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架构师必知:企业数据仓库设计中的云原生架构选型指南

——从传统数仓到云原生:AI时代企业数据资产的架构升级手册

关键词

云原生数据仓库、湖仓一体、实时分析、AI赋能、架构选型、成本优化、数据湖

摘要

当AI模型需要“秒级吞噬”实时数据喂养、当业务要求“从历史数据中挖掘下一个增长点”、当传统数仓的“固定货架”再也装不下多模态数据的“洪流”——云原生数据仓库,正在成为AI应用架构师手中的“智能数据中枢”。

本文将从传统数仓的痛点切入,用“超市+仓库”的生活化比喻拆解云原生数仓的核心概念(湖仓一体、Serverless、事务性数据湖),结合AI应用的特殊需求(特征存储、实时推理、多模态数据处理),一步步推导云原生架构的选型逻辑:

  • 如何用湖仓一体解决“数据存不下、查不快”的问题?
  • 实时计算引擎(Flink/Spark Streaming)如何支撑AI模型的“实时心跳”?
  • 不同云原生产品(Snowflake/Databricks/BigQuery)的选型边界在哪里?
  • 如何用“成本模型”避免云原生数仓的“账单爆炸”?

最终,帮你建立一套**“业务需求-技术特征-成本优化”三位一体**的选型框架,让云原生数仓真正成为AI应用的“数据燃料站”。


一、背景介绍:为什么AI时代需要“推倒”传统数仓?

1.1 传统数仓的“三个无法忍受”

让我们先回到“没有云原生”的时代——传统数据仓库(比如Teradata、Oracle Exadata)就像**“固定货架的仓库”**:

  • 货架(服务器)是固定的,要存更多货(数据)就得买新货架,扩展性差;
  • 分拣员(计算引擎)是“全职”的,哪怕晚上没单也要付工资(运维成本高);
  • 只收“标准化包装”的货(结构化数据),像用户的APP日志(半结构化)、商品图像(非结构化)这种“异形货”根本进不去。

当AI应用普及后,传统数仓的痛点被放大到“无法忍受”:

  • 实时性不足:AI推荐模型需要“用户刚点击商品,1秒内调整推荐列表”,但传统数仓的“天级ETL”根本跟不上;
  • 数据类型限制:AI需要多模态数据(文本+图像+音频)训练,传统数仓只能处理结构化数据,像用户的聊天记录、商品视频这种“富数据”只能躺在数据湖(S3/OSS)里“睡大觉”;
  • 算力弹性差:AI模型训练需要“瞬间调用100台服务器处理1TB数据”,传统数仓的“固定算力”要么不够用(训练延迟),要么闲置(成本浪费)。

1.2 AI应用对数据仓库的“新要求”

AI应用架构师的核心目标是**“让数据快速变成模型的‘燃料’,再让模型的‘输出’回到业务闭环”**。因此,他们对数仓的要求远超过“存储+查询”:

  1. 实时数据喂养:AI模型需要秒级获取最新数据(比如用户的实时行为),数仓必须支持“流数据写入+实时查询”;
  2. 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存储文本、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并支持AI工具(比如CLIP提取图像特征)直接访问;
  3. 特征存储能力:AI模型的“特征”(比如用户的最近7天购买次数)需要从数仓中实时计算、离线回溯,数仓要成为“特征仓库”;
  4. 弹性算力支撑:模型训练时能“瞬间扩容10倍算力”,训练完能“秒级缩容”,避免闲置成本;
  5. 生态兼容性:能对接AI工具链(TensorFlow/PyTorch、MLflow、SageMaker),无需“数据搬家”就能完成特征工程→模型训练→推理的全流程。

1.3 云原生数仓的“破局之道”

云原生数据仓库的本质是**“用云的弹性+数仓的结构化+数据湖的包容性”**,解决传统数仓的痛点:

  • Serverless算力:像“网约车”一样按需调用,用多少付多少,解决“全职分拣员”的问题;
  • 湖仓一体:把“仓库(数仓)”和“超市(数据湖)”打通,既能存“异形货”(非结构化数据),又能快速分拣(结构化查询);
  • 实时计算引擎:用Flink/Spark Streaming处理流数据,让数仓“活”起来,支撑AI的实时需求;
  • 事务性数据湖:用Delta Lake/Iceberg解决数据湖的“脏数据”问题,保证AI模型“吃”的是“干净数据”。

二、核心概念解析:用“超市模型”读懂云原生数仓

2.1 云原生数仓的“三大核心概念”

我们用**“社区超市”**做比喻,拆解云原生数仓的核心组件:

