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求工程与工具应用
    甘特图工具:常用于创建用户故事和用例图,辅助需求管理与规划。
    需求分析关键性:作为信息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需求工程直接影响项目成败。
  2. 实时操作系统与调度算法
    优先级调度:实时操作系统中主流的任务调度算法,确保高优先级任务优先执行。
    任务响应效率:优先级调度通过动态调整任务执行顺序,优化系统实时性能。
  3. 系统设计评估指标
    模块化程度:系统可维护性的核心评估标准,高模块化设计降低耦合度。
    架构质量验证:通过架构评审会议、原型验证测试等技术确保设计合理性。
  4. 深度学习模型优化
    数据集划分: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分离防止模型过拟合,提升泛化能力。
    量化技术:减少模型大小并加速推理,适用于资源受限场景。
  5. AI平台伦理与合规性
    利益相关者分析:侧重期望管理,平衡不同群体对AI技术的需求。
    算法偏见防控:合规性管理要求消除算法歧视,确保公平性与非歧视原则。
  6. 云基础AI系统资源管理
    自动缩放策略:动态调整计算资源,平衡性能需求与成本控制。
    算力优化方法:包括自动伸缩、负载均衡、优先级队列等技术。
  7. TensorFlow框架核心组件
    tf.Placeholder:计算图中表示输入数据的占位符,支持动态数据注入。
    模型部署灵活性:通过占位符机制适配不同输入规模与格式。
  8. Transformer架构关键机制
    位置编码:为序列数据提供位置信息,弥补自注意力机制的位置缺失。
    序列处理能力:位置编码与自注意力结合,实现长距离依赖建模。
  9. 人工智能平台发展趋势
    自动化建模:模型构建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降低AI开发门槛。
    社会伦理融合:伦理评估成为AI平台开发的核心环节,确保技术合规性。
  10. 制造业AI应用技能
    预测性维护:初级工需掌握AI优化生产流程的关键技术,减少设备故障。
    技能转型需求:制造业人才需向数据驱动型维护能力升级。
  11. 软件架构评估方法
    早期评估技术:ATAM、SAAM、FMEA用于评估架构权衡与风险。
    中期验证手段:通过性能基准测试、原型验证确保架构质量。
  12. 信息系统工程核心环节
    需求-设计-管理闭环:涵盖需求工程、系统设计、项目管理三大模块。
    交付流程优化:制订标准化流程提升资源利用率与客户沟通效率。
  13. AI平台问题定位工具
    辅助开发方法:包括日志聚合系统、实时告警机制、可视化仪表板。
    排查效率提升:工具链整合缩短问题定位周期,降低运维成本。
  14. 数据隐私保护措施
    安全技术体系:端到端加密、访问控制、差分隐私技术构成多层次防护。
    合规性要求:定期安全审计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
  15. 项目整合管理流程
    五阶段模型:包括制定章程、管理计划、执行工作、监控进度、结束项目。
    全生命周期管控:确保项目目标与资源分配的一致性。
  16. 系统可扩展性评估
    关键指标:吞吐量、响应时间、资源利用率综合反映扩展能力。
    性能优化方向:通过架构调整与资源调度提升系统承载力。
  17. 数据库性能优化
    架构层优化:读写分离、Redis缓存、分库分表解决性能瓶颈。
    热点数据加速:缓存技术显著降低数据库访问延迟。
  18. AI运营合规性风险
    主要风险源:数据泄露、决策不透明、伦理准则缺失引发合规问题。
    防控重点:建立数据共享授权机制与模型可解释性框架。
  19. 评估方法适用场景
    SAAM方法:用于新架构设计评估、备选方案比较、功能需求验证。
    场景化评估:针对不同开发阶段选择适配的评估技术。
  20. 社会伦理学在AI中的应用
    算法公平性评估:确保AI决策不产生歧视性结果。
    社会影响报告:系统分析AI技术对就业、隐私、安全的影响。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