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价值流图,学丹纳赫降本增效~
最近在读杨益、陈朝巍老师的《丹纳赫模式》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的不是高大上的DBS系统和它强大众多的工具。而是它能把别人家的工具玩出花样来的真本事。翻开DBS工具箱,你会发现熟悉的5S、VSM、Kaizen、PDCA、TPM、PSP、VOC等工具。这些并非丹纳赫的原创,而是经过市场反复验证的经典工具方法。
最近在读杨益、陈朝巍老师的《丹纳赫模式》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的不是高大上的DBS系统和它强大众多的工具。而是它能把别人家的工具玩出花样来的真本事。
翻开DBS工具箱,你会发现熟悉的5S、VSM、Kaizen、PDCA、TPM、PSP、VOC等工具。这些并非丹纳赫的原创,而是经过市场反复验证的经典工具方法。
丹纳赫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单纯地把工具堆砌在一起,而是把我们都知道的这些工具掰开揉碎,再按自己的业务逻辑重新拼接串联起来,把它们结构化、标准化、系统化,最后变成一套专属的、可复制的 “作战系统”,而这也是 DBS(丹纳赫业务系统)的精髓。
DBS系统里的工具主要分4大类:DBS基础工具、DBS增长工具、DBS精益工具和DBS领导力工具。今天我们先聊聊DBS基础工具里的VSM价值流图,这也是《丹纳赫模式》书里放在最前面讲的第一个工具。

价值流图始于《执行有效方法》一书,后来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丰田等精益生产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丹纳赫也是其成功的实践者。
01
价值流图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觉得某个流程太慢了、太复杂了、效率太低了,但是让我们具体说哪里慢了,我们又说不清楚。
为什么?因为我们看不清流程里的环节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看不清,所以说不出来,更没有办法优化。
价值流图就是解决流程看不清、流程慢、流程复杂等问题的。
它简称VSM,是“Value Stream Mapping”的缩写。
简单点说,就是把全流程画成一张图。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把中间的每个步骤、物料怎么动、信息怎么传、每个环节花多久,都明明白白标出来。
价值流图具体长什么样呢?下图是《丹纳赫模式》书里列举的一个案例。

根据上图,我们能总结出,价值流图中的几个关键区域:顾客/供应商、信息流、物料流、数据框和时间轴。

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更容易理解,我们每天从起床到上班,假如把这段过程做成价值流:
起床→刷牙→洗脸→穿衣服→拿包→出门→步行到地铁→换乘→从地铁步行到公司→坐电梯到3楼工位。
借助价值流,就会发现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比如:
(1)库存浪费:衣橱里的衣服太多了,光挑衣服就花了10分钟。
(2)运输浪费:步行到地铁花了20分钟,太浪费时间了,可以骑共享单车。
(3)等待浪费:上班高峰期等电梯花了5分钟,可以步行上楼。
价值流图的作用,能让我们从头到尾看清楚产品的流动、信息的传递,这样就能知道哪些环节耗时长,哪些环节需要等待,哪些环节经常需要返工,哪些环节不是必须的。据此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02
如何画价值流图
专业的价值流图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和复杂度的。但是对于非专业和新手来说,不用追求画得多好看,自己能看懂、别人能看明白就行。
画简单的价值流图,可以按以下6步操作。
Step 1:明确画什么
选择一个你想优化的产品和流程。
比如在制造业,如果头疼产品交付慢的问题,那就画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的流程。
在互联网行业,如果头疼产品发布不及时的问题,那就画从需求提出到产品上线的流程。
Step 2:拆流程,标数据,贴标签
把中间的所有流程拆解出来,明确需要多少个环节,每个环节谁负责,要花多少时间。
这个过程不能靠猜测,也不能靠想象,而要亲身去现场体验,亲自去问相关负责人,亲自记录。
(1)标数据
每个过程除了记录步骤外,还要计算和记录数据,以下是3个常见的核心数据:
CT:周期时间,即做这个步骤需要多久。比如填报销单需要20分钟。
WT:等待时间,即做完这个步骤,要等多久才到下一个步骤。比如填完单后,等审批签字要2天。
Y:合格率,即这个步骤做对的比例。比如报销单第一次填对的比例是60%。
(2)贴标签
最好为每个贴上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的标签,分别用字母V和NV表示。
V:增值环节,就是客户愿意买单的,比如生产组装产品、面包店烤面包、设计师做方案等。这些环节没了,客户肯定不买单,它们是流程的核心。。
NV:非增值环节,客户不愿意花钱,但现在还不得不做的事,比如等经理签字,不合格退回返工等。
我们优化的目标就是减少非增值环节,保留强化增值环节。
Step 3:画出现状图
把拆解的流程用图示展现出来。专业的价值流图需要使用特定的VSM符号。
如果是非专业和新手,不一定要使用专业的VSM符号,可以记住以下关键符号:

Step 4:寻找浪费点
现状图画完之后,仔细观察图,圈出非增值活动,分析浪费都是在哪些地方产生的。
如何找到浪费点和痛点呢?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哪些地方等待时间长?
(2)哪些地方返工率高?
(3)哪些运输可以优化?
(4)哪些过量生产?
(5)哪些步骤不必要?
把这些非增值活动和浪费点圈出来,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优化的重点。

Step 5:画出未来理想图
针对每个浪费点,思考改进的策略、方法、路径,设定要达成的目标,画成理想图,也就是优化后的流程。
比如,电商发货流程,浪费点是审核等待2小时,那么可以思考改成系统自动审核,目标设定成5分钟。
再比如,销售填单合格率只有60%,那么可以思考添加模板和提示,目标设定成合格率为90%。
Step 6:实施改进,持续优化
我们画价值流图的最终目的不是把图画完就可以了,而是要PDCA,落实到行动,每月复盘,看看是否达到目标,再调整,持续改进。
03
价值流图有什么作用
1. 精准识别流程中的浪费
很多公司的问题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流程里有大量看不见的浪费,价值流图能把这些流程和浪费可视化出来。
能清晰定位出具体的浪费类型,发现不创造价值的环节,比如生产过量、等待时间长、搬运绕路、加工多余步骤、返工修坏件等。
让管理者不用陷入细节,就能快速抓住影响效率的核心问题,为后续改善明确方向。
2. 让团队劲往一处使
跨部门沟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因为不熟悉其他部门的流程,发生争吵、指责、推诿、不配合等行为,这导致跨部门的合作往往效率低下。
通过价值流图,能把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部门拉到一起,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差,打破部门间的隔阂。让我们知道其他部门的团队是如何工作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即使遇到问题也能快速锁定部门、环节和负责人。
3. 推动流程从现状向理想改进
在画价值流图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先画出现状图,找到浪费点后,还需要画出理想图。
这样,我们就能发现现状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就能及时采取行动和措施,缩小差距,让流程持续变好,变高效。
最后做个总结:
价值流图不是简单的流程图,而是分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工具。
它在制造业使用较多,但其实它的思想可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碰到效率低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画出一张价值流图。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