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Cplex程序功能说明:基于消纳责任权重的两级电力市场优化模型
基础变量(三文件共用)省内新能源出清电量(Q_m):含光伏、风电两类,需满足保障性收购约束(≥50%预测出力)省内传统能源出清与备用电量(Qng、Qnr):火电、气电两类,需满足容量与备用约束绿证购买量(Q_tgc):Case1与Main.m中用于补充消纳缺口,Case2中恒为0扩展变量(仅Main.m)省间交易电量:省内购电量(Qtr)、省外送端机组出清电量(Qk,含一类风电、二类风电、光伏)对
Matlab/Cplex代码:基于消纳责任权重的两级电力市场优化运行模型 参考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于消纳责任权重的两级电力市场优化运行模型》 Highlights:省间可再生能源交易,双层优化模型,采用KKT和强对偶化简MPEC模型为MILP
一、程序整体定位
本程序(包含Case1.m、Case2.m、Main.m三个核心文件)基于Matlab平台与Cplex求解器,构建了"基于消纳责任权重的两级电力市场优化运行模型"。通过对比不同市场模式下的优化结果,验证两级电力市场在满足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RPS)要求、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促进跨省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有效性。

程序采用"基础对照+进阶验证"的设计逻辑:Case1和Case2作为单一市场模式的基准案例,Main.m则实现两级市场(省内市场+省间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协同优化,三者共同构成完整的对比分析体系。
二、核心功能模块说明
1. 数据初始化模块(通用)
- 功能:完成基础参数定义与数据导入,为优化计算提供输入条件
- 核心参数:
- 时序数据:24小时负荷需求(QD)、省内光伏/风电预测出力(QpvProvinside、QwindProvinside)、省外送端新能源预测出力(Qwind1、Qwind2、QpvProvinoutside)
- 技术参数:机组容量上下限(如火电13200-44000MW)、爬坡率限制(如光伏±4000MW/时段)、备用率要求(5%负荷需求)
- 经济参数:各类机组发电成本(光伏320元/MWh、火电420元/MWh等)、输电费用(50元/MWh)、绿证价格(60元/MWh)
2. 决策变量定义模块
根据市场模式差异,变量体系分为基础变量与扩展变量:
- 基础变量(三文件共用):
- 省内新能源出清电量(Q_m):含光伏、风电两类,需满足保障性收购约束(≥50%预测出力)
- 省内传统能源出清与备用电量(Qng、Qnr):火电、气电两类,需满足容量与备用约束
- 绿证购买量(Q_tgc):Case1与Main.m中用于补充消纳缺口,Case2中恒为0
- 扩展变量(仅Main.m):
- 省间交易电量:省内购电量(Qtr)、省外送端机组出清电量(Qk,含一类风电、二类风电、光伏)
- 对偶变量:用于双层优化转化的拉格朗日乘子(λ、μ系列),反映省间交易价格信号
3. 约束条件构建模块
约束体系围绕"电力平衡-安全运行-政策考核"三维目标设计:
- 通用约束:
- 电力平衡:各时段电源出力总和等于负荷需求
- 备用约束:传统能源备用总量≥5%负荷需求
- 机组运行约束:出力上下限、爬坡率限制(Main.m)
- 差异化约束:
- 消纳责任约束(Case1、Main.m):新能源总消纳量≥15%总负荷(RPS配额)
- 省间通道约束(Main.m):输送容量1000-8000MW,线损率5%(Qtr=0.95×Qk总和)
- KKT条件约束(Main.m):通过对偶理论将双层优化转化为单层线性问题,含互补松弛条件
4. 目标函数模块
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为核心目标,成本构成随市场模式动态调整:
- Case2.m(无RPS单一市场):仅包含省内机组发电成本
目标 = 320×光伏出力 + 425×风电出力 + 420×火电总出力 + 480×气电总出力 - Case1.m(有RPS单一市场):在Case2基础上增加绿证采购成本
目标 = Case2成本 + 60×绿证购买量 - Main.m(两级市场):替换绿证成本为省间交易成本,通过对偶变量修正双层优化目标
目标 = 省内成本 + 省间购电成本(含输电费) - 对偶变量调整项
5. 求解与结果输出模块
- 求解流程:
1. 通过YALMIP工具包构建优化模型,调用Cplex求解器
2. 配置求解参数:混合整数规划间隙1e-6,显示求解过程(verbose=2)
3. 结果校验:判断求解状态(result.problem==0为成功) - 输出内容:
- 文本结果:总运行成本(万元)、新能源消纳量(GWh)、弃光率(%)、绿证购买量(GWh)
- 可视化结果:24小时机组出力曲线、省间交易电量时序分布、出清价格波动图
三、各文件功能差异对比
| 特征维度 | Case1.m | Case2.m | Main.m |
|---|---|---|---|
| 市场模式 | 省内单一市场 | 省内单一市场 | 两级市场(省间+省内) |
| 消纳责任权重 | 考虑(15%配额) | 不考虑 | 考虑(15%配额) |
| 省间交易 | 无 | 无 | 有(含通道约束) |
| 绿证依赖 | 高(需购买补充缺口) | 无 | 无(省间购电替代) |
| 核心验证目标 | RPS对单一市场的成本影响 | 无RPS时的基准运行成本 | 两级市场的成本优化效果 |
四、程序应用价值
- 政策验证:可模拟不同RPS配额(如15%-25%)、绿证价格下的市场响应,为政策制定提供量化依据
- 经济性分析:通过对比三类场景的成本差异(如两级市场较单一市场降低成本约218万元),验证市场机制优化空间
- 资源配置评估:量化省间交易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如论文算例中跨省购电37.77GWh),为跨省通道规划提供参考
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通过调整输入参数(如负荷曲线、机组成本)适配不同区域电力市场特征,具备较强的扩展性与实用性。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