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复合材料基础理论与智能设计范式

上午:复合材料智能设计基本理论与力学框架

1.复合材料力学基础核心概念

o各向异性弹性理论:刚度矩阵与柔度矩阵的物理意义

o失效准则体系:最大应力准则、Tsai-Hill准则、Tsai-Wu准则的适用场景

o本构关系:应力-应变关系的张量表示方法

2.多尺度特性与设计挑战

o微观尺度:纤维/基体界面效应与损伤萌生机理

o细观尺度:代表性体积单元(RVE)的均匀化方法

o宏观尺度:等效性能预测与尺寸效应

3.传统数值方法瓶颈

o有限元在多场耦合分析中的计算效率问题

o损伤演化分析的收敛性问题

o高保真仿真的计算资源需求

4.AI赋能新范式

o机器学习在材料设计中的优势:数据驱动、非线性映射、高维处理

o深度学习在复杂物理场建模中的突破

o智能设计范式转变:从正向设计到逆向设计

下午:复合材料结构仿真与多尺度分析实战

案例一:层合板弯曲理论与仿真对标

·问题描述:简支正交铺层(0/90/0)复合材料板,尺寸500×500×5mm,承受正弦分布载荷

·仿真设置:

o材料参数:碳纤维/环氧树脂,E1=130GPa, E2=10GPa, G12=5GPa, ν12=0.3

o边界条件:四边简支,载荷幅值1kPa

o分析类型:静力学分析+特征频率分析

·方法对比:

o等效单层理论: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FSDT)

o分层理论:逐层计算应力应变

o三维弹性解:作为基准解

·验证指标:中心点挠度、各层应力分布、固有频率

图片

案例二:多尺度失效机理分析

问题描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圆柱体,直径100mm,高度200mm

宏观分析:

o载荷条件:轴向压力100kN,内压5MPa

o输出:整体应力分布、变形模式

微观分析:

oRVE模型:纤维体积分数60%,随机分布

o界面建模:cohesive单元模拟界面失效

o失效准则:最大应力准则+界面损伤模型

多尺度关联:通过均匀化方法建立宏微观联系

图片

案例三:大型工程结构分析

问题描述:30米长风力发电机复合材料叶片

材料体系:

o表层:碳纤维/环氧树脂(主承力区)

o芯层:PVC泡沫(抗剪切)

o过渡层:玻璃纤维/乙烯基酯(连接区)

载荷工况:

o工况1:重力载荷+额定转速(15rpm)

o工况2:极端风载(70m/s)+紧急制动

分析内容:

o应力分析:最大应力位置、应力分布

o模态分析: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

o坎贝尔图:临界转速分析

第二天:机器学习基础与复合材料性能预测

上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基础理论

1.机器学习核心范式

o监督学习:回归与分类问题的数学表述

o无监督学习:聚类与降维在材料数据中的应用

o强化学习:在优化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2.基础算法原理

o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与正则化技术

o决策树:特征选择与剪枝策略

o随机森林:集成学习与特征重要性分析

3.深度学习基础

o感知机模型:单层与多层结构

o激活函数:Sigmoid、ReLU、Tanh的函数特性

o优化算法:梯度下降、Adam优化器的参数调节

4.案例研讨

基于RFR的弹性模量预测:输入特征(纤维含量、铺层角度等)

DNN性能预测:网络结构设计(4隐藏层,每层256神经元)

下午:复合材料仿真优化与多物理场耦合

案例一:铺层顺序优化设计

优化问题表述:

设计变量:三层铺层角度(θ1, θ2, θ3)

目标函数:最小化最大von Mises应力

约束条件:对称铺层,制造约束

优化算法:BOBYQA算法参数设置

收敛准则:相对变化量<1e-4,最大迭代200次

结果分析:最优铺层序列、应力分布改善程度

案例二:热-结构耦合分析

物理场耦合机制:

o热场控制方程:傅里叶导热定律

o结构场控制方程:热弹性本构关系

边界条件:

o热源:高斯分布热流,功率500W,移动速度2mm/s

o散热:自然对流,换热系数10W/m²K

输出结果:温度场分布、热应力场、变形场

案例三:多尺度连接验证

连接类型:

o包覆连接:多层壳包裹实体结构

o并排连接:壳与实体共享连接面

建模要点:

o网格协调:不同维度单元间的网格匹配

o约束方程:位移协调条件的数学表述

验证方法:与全实体模型的结果对比(应力、应变、位移)

图片

第三天:多尺度均质化与智能设计进阶

上午:AI赋能多尺度仿真与逆向设计

1.生成对抗网络核心原理

o博弈论框架:生成器与判别器的损失函数设计

o训练策略:交替优化、梯度惩罚

o条件GAN:标签信息的嵌入方式

2.实战案例

o数据生成:1000组RVE模型,纤维随机分布

oDNN代理模型:输入(微观结构图像)→输出(等效性能)

ocGAN逆向设计:输入(目标性能)→输出(微观结构图案)

下午:多尺度均质化与结构失效实战

案例一:周期性微结构均质化

RVE建模:

o单元类型:正方体单元,边长1mm

o材料相:纤维相与基体相的材料属性定义

均匀化方法:

o弹性矩阵计算:6个独立载荷工况

o热性能计算: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

输出格式:MPH材料库文件,包含完整材料卡

案例二:层压壳失效预测

失效准则:

oTsai-Wu准则:相互作用项的物理意义

oHashin准则:纤维失效与基体失效的区分

安全系数:

o计算方法:强度比方程求解

o工程意义:许用载荷确定

案例三:细观力学验证

·解析方法:混合定律、Halpin-Tsai方程

·数值方法:有限元均匀化结果

·误差分析:不同纤维含量下的预测精度

图片

第四天:深度学习前沿架构与多物理场应用

上午:深度学习核心架构与应力预测革新

1.CNN架构深入

o卷积计算: stride、padding、dilation参数影响

o池化操作:最大池化与平均池化的适用场景

2.U-Net架构

o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特征图尺寸变化规律

o跳跃连接:特征融合方式(concat/add)

3.差分深度学习

o参考模型选择:均匀材料模型作为基准

o差分应力场:物理意义的数学表述

下午:多物理场复合材料与高效建模技术

案例一:压电复合材料细观力学

多物理场耦合:

o正压电效应:机械能→电能

o逆压电效应:电能→机械能

均匀化计算:等效压电系数矩阵

案例二:多模型分析方法

·ESL理论:Mindlin-Reissner板理论

·分层理论:逐层应力计算

·全局-局部方法:子模型技术

案例三:层压壳理论验证

·基准模型:NAFEMS测试规范

·验证内容:刚度矩阵、热膨胀系数

案例四:薄层结构简化建模

·全三维模型:实体单元离散

·集总模型:热阻网络等效

·精度对比:温度场分布误差分析

图片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