云原生概念 超市类比 功能说明
数据湖(Data Lake) 超市的“仓储区” 存储所有“未分类商品”:生鲜(结构化交易数据)、零食(半结构化日志)、家电(非结构化图像),用廉价的“货架”(对象存储S3/OSS);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超市的“货架区” 将仓储区的商品分类、打包(结构化处理),方便顾客快速找到(SQL查询),比如“2023年10月的饮料销量”;
湖仓一体(Lakehouse) 超市的“智能分拣系统” 把仓储区和货架区打通:顾客要“今天刚到的苹果”,分拣系统直接从仓储区拿(实时数据),不用等“晚上盘点”(离线ETL);同时支持“按顾客需求打包”(特征工程),比如“给AI模型准备的‘最近7天购买苹果的用户列表’”。

2.2 湖仓一体:为什么是AI应用的“最佳拍档”?

传统架构中,数据湖和数仓是“割裂”的:

  • 数据湖存“ raw数据”,但没有索引和事务,查起来像“在仓库里翻找零散的商品”;
  • 数仓存“加工后的数据”,但只能处理结构化数据,像“用户的APP行为日志”这种“半熟数据”得先转成结构化才能进数仓,延迟高。

湖仓一体的核心是**“用数仓的‘大脑’指挥数据湖的‘身体’”**,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

  1. 统一元数据:用Hive Metastore或AWS Glue管理所有数据的“身份证”(表结构、分区、索引),不管是数据湖的Parquet文件还是数仓的ORC文件,都能“一查就到”;
  2. 事务支持:用Delta Lake/Iceberg/Hudi这些“事务层”,保证并发写入时数据不冲突(比如同时有10个Flink任务写用户行为数据,不会出现“脏数据”);
  3. 多引擎兼容:支持Spark/Flink/Presto等引擎同时访问,AI模型可以用Spark做离线特征工程,用Flink做实时特征提取,用Presto做即席查询。

2.3 用Mermaid流程图看“湖仓一体的数据流”

我们用Mermaid画一个**“电商AI推荐系统”的湖仓一体架构**,直观理解数据的流动:

flowchart LR
    A[用户行为流(Kafka)] --> B(Flink实时处理)
    C[交易数据(MySQL)] --> D(Spark离线同步)
    E[商品图像(S3)] --> F(AWS Comprehend提取特征)
    B --> G[Delta Lake(湖仓一体存储)]
    D --> G
    F --> G
    G --> H[Spark特征工程]
    G --> I[Flink实时特征]
    H --> J[TensorFlow模型训练]
    I --> K[实时推荐推理]
    J --> K
    K --> L[推荐结果写回Delta Lake]

流程说明

  1. 用户的点击、购买行为从Kafka流入Flink,实时处理后写入Delta Lake;
  2. MySQL的交易数据用Spark离线同步到Delta Lake;
  3. S3上的商品图像用AWS Comprehend提取“颜色、品牌”等特征,写入Delta Lake;
  4. Spark从Delta Lake中提取“用户最近30天购买记录”等离线特征,训练TensorFlow推荐模型;
  5. Flink从Delta Lake中提取“用户最近10分钟的点击记录”等实时特征,喂给实时推理引擎;
  6. 推理引擎结合离线模型和实时特征,输出推荐结果,再写回Delta Lake,用于后续分析。

2.4 Serverless:云原生数仓的“弹性心脏”

传统数仓的“固定算力”就像“买一辆车每天开”,而Serverless是“打网约车”——按需使用,按里程付费

Serverless的核心是**“计算与存储分离”**:

  • 存储层:用对象存储(S3/OSS)存数据,成本低(比如S3的0.023美元/GB/月);
  • 计算层:用Serverless引擎(比如Snowflake的Compute Warehouse、Databricks的Serverless Cluster)处理查询,不用预购服务器,按“查询时间×算力”付费。

对AI应用来说,Serverless的价值在于:

  • 模型训练的“算力爆发”:训练一个推荐模型需要处理1TB数据,Serverless可以瞬间扩容100个节点,处理完自动缩容,成本是“固定算力”的1/5;
  • 实时查询的“按需响应”:AI模型的“特征查询”是“脉冲式”的(比如早高峰有1000次查询,晚高峰只有10次),Serverless可以自动调整算力,避免“闲置浪费”。

三、技术原理与实现:从“概念”到“代码”的落地

3.1 云原生数仓的“技术栈地图”

云原生数仓的技术栈可以分为**“存储层-计算层-服务层-生态层”**四层,我们逐一解析:

3.1.1 存储层:用“事务性数据湖”解决“脏数据”问题

存储层是云原生数仓的“地基”,核心要求是**“便宜、可靠、支持事务”**。主流方案是:

