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核心系统国产化破局: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数据长征”
当我们在谈论“核心系统国产化”时,谈论的不只是代码与协议的替换,更是一种战略定力和技术自信的体现。从最初“不敢用”,到如今“放心用”“优先用”,国产数据库已在能源这个要求严苛的领域交出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单。这场破局之战的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夜以继日的调试,是无数次压力测试的打磨,是对每一个毫秒延迟的较真。这不是一场速胜的战役,而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数据长征”。而今,这条路,正越走越宽。本文由AI基于
能源核心系统国产化破局: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数据长征”
凌晨三点,国家某大型能源集团的数据中心依然灯火通明。运维工程师老李盯着监控大屏上跳动的绿色指标,终于松了一口气:“新集控系统上线72小时,零故障、零告警,数据同步毫秒级延迟。”这一刻,他们完成了对186个新能源场站、跨越27个省市的远程集中监控体系重构——而支撑这一庞大系统的,不再是曾经依赖多年的国外数据库,而是完全自主可控的金仓KingbaseES。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迁移,更是在能源命脉中悄然展开的一场“数字化转型实践”。
一、困局:被“卡脖子”的能源命脉
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资源调配等关键业务高度依赖数据库系统。过去多年,Oracle、IBM DB2等国外数据库产品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电力调度、油气管道控制、新能源集控等核心场景中形成深度绑定。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信息安全风险上升,这种依赖逐渐成为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潜在隐患。一位能源央企CIO曾坦言:“我们每天有数亿条运行数据产生,一旦数据库层面出现断供或后门隐患,整个电网调度都可能陷入瘫痪。”
与此同时,高昂的授权费用、封闭的技术生态以及响应周期长等问题,也让企业面临较大运营压力。以某省级电网为例,每年仅Oracle维保费用就超过千万元,且每次升级需等待海外团队排期,严重制约了数字化进程。
“我们必须把‘数据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近年来能源行业的普遍共识。
二、破局:从“不敢替”到“稳替换”的技术跃迁
真正推动变革的,是国产数据库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实际应用中的可靠表现。其中,金仓的身影频频出现在能源核心系统的建设现场。
1. 国家电网:十年磨一剑,打造电力调度“中国芯”
早在2009年,金仓便参与国家电网智能电力调度系统国产化项目,成为国内较早进入核心调度领域实现数据库替代的企业之一。如今,其核心产品KingbaseES已覆盖国家电网26个网省公司,稳定运行十余年。
2022年底起,金仓联合南瑞科技等生态伙伴,助力国家电网新一代集控系统在17个省市陆续上线,在全国产软硬件环境下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集中监控”,逐步减少对外部技术路径的依赖。
“十年前我们还在担心性能是否跟得上,现在发现国产数据库在特定场景下具备良好适配性。”一位参与项目的架构师表示,“比如我们在做实时负荷预测时,KingbaseES结合国产CPU优化后的查询效率比原来提升了近40%。”
2. 国家能源集团:186个场站的“云上大脑”
2023年,金仓中标国家能源集团智慧企业和新能源区域集控国产数据库采购项目,标志着又一能源巨头启动核心系统信创改造。
该项目涉及186个风电、光伏场站的新集控系统建设,涵盖升压站综资系统、保信子站、数据采集与转发服务等20余套关键系统。面对跨地域、高并发、强一致性的挑战,金仓采用“主备集群+KFS异构同步”的高可用架构,确保各场站本地高效访问的同时,将数据实时汇聚至总部数据中心。
尤为关键的是,KES对Oracle的高度语法兼容性,使得原有PL/SQL逻辑几乎无需修改即可平滑迁移,整体迁移自动化率高达99.6%,极大降低了业务中断风险。
“我们最怕的就是上线后出现问题。”该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回忆道,“但金仓提供的双轨并行方案让我们可以随时回退,加上7×24小时本地化原厂支持,心里踏实多了。”
3.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油气动脉上的“数据守门人”
在油气领域,金仓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0年,成功支撑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调控系统国产化上线;2021年起,相继为三桶油提供数据库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已成为能源行业重点服务品牌之一。
例如,在中石化PCS(生产信息化平台)系统中,金仓数据库支撑日均千万级设备状态数据写入,保障炼化生产全流程可视化管理。而在海上油田平台这类极端环境中,KES凭借轻量化部署和高容灾能力,即便在网络中断情况下仍能保证本地数据完整性和业务连续性。
三、制胜之道:不止于“替代”,更是“优化”
为什么选择金仓?答案在于其“三低一平”迁移理念——低难度、低成本、低风险、平滑迁移。
- 柔性迁移技术:通过数据库迁移评估系统(KDMS)、迁移工具(KDT),自动完成表结构、视图、存储过程等对象转换;
- 双轨并行机制:新旧系统并行运行,逐步切流,确保平稳过渡;
- 性能深度调优:结合KingbaseES性能优化系列工具,针对登录加载、复杂查询等场景进行专项优化,部分应用场景响应速度明显改善;
- 全国服务网络:在全国27个省区配备本地化实施与售后团队,做到“快速响应、精准定位、及时解决”。
正如金仓相关负责人所言:“数据库是基础设施,用户希望的是‘无感替换’。我们的目标不是让用户感受到我们在换数据库,而是让他们只看到系统变得更稳、更快、更安全。”
四、未来已来:构建能源数字底座的坚实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金仓已累计服务150余家能源机构,覆盖国网、南网、五大发电集团及三桶油等主要企业,打造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
- 某省级电网建成全安全环境下的智能调度控制系统;
- 某通信枢纽系统完成从Oracle向国产数据库的整体迁移;
- 某大型能源集团实现百余个生产系统整合上云……
这些实践不仅验证了国产数据库在复杂业务场景下的稳定性,也为金融、交通、政务等其他关键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2024年,《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初步建成智能化的能源系统。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数据将成为新的“能源血液”,而数据库,则是输送这份血液的关键组件。
结语:每一步迁移,都是对自主可控的致敬
当我们在谈论“核心系统国产化”时,谈论的不只是代码与协议的替换,更是一种战略定力和技术自信的体现。
从最初“不敢用”,到如今“放心用”“优先用”,国产数据库已在能源这个要求严苛的领域交出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单。这场破局之战的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夜以继日的调试,是无数次压力测试的打磨,是对每一个毫秒延迟的较真。
这不是一场速胜的战役,而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数据长征”。而今,这条路,正越走越宽。
本文由AI基于公开资料生成,仅供参考,旨在分享行业实践经验,促进信创生态发展。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