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生图, Stable Diffusion, ControlNet, 多模态, Python, 模拟面试, 生成式AI


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中,文本生成图像(Text-to-Image) 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游戏原画、电商配图等领域。

然而,通用文生图模型如Stable Diffusion虽能生成高质量图像,但存在结构不可控、细节不精确的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智能多模态文生图系统”,融合 Stable Diffusion + ControlNet + Prompt Engineering,实现对生成图像的精准结构控制与语义引导

本文通过一场深度模拟面试,带你从技术原理、架构设计到核心代码实现,全面复现该项目的开发流程,直面面试官的连环追问,展现你在多模态AI领域的前沿视野与工程能力。


面试官提问:你在“智能文生图”项目中用了哪些技术?和直接调用Midjourney有什么区别?

我回答:

好的,面试官。我们项目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可控、可定制、可集成的文生图系统,技术栈包括:

  • Stable Diffusion v1.5:作为基础生成模型,负责从文本生成高质量图像。
  • ControlNet:引入额外条件(如边缘图、姿态图),实现对图像结构的精确控制。
  • Prompt Engineering:优化提示词,引导生成风格与细节。
  • Flask + React:前后端分离,提供Web交互界面。

与Midjourney等闭源SaaS服务相比,我们的系统有三大优势:

维度 我们的系统 Midjourney
可控性 高(支持边缘、姿态、深度图引导) 低(仅靠Prompt)
定制性 可训练LoRA适配特定风格 固定风格
部署方式 私有化部署,数据安全 云端,依赖网络
成本 一次性GPU投入 按生成次数收费

我们主要服务于电商海报生成游戏角色设计场景,对图像结构一致性要求极高,因此必须使用ControlNet进行精确控制。


面试官追问:Stable Diffusion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你能讲讲它的架构吗?

我回答:

当然可以。Stable Diffusion是一种基于扩散机制的潜在空间生成模型,核心思想是“去噪”。

它的架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变分自编码器(VAE)

  • 编码器(Encoder):将原始图像 xxx 压缩到低维潜在空间 zzz,即 z=E(x)z = E(x)z=E(x)
  • 解码器(Decoder):将潜在向量 zzz 重建为图像 x^=D(z)\hat{x} = D(z)x^=D(z)
  • 作用:降低计算维度,使扩散过程在潜在空间进行,大幅提升效率。

2. U-Net(去噪网络)

  • 核心是扩散过程(Diffusion Process)
    • 前向过程:逐步向潜在向量 zzz 添加高斯噪声,直到变为纯噪声。
    • 反向过程:训练U-Net预测每一步的噪声,逐步去噪,从噪声恢复 zzz
  • 条件控制:通过交叉注意力(Cross-Attention) 将文本编码(CLIP Text Encoder输出)作为条件输入U-Net,实现文本引导生成。

3. CLIP Text Encoder

  • 将输入文本编码为向量,作为生成条件。
  • 使用预训练的CLIP模型,确保文本-图像语义对齐。

生成流程

  1. 随机生成噪声潜在向量 zTz_TzT
  2. 结合文本编码,U-Net逐步去噪,得到 z0z_0z0
  3. VAE解码器将 z0z_0z0 还原为图像 xxx

整个过程可微分,支持端到端训练。


面试官追问:ControlNet是如何实现图像结构控制的?它和Stable Diffusion怎么结合?

我回答:

ControlNet是Stable Diffusion的“条件控制器”,它通过引入额外的视觉条件(如边缘、深度、姿态)来约束生成过程。

核心思想:

  • 复制并冻结Stable Diffusion的U-Net主干。
  • 新增一个可训练的“副本”U-Net,接收额外条件(如Canny边缘图)。
  • 两个U-Net的中间层特征进行逐层融合,让条件信息逐步影响生成。

技术实现:

import torch
from diffusers import StableDiffusionControlNetPipeline, ControlNetModel, UniPCMultistepScheduler
from PIL import Image

# 1. 加载ControlNet模型(以Canny为例)
controlnet = ControlNetModel.from_pretrained("lllyasviel/sd-controlnet-canny")

# 2. 构建Pipeline
pipe = StableDiffusionControlNetPipeline.from_pretrained(
    "runwayml/stable-diffusion-v1-5",
    controlnet=controlnet,
    safety_checker=None,
    torch_dtype=torch.float16
).to("cuda")

