让LLM生成符合格式的调用指令,例如:
-
常用工具类型:
实时数据类(天气、股票、新闻API)、计算类(计算器、代码解释器)、交互类(邮件、消息发送)、知识类(数据库查询、搜索引擎)。
3. 记忆管理能力(Memory)
让智能体存储和调用历史信息,实现多轮对话连贯性和长期任务跟踪(类似人类“记住过去的交互”)。
-
记忆类型:
- 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存储当前对话轮次的上下文(如最近5轮消息),通常直接拼接在Prompt中,例如:
history = [ {"role": "user", "content": "我喜欢吃辣"}, {"role": "agent", "content": "好的,会为你推荐辣味美食"} ] prompt = f"历史对话:{history}\n当前用户输入:{user_input}" - 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存储跨会话的关键信息(如用户偏好、任务进度),需通过向量数据库(如Pinecone、Milvus)实现高效检索,例如:
- 将用户历史对话编码为向量并存储;
- 新对话时,检索与当前问题相关的历史向量(如用户之前提到“对海鲜过敏”),拼接至Prompt。
- 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存储当前对话轮次的上下文(如最近5轮消息),通常直接拼接在Prompt中,例如:
-
优化策略:
- 记忆压缩:用LLM总结长对话,减少冗余信息(例如将10轮对话压缩为“用户计划下周去上海,偏好经济型酒店”);
- 记忆优先级:仅存储关键信息(如用户属性、任务状态),忽略无关内容。
二、典型架构设计:LLM智能体的“身体”结构
基于上述能力,LLM智能体的架构通常包含以下模块,形成“感知-决策-行动”闭环:
用户输入 → [输入解析模块] → [记忆模块] → [规划模块] → [工具调用模块] → [输出生成模块] → 智能体响应
↑ ↑ ↑ ↑
└───────────────┴───────────────┴───────────────┘
(LLM作为核心协调者)
各模块功能:
- 输入解析模块:用LLM理解用户意图(如“订机票”“写报告”),提取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约束条件)。
- 记忆模块:管理短期/长期记忆,为决策提供上下文(如用户之前的偏好)。
- 规划模块:基于LLM的推理能力拆解任务,生成步骤计划。
- 工具调用模块:根据计划调用工具,处理返回结果(若无需工具则直接进入输出)。
- 输出生成模块:用LLM将结果整合成自然语言,或生成下一步行动指令(如“请提供你的出发城市”)。
三、开发流程与工具链
1. 选择基础LLM
- 开源模型:Llama 3、Qwen 2、Mistral等(适合本地化部署,需微调优化);
- 闭源API:GPT-4o、Claude 3、Gemini Pro(适合快速开发,无需关注底层算力)。
2. 搭建核心框架
-
轻量实现:用Prompt工程+函数调用手动串联逻辑(适合简单场景),示例代码:
import openai def llm_agent(user_input, history, tools): # 构建包含记忆和工具的Prompt prompt = f""" 历史对话:{history} 用户当前输入:{user_input} 可用工具:{tools} 请判断是否需要调用工具,若需要,返回工具调用JSON;否则直接回答。 """ # 调用LLM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4", messages=[{"role": "system", "content": prompt}] ) result = 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 解析是否需要工具调用 if "query_weather" in result: # 调用天气工具(伪代码) weather_data = call_weather_api(city="北京", date="2025-10-30") # 二次调用LLM生成最终回答 final_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4", messages=[{"role": "system", "content": f"根据天气数据{weather_data},回答用户问题"}] ) return final_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else: return result -
框架工具:用成熟库简化开发(推荐):
- LangChain:提供记忆、工具、链(Chain)等组件,支持多LLM集成;
- AutoGPT:开源的自主智能体框架,自带规划、记忆和工具调用;
- LlamaIndex:擅长知识图谱和文档检索,增强智能体的知识能力。
3. 集成工具与外部系统
- 工具注册:在框架中定义工具的名称、参数和调用函数(如LangChain的
Tool类); - 权限控制:限制敏感工具的调用范围(如支付API需用户确认);
- 错误处理:当工具调用失败(如网络错误),让LLM生成重试逻辑(例如:“天气查询失败,请稍后再试”)。
4. 测试与优化
- Prompt tuning:优化指令清晰度(如明确“当信息不足时必须询问用户”);
- 场景测试:模拟边缘情况(如用户输入模糊、工具返回异常);
- 性能优化:减少LLM调用次数(如缓存重复问题的答案)、压缩记忆长度。
四、典型应用场景
- 智能助手:如个人助理(日程管理、邮件处理)、客服机器人(结合产品数据库回答问题);
- 内容创作:自动生成报告、代码(调用代码解释器验证正确性)、文案(结合行业知识);
- 复杂任务处理:旅行规划(调用机票/酒店API)、数据分析(调用Python计算器生成图表);
- 教育辅导:解答数学题(调用计算器)、生成个性化学习计划(结合用户进度记忆)。
五、挑战与解决方案
- 幻觉问题:LLM可能生成错误信息,解决方案包括:工具调用验证(如用搜索引擎核对事实)、加入领域知识库;
- 效率问题:多轮调用导致响应延迟,解决方案包括:任务并行化(同时调用多个工具)、精简记忆内容;
- 安全性:恶意用户诱导智能体执行危险操作,解决方案包括:添加安全规则(如“拒绝生成有害内容”)、敏感操作二次确认。
基于LLM开发智能体的核心是“扬长避短”——利用LLM的通用能力处理自然交互和逻辑推理,通过工具和记忆弥补其在实时性、精确性和持续性上的不足。随着LLM能力的提升(如更强的规划能力、多模态支持),智能体将逐步向更自主、更通用的方向发展。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