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100%好评!这本经典技术书,凭什么能“封神”20余年?
《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第2版)》是一本跨越20年依然经典的计算机科普神作。该书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出发,通过手电筒通信、逻辑门搭建等生动案例,层层揭示计算机的底层运行机制,最终完整呈现CPU的工作原理。在AI时代,这本书的价值更加凸显:它帮助开发者建立"第一性原理"思维,理解技术本质而非仅调用API。第2版新增二维码等现代案例,优化CPU讲解,并保留特色电路图与配
在技术浪潮奔涌不息的今天,我们每天都在谈论AI、大模型、机器人……但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惑,在AI已经会写代码的时代,到底有哪些技术是永不过时的?
又一个1024程序员节来临,如果今年只推荐一本技术书?应该选哪本?刚好有网友说,如果有一天被发配到荒岛,只能带一本书过去,那我要带《编码》,因为它能帮我原地复现计算机,重新发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由此看来,计算机科学的底层逻辑,是AI时代程序员最硬的底牌。《编码》第2版重磅上市,它就是要帮你清晰梳理AI时代的底层逻辑。

《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原书第2版)》
01 一本“封神”20余年的好书,为何至今仍是经典?
自1999年首次出版以来,《编码》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球无数读者。它不仅是一本计算机入门书,更是一部被几代程序员奉为“神作”的科普经典。近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原书第2版)》迅速在全平台热卖,占据技术类图书销量榜前列,豆瓣评分高达9.3,收获100%好评。




为什么一本讲“底层”的书,能在追求“上层应用”的今天,获得如此高的追捧?答案或许就藏在它那“永不过时”的知识内核里。
跟市面上大多数计算机图书不一样,《编码》没有直接教你一门编程语言,它的起点更“古老”,也更“根本”。它不讲代码,却让你看懂一切代码的“前世今生”。
它没有一上来就讲二进制转换、CPU指令,而是从一个最简单的场景开始:用手电筒和邻居沟通。

作者 Charles Petzold 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知识探险。
-
从手电筒到继电器:你会看到,最简单的“开”与“关”,如何通过摩斯电码传递信息,又如何演变成电路中的“通”与“断”。
-
从继电器到逻辑门:你会亲手“搭建”出与门、或门、异或门,理解它们是如何像大脑神经元一样,进行最基础的逻辑运算。
-
从逻辑门到加法器:你会惊叹,几个简单的逻辑门组合起来,竟然能实现数学中的加法运算!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此萌芽。
-
从加法器到处理器:你会一步步见证,如何为这些运算器添加内存、指令集,最终构建出一个可以执行程序的、完整的CPU。
整个过程就像用乐高积木,从一块块最基础的砖石开始,亲手搭建起一座宏伟的数字城堡。你学到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套完整的、自洽的“第一性原理”。
02 AI时代,为什么我们更需要《编码》?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是AI时代了,我们直接调用API、训练模型不就行了,了解这些“老古董”还有用吗?
停下来,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眼前的电脑,这些看似无所不能的机器,它们所构建起的如此庞大而精密的数字世界是凭空出现的吗?这个世界内部的硬件、软件每一个细节所需要的各项技术,都要先经历从0到1,才会有从1到无穷大的。
“懂底层,才能走得更远。”这句话在《编码》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而且不同角色的学习者,可以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
对于初学者:它为你构建了坚实的知识地基。当你理解了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再去看那些高级编程语言,你会发现很多“为什么”都有了答案。为什么数组下标从0开始?指针到底是什么?内存地址意味着什么?这些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规则,而是底层逻辑的自然延伸。
-
对于资深开发者:《编码》能帮你切换到“创造者”的视角,对技术有更深刻的洞察力。AI的运行,终究离不开算力、离不开GPU、离不开底层的硬件架构。当你理解了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你就能更深刻地理解AI模型的训练瓶颈、性能优化的本质,而不是一个只会调用“黑盒”工具的“调包侠”。
-
对于产品经理、设计师:它能帮你理解技术的边界与可能性。当你知道了每一个像素的显示、每一次点击的响应背后,都经历了怎样复杂的旅程,你就能更好地与工程师沟通,做出更合理、更具创造力的产品设计。
《编码》打通了软件与硬件的“次元壁”。它让你明白,软件并非虚无缥缈,它的每一条指令,最终都会转化为硬件层面实实在在的电信号,给你一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通透感。
技术潮流瞬息万变,今天可能是Transformer,明天可能就是新的架构。但无论上层应用如何变化,其底层的计算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这些不变的“道”,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快速适应任何新技术,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03 第2版全新上市,带来了哪些惊喜?
作者 Charles Petzold 在第2版中对内容进行了精心的修订与扩充,使其更贴近当下的技术环境。
-
与时俱进的案例:虽然核心原理不变,但书中的一些示例和讲解方式,结合了当前的技术元素,如第11章对二维码的讲解,让新一代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
更精准的表达:经过二十年的沉淀,作者对知识的阐述更加清晰明确。作者本人并不满意第1版中关于CPU的内容,而第2版更深入地探索了CPU的内部工作原理。
-
配套资源:第2版继承了第1版丰富的配套资源。第1版在电路图中使用红色来表示电流的流动,第2版保留了这一特色,同时,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也通过一个新网站(CodeHiddenLanguage.com)以更具图形交互性的方式进行了演示。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