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配置方案

RAID 级别核心特性对比

实施步骤


前言

控制器基于 SAS3108 芯片组,具备 12Gb/s 每端口传输速率1GB 1866MHz DDR III SDRAM 缓存,支持 PCIe 3.0 x8 接口及 8 个后端端口,可连接最多 128 个 SAS/SATA 设备。其兼容 RAID 0/1/5/6/10/50/60 等级别,尤其 RAID 6 适合要求高容错的业务场景(支持双盘容错),RAID 10 兼顾性能与可靠性(并行读写与镜像保护),满足企业级数据中心多样化存储需求。

配置方案

提供多层次配置工具链:通过 BIOS 图形界面可快速完成基础阵列部署,而命令行工具(StorCLI、MegaCli)支持精细化操作,包括 RAID 阵列创建、热备盘配置(全局/专用)及逻辑卷划分。例如,利用 StorCLI 可批量执行 storcli /c0 add vd type=raid6 drives=all 命令实现 RAID 6 阵列自动化部署,同时支持 CacheVault Flash Module 选件增强缓存数据持久性。

本章主要介绍通过 BIOS 图形界面完成基础阵列部署。

同业务场景对存储系统的性能、冗余和成本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基于“场景-需求-方案”逻辑链选择最优RAID配置方案。以下结合通用服务器应用场景(数据存储、虚拟化、高性能计算等),从磁盘数量、容错能力、性能特点及热备策略等维度展开分析。

RAID 级别核心特性对比

基于 LSI 9364-8i 控制器的硬件特性,以下为 RAID 0/1/5/6/10 五种配置方案的核心参数对比:

RAID 级别 磁盘数量要求 容错能力 读写性能特点 适用场景 热备盘建议
RAID 0 至少 2 块 无容错能力 读写性能最优(吞吐量随磁盘数量线性增长),无冗余保护 临时性高性能计算、缓存数据等对冗余无要求的场景 不建议(无容错基础)
RAID 1 至少 2 块 支持单盘容错 读性能优异(并行读取),写性能与单盘接近(需同步写入双盘) 操作系统启动盘、数据库日志等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建议配置 1 块专用热备盘
RAID 5 至少 3 块 支持单盘容错 读性能接近 RAID 0,写性能受校验计算影响(仅支持 Write Through 策略) 中小型文件服务器、企业级数据存储等对容量和成本敏感的场景 建议配置 1 块全局/专用热备盘
RAID 6 至少 4 块 支持双盘容错 读性能与 RAID 5 接近,写性能因双重校验计算进一步降低 关键业务数据存储(如财务数据)、对冗余要求高于性能的场景 建议配置 1 块全局热备盘
RAID 10 至少 4 块 每组镜像支持单盘容错 随机读写性能优异(兼具 RAID 0 的条带化和 RAID 1 的镜像特性),顺序读写性能接近 RAID 0 虚拟化平台(如 VMware vSphere)、数据库服务器等对 IOPS 要求高的场景

建议配置 1-2 块全局热备盘

综合性能、冗余与成本因素,不同场景的最优配置组合如下:

  • 虚拟化/数据库:RAID 10(4-8 块磁盘)+ 1 块全局热备盘
  • 企业数据存储:RAID 5(4-6 块磁盘)+ 1 块专用热备盘
  • 关键业务数据:RAID 6(6-8 块磁盘)+ 1 块全局热备盘
  • 高性能计算(非核心数据):RAID 0(2-8 块磁盘),不配置热备盘

实施步骤

1.在启动服务器时点击DELETE进入BIOS

选择高级选项——》选择raid卡配置

2.选择configure,进行RAID卡配置

一.全新配置步骤

1.选择创建

2.选择你要创建的raid类型

3.进去之后选择磁盘(相同大小)

4.应用更改,点击确认

5.到此界面后继续保存配置

二.配置后效果

1.配置界面

进入配置中有两个选项,我这里显示的是已经配置过后的效果,有查看配置和清除配置

2.这里显示我们配置了两个raid1

3.清除配置界面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