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境化语文教学设计

 生成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的**情境化教学设计**,要求:结合“秋天的生活体验”设计3个核心任务——① 用落叶做“秋天的标本卡”并写100字观察日记(联结生活);② 小组合作分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等3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文本探究);③ 分层作业(基础:背诵第2段;提升:仿写“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____,带给小朋友的是____”;拓展:制作“秋天的诗歌手册”,收集3首描写秋天的儿童诗)。


2. 数学个性化补救方案  

针对初一学生**有理数运算的高频易错点**(符号混淆、运算顺序颠倒),生成个性化补救方案:结合学生错题案例(如“-3+(-2)=-1”“2×3+4=10”),设计3个梯度练习——① 单个符号题(如“-5+7”“-4×(-3)”);② 两步混合运算(如“(-2)+3×(-4)”);③ 游戏化巩固(“符号闯关大冒险”:用卡片写出运算式,学生快速说出结果,答对得星星,集满10颗换数学绘本)。


3. 家校沟通话术设计  

生成小学二年级家长沟通话术,主题是“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求**先肯定闪光点**(如“手工课上你家孩子做的纸飞机特别精致,专注力特别好!”),**再用具体场景描述问题**(如“语文课3次没跟上小组讨论,第10分钟开始玩铅笔”),**最后给可操作建议**(家庭每天15分钟“专注小游戏”:串珠子、听指令做动作——“左手摸耳朵+右手拍腿”,逐渐延长时间)。


4. 英语项目式学习(PBL)  

设计初中八年级英语“环保主题”单元的**PBL方案**,驱动问题为“如何用英语向社区宣传减少塑料使用?”,要求包含:① 子任务(调查家庭每周塑料使用量、制作英文宣传海报、录制3分钟英语倡议视频);② 资源支持(提供“plastic pollution”“reduce”等核心词汇表、英文宣传海报模板);③ 成果展示(社区广场英文宣讲,邀请居民签名支持“少用塑料袋”)。


5. 新手教师磨课建议  

生成新手教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磨课指南**:① 导入优化(用“激光笔照镜子反射到天花板”的互动实验代替直接讲概念,让学生喊“停!”时记录反射点);② 难点突破(用Flash动画演示“入射角=反射角”的动态过程,标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③ 课堂评价(设计“反光现象记录表”,让学生自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结论是否正确”)。


6. AI辅助历史学习  

设计用AI工具(ChatGPT、剪映)辅助高中历史“改革开放”单元的学习方案:① 用ChatGPT生成“1978年小岗村农户的日记”(第一视角还原“分田到户”的纠结与期待);② 用剪映将“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区”“2020年深圳前海”的图片/视频做成**对比短视频**,配文字“40年,从渔村到特区”;③ 用AI问卷星统计学生对“改革开放意义”的理解误区(如“是不是所有行业都要市场化?”),针对性补充“国企改革”的案例讲解。


7. 自闭症儿童社交训练  

生成针对6岁自闭症儿童的**“打招呼”社交技能训练活动**:① 视觉提示卡(用卡通画展示“挥手→微笑→说‘你好’”的3步流程);② 角色扮演(用玩偶模拟“超市偶遇邻居阿姨”的场景,家长引导孩子按提示卡行动);③ 强化机制(完成1次正确打招呼,奖励1颗“星星贴纸”,集满5颗换孩子最爱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8. STEAM水火箭项目  

设计小学四年级**“自制水火箭”STEAM项目**:① 科学原理(讲解“水的压力产生反作用力”,用“气球放气后退”的小实验类比);② 工程设计(用2个饮料瓶、气塞、硬纸板尾翼制作火箭,步骤:剪瓶→装气塞→贴尾翼→装水);③ 数学计算(用“仰角仪+距离测量”算火箭发射高度:高度=距离×tan(仰角));④ 艺术美化(用马克笔给火箭画“太空飞船”涂装,评选“最酷火箭”)。


9.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  

生成中职数控专业“零件加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方案**:① 理论环节(用3D建模软件展示“齿轮零件”的结构,标注“齿距”“齿数”等核心参数);② 实操环节(在数控机床上按照图纸编程加工,教师用“操作评分表”评估“对刀准确性”“切削速度控制”);③ 质量评估(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误差≤0.1mm为合格,生成“加工精度报告”计入期末成绩)。


10. 小学德育班会设计  

设计小学五年级**“诚信”主题班会**:① 情境演绎(学生表演短剧《考试作弊的小宇》:小宇抄同桌答案,后来因为内疚主动向老师承认);② 讨论环节(提问“如果你是小宇,会怎么做?”“作弊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③ 行动承诺(每人写1句“诚信小目标”:“这次单元考不看同桌的答案”“答应同学的玩具明天一定带来”,贴在“诚信树”上);④ 延伸活动(每周评选“诚信之星”,分享践行诚信的故事)。


11. 跨学科垃圾分类项目  

设计“校园垃圾分类”**跨学科项目**:① 数学任务(统计各班一周的垃圾产量,用柱状图展示“哪个班垃圾最多”);② 科学任务(用“埋菜叶vs埋塑料瓶”的实验,记录降解时间,讲解“可回收物vs其他垃圾”的区别);③ 语文任务(写“垃圾分类倡议书”,要求“用具体数据说服同学”);④ 美术任务(设计“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的卡通标识,贴在学校垃圾桶上);最终形成《校园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提交后勤处。


