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Air因需求低迷停产苹果转战其他产品
消费者更看重续航而非轻薄?超薄智能手机的时代似乎正迅速逝去。苹果和三星这两大全球手机巨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如今消费者更看重电池续航、耐用性和高性能,而非极致纤薄的设计。曾风靡一时的超薄手机潮流在当下讲究实用性的市场已失去吸引力。苹果最新的超薄手机实验遭遇挫折。据《日经亚洲》报道,这家科技巨头已停产约100万台最新推出的iPhone 17 Air,该机型上周刚在中国以外市场上市,号称"苹果史上最
iPhone 17 Air因需求低迷停产 苹果转战其他产品
消费者更看重续航而非轻薄?
超薄智能手机的时代似乎正迅速逝去。苹果和三星这两大全球手机巨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如今消费者更看重电池续航、耐用性和高性能,而非极致纤薄的设计。曾风靡一时的超薄手机潮流在当下讲究实用性的市场已失去吸引力。
苹果最新的超薄手机实验遭遇挫折。据《日经亚洲》报道,这家科技巨头已停产约100万台最新推出的iPhone 17 Air,该机型上周刚在中国以外市场上市,号称"苹果史上最薄iPhone"。这一决定源于其惨淡的销售表现。
原本预计占iPhone 17总产量10%-15%的Air机型,如今份额已跌破10%。业内人士透露,该机型或将在11月前进入"实质停产"阶段。为弥补缺口,苹果正在将标准版、Pro和Pro Max等其他iPhone 17型号的产量提高约200万台。
分析师指出,iPhone 17 Air遇冷与其说是苹果工艺问题,不如说是消费者偏好的转变。现代手机买家越来越看重大电池、坚固机身和强大功能,而非极致轻薄。就连长期推崇曲面轻薄设计的三星也注意到了这一趋势。
据The Elec报道,由于S25 Edge和苹果iPhone 17 Air销量低迷,三星已取消开发更纤薄的曲面机型Galaxy S26 Edge(原计划取代S26 Plus)。随着苹果三星双双放弃"以薄为美"的理念,市场向实用性倾斜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虽然iPhone 17 Air可能为苹果传闻中2026年推出的折叠屏iPhone铺路,但超薄旗舰机的时代似乎正走向终结。
Instagram新Meta AI更新:用户可通过简单指令转换动态故事
Instagram推出Meta AI指令功能,帮助用户创意定制动态故事
Instagram再次突破创意边界,这次借助了人工智能的力量。母公司Meta正在推出一项新功能,允许用户通过AI文本指令定制动态故事,这标志着生成式AI融入日常社交媒体体验的又一重要进展。
更新后,用户只需在故事编辑器内输入修改需求,即可对照片或视频进行编辑。无论是将单调背景换成海滩场景、更换服装,还是添加太阳镜等配饰,只需输入简单指令即可实现。该功能以画笔图标形式出现在故事编辑器中,用户可选择"添加"“移除"或"更改”,然后输入指令。例如输入"添加山脉背景"或"将外套改为红色",Meta的AI系统就会自动修改图像或视频,提供近乎无缝的编辑体验。
除自定义编辑外,Instagram还推出了新的AI视觉滤镜,能将普通照片转化为水彩艺术效果或风格化电影片段。用户甚至可以为短视频添加动态场景效果,如飘雪、霓虹灯或闪光,无需使用外部编辑应用就能将故事变成微型作品。
这是Meta在其应用程序中嵌入AI工具大计划的一部分,涵盖WhatsApp、Facebook和Messenger等平台。诸如"用Meta AI撰写"自动生成字幕建议和"Vibes"视频流等功能也正在积极测试中。其目标很明确:让AI成为每位用户的直观创意助手,而不仅是内容创作者的专属工具。
Meta同时强调了安全性和透明度,特别是对年轻用户群体。家长控制选项得到加强,AI生成内容将遵循现有社区准则,防止滥用或误导性编辑。
尽管该功能有望使内容创作更具吸引力和便捷性,但专家指出,这也模糊了真实图像与AI修改图像之间的界限。随着生成工具成为主流,验证故事真实性可能很快会变得更困难。
不过,对全球数百万Instagram用户而言,这款全新的AI定制工具或将重新定义日常瞬间的分享方式,让想象即刻转化为可分享的视觉内容。