# 3. 准备条件图像(Canny边缘图)
canny_image = create_canny_edge(image)  # 自定义函数生成边缘图

# 4. 文生图(带条件控制)
prompt = "a cyberpunk city at night, neon lights, raining, detailed"
image = pipe(
    prompt=prompt,
    image=canny_image,           # 控制条件
    num_inference_steps=20,
    controlnet_conditioning_scale=1.0  # 控制强度
).images[0]

常用ControlNet类型:

类型 输入 应用场景
Canny 边缘图 建筑、产品设计
OpenPose 人体姿态骨架 角色生成
Depth 深度图 3D场景生成
Scribble 手绘草图 概念设计

通过ControlNet,用户可以“先画结构,再填风格”,实现精准创作。


面试官追问:提示词(Prompt)对生成效果影响很大,你们是怎么做Prompt Engineering的?

我回答:

是的,Prompt是文生图的“控制信号”,我们采用系统化方法优化:

1. Prompt结构设计

我们采用“四段式”模板

{画质与风格},{主体描述},{场景与细节},{负面提示词}

示例:

best quality, 8k, masterpiece, 
a cute cat wearing a red hat, 
sitting on a wooden table, sunny day, flowers around, 
low quality, blurry, text, watermark

2. 关键词权重控制

使用 (word:1.5)[word] 调整重要性:

  • (red hat:1.8):强调红色帽子
  • [cat]:在特定步骤加强猫的生成

3. 动态Prompt生成

对于电商场景,我们构建了Prompt模板引擎

def generate_prompt(product, style="realistic"):
    templates = {
        "realistic": f"product photography of {product}, studio lighting, 8k",
        "cartoon": f"a cartoon {product}, bright colors, children's book style"
    }
    return templates[style]

4. A/B测试

对同一草图生成多个Prompt版本,由设计师评分,迭代优化。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将“符合预期”的生成比例从60%提升至88%。


面试官追问:系统如何处理高分辨率图像生成?直接生成512x512太小了。

我回答:

这是个非常实际的问题。Stable Diffusion原生生成512x512图像,直接放大易失真。我们采用 “先结构控制,后高清修复” 的两阶段策略:

方案1:Hi-Res Fix(推荐)

image = pipe(
    prompt=prompt,
    image=canny_image,
    num_inference_steps=20,
    # 高清修复参数
    guidance_scale=7.5,
    high_res_fix=True,           # 启用高清修复
    denoising_strength=0.4,      # 保留原始结构
    width=1024, height=1024      # 目标分辨率
).images[0]

流程:

  1. 先生成512x512图像。
  2. 放大到目标尺寸。
  3. 在低噪声水平下进行二次去噪,添加细节。

方案2:Tiled Diffusion(超大图)

将图像分块生成,再拼接,避免显存溢出。

方案3:后期超分(Super-Resolution)

使用 ESRGANSwinIR 对生成图像进行4倍超分。

我们优先使用Hi-Res Fix,因为它保持结构一致性,特别适合ControlNet控制的场景。


面试官追问:如果用户想生成特定风格(如“迪士尼风格”),怎么实现?

我回答:

这是风格迁移与个性化生成问题,我们采用 LoRA微调 技术:

1. 数据准备

收集50~100张“迪士尼风格”角色图像。

2. 训练LoRA

使用 diffusers + peft 训练轻量适配器:

from peft import LoraConfig
# 在UNet的Attention层注入LoRA
lora_config = LoraConfig(r=8, target_modules=["to_q", "to_v"])

3. 推理时加载

pipe.load_lora_weights("path/to/disney-lora")
image = pipe(prompt="a princess, disney style", ...).images[0]

LoRA的优势:

  • 仅训练0.1%参数,速度快。
  • 多个风格可切换,不污染主模型。

我们已训练了“国潮”、“赛博朋克”、“水彩”等多个LoRA风格,供用户选择。


总结:多模态文生图项目的技术全景

通过这场模拟面试,我们系统掌握了生成式AI的核心技术栈:

技术 作用 实习生价值
Stable Diffusion 基础生成能力 理解扩散模型原理
ControlNet 结构控制 掌握条件生成
Prompt Engineering 语义引导 提升生成质量
LoRA 风格定制 实现个性化
Hi-Res Fix 高清输出 满足生产需求

作为Python实习生,参与此类项目不仅能掌握前沿AI技术,更能培养多模态系统设计能力,为进入AIGC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