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又炸锅了!

这次的主角是华东师范大学,一所985高校,他们10月份发起了一场论文征集,但规则有点“不讲武德”:第一作者必须写AI的名字

没错,从构思、设计、分析到动笔,全程主打AI操刀

那人干啥?人类只能当配角,还得在投稿时“自曝流程”——怎么“伺候”AI大佬的,用了哪些工具、下了什么指令、改了多少稿,统统要交代。

更绝的是,审稿也不是人类说了算,而是AI和教授一起上阵

好家伙,以前怕AI抢活,现在它直接坐主位。

斯坦福:这题我熟啊

你以为华东师大是头一个?并不是。

发起人张治教授说了,灵感来自斯坦福。他们早在7月就张罗了一个“科学AI智能体开放会议”,不仅论文一作得是AI,审稿也全交给AI

这简直是AI圈“自产自销”的闭环生态。

张教授也承认,这次征集更多是“试试水”,就想看看在文科社科领域,AI写的论文到底啥水平

AI:我早已不是外人

其实不管大家接不接受,AI在科研界的戏份早就越来越重。

谷歌的AlphaFold去年就被称为科学加速器;西湖大学的DeepScientist更猛,两周干完人类三年的活儿,某些任务上表现比人还强。

再一些领域,AI已经不是辅助,是妥妥的“科研合伙人”。

再看用户数,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5年6月,国内生成式AI用户已达5.15亿,半年翻一番,AI快成全民APP了。

所以论文还要不要“降AI”?

但AI这么普及,就跟学术圈的老规矩撞车了。于是尴尬的问题来了:一边大家都在用AI写论文,一边又要求“降AI率”,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又要求大学生论文AI率必须合格,还有必要吗?

刘永谋教授也说了:“现在根本没有100%准确的AI率检测工具。”

因为AI本来就是模仿人话,检测标准又五花八门。死磕那个虚无的“低AI率”,实在有点魔幻。

这么一看,华东师大和斯坦福这种“明牌操作”,反倒更敞亮。

与其偷偷用AI再拼命洗稿,不如直接把它摆上台面,是强是弱,亮出来看看。

现实很骨感:该降还得降…

理想归理想,现实中咱们广大学生还在为“AI率不超标”头秃。

既然躲不掉,就得找个靠谱的降AI神器。下面这3款实测不错:

1、笔灵AI

属于细节控型选手

传送门:https://sourl.co/cX8ZJ3

建议复制链接去电脑端用~

很多工具一降就变“口水文”,学术感全无。笔灵AI能保住学术味儿,不会让你尴尬。

最感人的是格式保护!脚注、图表、公式纹丝不动,光这点就赢很大。

效果稳,号称2分钟AI率压到25%以下,适合不想返工的质量党。

2、写作狗

一个综合平台,降AI属于“基础型选手”,易操作。

优点是处理快、上手易,缺点是容易变口语化,用完还得自己润色一遍,以防文章丢失专业性。

3、SpeedAI

这是偶然在小红薯刷到的,也能过知网、维普这些平台。

现在模型升级了,亮点是能保留脚注和交叉引用,和笔灵一样贴心。不过也有口语化问题,降完得自己微调。

最后

不管这些工具是不是“猫鼠游戏”的产物,有一点很明确:AI已经深度参与科研写作,回不去了

华东师大这波操作,或许正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而我们,正卡在技术跑得太快、规则还没跟上的别扭时期里。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