12. 幼小衔接适应性活动  

生成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的**“认识小学课堂”过渡活动**:① 参观小学(带孩子进一年级教室,坐小学课桌,看哥哥姐姐“举手发言”“做笔记”);② 模拟课堂(用“拼音小老师”游戏:教师说“a”,孩子举卡片“a”,练习“跟着老师走”);③ 心理准备(读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讨论“上小学的害怕”(比如“找不到厕所”)和“期待”(比如“能戴红领巾”),家长用“我们一起准备小书包”的仪式感缓解焦虑)。


13. 新高考选考决策指南  

生成高三学生**“3+1+2”选考科目决策指南**:① 自我评估(用2个问题测兴趣:“你更愿意做数学函数题还是写政治论述题”;测能力:“物理实验题和历史材料题哪个得分更高?”);② 专业匹配(比如选“物理+化学+生物”对应临床医学、计算机、材料科学;选“历史+政治+地理”对应法学、新闻、教育学);③ 职业前景(用“2024年热门职业排行榜”说明:“数据科学”需要选物理+数学,“中小学教师”需要选历史+政治)。


14. “双减”政策家长解读  

生成面向家长的**“双减”政策通俗解读**:① 减什么?(减作业量:小学1-2年级无书面作业,3-6年级每天作业≤60分钟;减校外培训:周末、寒暑假不能报学科类补习班);② 增什么?(增课后服务:学校下午3点半后有“托管班”,教画画、打球、编程;增素质教育:多上体育课、美术课,少上“刷题课”);③ 家长要做什么?(不要偷偷报“地下补习班”,多陪孩子运动、阅读,比如每天1小时“亲子散步”,聊学校的事)。


15. 教育心理学厌学干预  

结合埃里克森“勤奋对自卑”理论,生成小学三年级**“厌学情绪”干预建议**:① 原因分析(先问孩子:“是不是作业太难总做错题?”“是不是和小明吵架了不想去学校?”找到具体原因);② 干预方法(用“小目标法”:每天只做1道“会做的题”,做完夸孩子“你真棒,今天又会了1道!”;用“同伴陪伴法”:让孩子和好朋友一起做家庭作业,增加乐趣);③ 教师配合(请老师在课堂上特意让孩子回答“简单的问题”,比如“《秋天的雨》里写了哪些水果?”,给予肯定:“你听得真认真!”)。


16. 经典名著深度阅读  

设计小学六年级《西游记》**深度阅读方案**:① 人物分析(用“孙悟空性格变化表”记录:大闹天宫时“叛逆”(敢骂玉皇大帝)→取经时“责任”(保护唐僧打妖怪);② 情节探究(讨论“为什么唐僧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会继续保护唐僧吗?”);③ 创意表达(写“给孙悟空的一封信”:“孙悟空,我觉得你取经路上变懂事了,我要向你学习坚持到底的精神”,评选“最有心意的信”)。


17. 化学实验安全创新  

生成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课的**安全指南+创新设计**:① 安全操作(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② 创新设计(用“酸奶瓶”代替集气瓶收集氧气,更轻便,适合小组实验;用“蜡烛燃烧”演示氧气助燃性——点燃蜡烛,放入氧气瓶,蜡烛烧得更旺,比“铁丝燃烧”更安全);③ 记录任务(让学生写“实验日记”:“今天我用酸奶瓶收集了氧气,蜡烛烧得好亮!”)。


18. 国际理解教育方案  

设计高中**“不同国家的节日”国际理解课程**:① 调查任务(用英语采访外教:“圣诞节你们家会做什么?”;用中文问爷爷奶奶:“春节你们小时候会吃什么?”);② 对比分析(制作“春节vs圣诞节”表格:食物(饺子vs火鸡)、活动(放鞭炮vs挂圣诞树)、意义(团圆vs感恩));③ 创意展示(举办“节日文化展”:摆春节的春联、饺子,圣诞节的姜饼人、圣诞袜,用双语讲解“我们的节日”,邀请外教和家长参观)。


19. 小学阅读指导  

生成小学二年级**“绘本阅读”指导方案**:① 选书建议(推荐《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等“亲情主题”绘本,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② 阅读方法(用“互动提问法”: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问“小兔子用了哪些方法表达爱?你会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用“角色扮演法”:家长演大兔子,孩子演小兔子,模仿书中的对话);③ 延伸活动(让孩子用蜡笔画“我对妈妈的爱”,配文字“妈妈,我像小兔子一样爱你”,贴在冰箱上)。


20. 教师小课题研究  

生成中小学教师**“班级积分制管理”小课题研究指南**:① 问题提出(记录3周班级违纪次数:迟到5次、上课说话8次、没带作业3次);② 文献综述(查中国知网论文,总结“积分制有效”的经验:“积分兑换奖励要具体,比如当‘值日班长’比‘免作业’更有成就感”);③ 行动研究(实施积分制:按时到校+1分,上课说话-1分,每周五兑换奖励;④ 结果分析(对比实施前后的违纪次数:实施后迟到1次、说话2次、没带作业0次),写研究报告《用积分制提高班级纪律的实践研究》,投稿给学校公众号。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