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热门智能体平台全梳理
2025年,在经过了通用大模型的技术发展与能力突破后,AI智能体的的发展重点已从大模型能力,转向与各行业产品知识的深度融合与更加垂直的应用,企业级AI智能体已逐渐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新生力量。
2025年,在经过了通用大模型的技术发展与能力突破后,AI智能体的的发展重点已从大模型能力,转向与各行业产品知识的深度融合与更加垂直的应用,企业级AI智能体已逐渐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新生力量。
与传统自动化工具不一样的是,企业级AI智能体的核心是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理解”进化成“行动决策”,它们除了能理解自然语言指令之外,还可以自动拆解复杂的业务流程,并且能够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适应优化。
从技术路径来看,当前国内的智能体市场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原生智能体厂商,以通用大模型为基座构建认知与交互能力;另一类则是从RPA领域拓展而来的智能体厂商,以自动化执行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见长,他们共同推动了智能体技术在业务流程自动化领域的落地应用。
一、原生智能体厂商介绍
1、腾讯:Youtu-Agent
依托混元大模型,腾讯推出了开源框架 Youtu-Agent,采用MoE架构,并与企业微信、视频号等生态深度结合。它的数据加密体系已经通过等保三级认证,能够满足金融级的安全需求。在实际应用上,主要覆盖文件管理、数据分析、学术研究等场景。
2、昆仑万维:天工超级智能体
天工智能体主打办公和内容创作,基于AI Agent架构和Deep Research技术,可以与Office系统无缝衔接。它的优势在于多模态交互和生成式内容生产,适用于智能办公、知识查询和创意写作等。
3、Dify:Dify.AI
作为一个开源的LLM应用框架,Dify.AI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较强,支持与20多种主流大模型集成,并内置RAG知识库。它提供低代码开发环境和私有化部署,应用场景覆盖企业级应用开发、银行风控和物流客服等,属于典型的“开发者友好型”平台。
4、得助智能:得助大模型智能体平台
得助智能强调“即开即用”,框架中集成了丰富的行业组件和智能体,同时支持语音识别、图像理解等多模态能力。在落地层面,金融智能投顾、制造业情报分析等领域都已经开始尝试应用。
5、科大讯飞:星火智能体开放平台
依托星火大模型多模态交互能力,构建“基础模型+行业插件+场景模板”三层服务体系,提供从模型训练、应用开发到部署运维的全流程支持。
6、BetterYeah AI:BetterYeah AI智能体平台
一站式AI应用开发理念,提供从应用、开发、运维到模型管理的全链路解决方案,支持开箱即用的行业模板和插件。
二、做企业级智能体平台的RPA厂商介绍
1、金智维:Ki-AgentS智能体平台
金智维是这一领域的典型代表,他们推出的Ki-AgentS智能体平台深度融合了RPA的流程自动化能力与大模型的认知决策能力,组合成一种“认知+执行”的架构,相当于给RPA装上了“大脑”,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执行可靠性,通过RPA的执行验证机制,可以规避大模型常见的“幻觉”问题,在金融合规等强规则场景下错误率低于0.05%。
二是行业Know-How积累,他们常年在金融、制造、政务等领域打磨业务流程,积累了大量行业Know-How,更容易理解场景需求,而且将行业业务流程模板变成可复用得智能体组件,大大降低了实施门槛;
三是安全合规性极高,拥有金融级安全体系,可以满足企业对于数据安全和合规性的高标准要求。
2、UiPath
推出的Autopilot系列将AI能力深度融入自动化流程,实现从任务发现到执行的全程智能化。
3、来也科技
LAIYE IDP智能文档处理平台与智能体结合,打造了“理解-决策-执行”一体化解决方案。
4、弘玑Cyclone
通过超自动化解决方案将RPA与AI能力深度融合,支持大规模智能体协同作业。
两类厂商虽技术路径不同,但都在推动智能体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原生智能体,通常从大模型的能力出发,强调认知与交互创新,降低了智能体的开发门槛;RPA厂商开发的的智能体则胜在执行与控制可靠性,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特性与数字化基础选择适合的智能体方案。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