OpenAI收购Mac AI初创公司"Sky" 打造下一代桌面助手
OpenAI收购"Sky"开发商 打造AI驱动的Mac桌面助手
OpenAI正将触角从聊天机器人、浏览器延伸至用户桌面。这家AI巨头已收购软件应用公司Software Applications Inc.,其开发的Sky是专为苹果Mac设计的下一代AI界面。此举彰显OpenAI打造智能桌面助手的雄心,该助手能理解、自动化并简化数字工作流程。
Sky并非普通效率工具。这款AI覆盖层悬浮于Mac桌面之上,能理解屏幕内容并跨应用执行操作。无论是回复邮件、总结文档还是管理文件,Sky通过情景感知更像人类助手而非传统应用。这种"所见即所为"的能力或将实现真正的AI交互,推动从文本指令到行动智能的转变。
这笔未披露金额的收购具有战略意义。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从网络工具发展为完整生产力生态,原生桌面界面使OpenAI在Anthropic和Google DeepMind等竞争对手中占据优势。业内人士认为,这或是OpenAI开发跨应用自主执行任务的AI"智能体"的组成部分。
整合Sky技术后,OpenAI或使用户能通过自然语言控制Mac工作流,将ChatGPT融入数字日常。但将此类技术植入苹果封闭的macOS系统存在挑战,其隐私保护机制可能限制AI助手对屏幕活动的监控深度。专家指出OpenAI需调整Sky功能以符合苹果数据隐私框架。
尽管存在障碍,此次收购仍将OpenAI置于AI界面创新前沿,并引发猜想:未来ChatGPT或推出能跨应用实时协作的桌面助手,引领个人计算新时代。收购行动传递明确信号:AI正从云端走向日常工具。凭借Sky的直观设计与OpenAI的强大模型,人机效率的界限正进一步模糊。
穆斯塔法·苏莱曼证实:微软不会开发色情AI聊天机器人
苏莱曼反对色情聊天机器人趋势
当多家AI公司正尝试开发专为色情对话设计的聊天机器人时,微软对此采取了坚决反对立场。AI负责人穆斯塔法·苏莱曼证实,公司没有计划开发或支持含有性暗示的AI模型,称这是微软不会跨越的界限。在门洛帕克举行的佩利国际理事会峰会上,苏莱曼明确表示:“我们绝不会提供此类服务”,重申微软对负责任AI开发的承诺。
微软AI负责人穆斯塔法·苏莱曼对日益兴起的色情AI聊天机器人趋势表明了鲜明立场,含蓄批评了OpenAI的ChatGPT、Meta AI和埃隆·马斯克的Grok等竞争对手。苏莱曼表示,尽管其他公司可能认为开发此类亲密或成人向AI系统有价值,但微软不会参与。他的言论恰逢OpenAI推出引发争议的"情色"功能几天后,该功能引发了全球关于AI伦理和负责任使用的辩论。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为此举辩护,称其公司"不是世界选举产生的道德警察"。
苏莱曼则尖锐反对,称这些发展"非常危险"。他警告说,创造高度逼真、情感投入或性驱动的AI形象会模糊伦理界限,带来长期社会风险。以Grok的动漫风格女性伴侣为例,苏莱曼表示企业应有意识地避开"性爱机器人情色"方向。他的言论凸显了微软对负责任构建AI的承诺,与越来越多将人工智能与成人娱乐或情感陪伴相结合的公司保持距离。
苏莱曼此番言论的时机尤为重要,考虑到微软与OpenAI的深厚关系。尽管双方保持合作,OpenAI的模型运行在微软Azure上,但两家公司已显现理念分歧。随着OpenAI与谷歌、苹果等竞争对手加强合作,微软似乎正加倍投入自己的AI生态系统。该公司没有追逐挑衅性创新,而是通过Copilot套件押注职场AI集成,这已成为微软生产力工具的核心。
微软印度现代工作业务负责人巴斯卡·巴苏在接受印度今日科技采访时强调了这一愿景,指出微软的优势在于其全球影响力和日常实用性。凭借巨大的市场份额及与Word、Excel、Teams等工具的集成,微软将Copilot视为天然的生产力伙伴,而非新奇玩意。为保持领先,微软推出了新的Copilot升级,包括能说话和视觉表达的交互式AI"Mico"。
本质上,当竞争对手不断突破AI亲密界限时,微软划清了界线,优先考虑实用创新而非挑衅。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