  • 对象存储:S3(AWS)、OSS(阿里云)、GCS(GCP),成本低(比本地存储便宜70%)、扩展性无限;
  • 事务层:Delta Lake(Databricks开源)、Iceberg(Apache)、Hudi(Uber开源),解决数据湖的“脏数据”问题。

举个例子:用Delta Lake存储用户行为数据,代码如下(Python+Spark):

from pyspark.sql import SparkSession
from delta.tables import DeltaTable

# 初始化Spark Session(开启Delta支持)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 \
    .appName("Delta Lake Example") \
    .config("spark.sql.extensions", "io.delta.sql.DeltaSparkSessionExtension") \
    .config("spark.sql.catalog.spark_catalog", "org.apache.spark.sql.delta.catalog.DeltaCatalog") \
    .getOrCreate()

# 从Kafka读取用户行为数据
kafka_df = spark.readStream \
    .format("kafka") \
    .option("kafka.bootstrap.servers", "kafka:9092") \
    .option("subscribe", "user_behavior") \
    .load()

# 解析JSON数据(user_id, item_id, action, timestamp)
from pyspark.sql.functions import from_json, col
schema = "user_id INT, item_id INT, action STRING, timestamp TIMESTAMP"
parsed_df = kafka_df.select(
    from_json(col("value").cast("string"), schema).alias("data")
).select("data.*")

# 实时写入Delta Lake
query = parsed_df.writeStream \
    .format("delta") \
    .outputMode("append") \
    .option("checkpointLocation", "/tmp/delta_checkpoint") \
    .start("/delta/user_behavior")

query.awaitTermination()

代码说明

  • 从Kafka读取用户行为的JSON数据,解析成结构化DataFrame;
  • format("delta")指定写入Delta Lake,checkpointLocation保证“断点续传”;
  • 写入后,Delta Lake会自动维护事务日志,避免并发写入的“脏数据”。
3.1.2 计算层:实时与离线的“双引擎”

计算层是云原生数仓的“发动机”,要同时支撑实时流处理离线批量处理,因为AI模型既需要“实时特征”(比如用户刚点击的商品),也需要“离线特征”(比如用户最近30天的购买习惯)。

主流计算引擎的选型逻辑:

引擎 类型 适用场景 缺点
Flink 流处理 实时数据清洗、特征提取 离线处理性能不如Spark
Spark 批/流混合 离线特征工程、模型训练 实时延迟比Flink高(秒级)
Trino 交互式查询 即席查询、BI报表 不适合复杂的ETL
Flink SQL 流SQL 实时数据分析(比如“最近10分钟的销量”) 需要掌握Flink的SQL语法

举个例子:用Flink SQL实时计算“最近10分钟的商品点击量”,喂给AI推荐模型:

-- 创建Kafka源表
CREATE TABLE user_behavior (
  user_id INT,
  item_id INT,
  action STRING,
  timestamp TIMESTAMP(3),
  WATERMARK FOR timestamp AS timestamp - INTERVAL '5' SECOND
) WITH (
  'connector' = 'kafka',
  'topic' = 'user_behavior',
  'properties.bootstrap.servers' = 'kafka:9092',
  'format' = 'json'
);

-- 实时计算最近10分钟的商品点击量
CREATE TABLE item_click_count (
  item_id INT,
  click_count BIGINT,
  window_start TIMESTAMP(3),
  window_end TIMESTAMP(3)
) WITH (
  'connector' = 'delta',
  'path' = '/delta/item_click_count'
);

INSERT INTO item_click_count
SELECT
  item_id,
  COUNT(*) AS click_count,
  TUMBLE_START(timestamp, INTERVAL '10' MINUTE) AS window_start,
  TUMBLE_END(timestamp, INTERVAL '10' MINUTE) AS window_end
FROM user_behavior
WHERE action = 'click'
GROUP BY TUMBLE(timestamp, INTERVAL '10' MINUTE), item_id;

代码说明

  • WATERMARK处理“迟到数据”(比如用户点击事件延迟5秒到达);
  • tumble window(滚动窗口)计算最近10分钟的点击量;
  • 结果写入Delta Lake,AI模型可以直接查询“当前窗口的点击量”作为特征。
3.1.3 服务层:AI应用的“数据接口”

服务层是云原生数仓的“门面”,要让AI应用能**“快速拿到数据,又能把结果送回来”**。核心组件包括:

  • 特征存储(Feature Store):比如Feast、Tecton,将数仓中的特征“标准化”,方便AI模型调用,比如“用户的最近7天购买次数”可以通过API快速获取;
  • 模型注册(Model Registry):比如MLflow,将训练好的模型存储在数仓中,推理引擎可以直接加载;
  • 实时API:比如Databricks的REST API,让AI推理引擎能“秒级查询”数仓中的实时特征。

2.3 数学模型:用“一致性哈希”解决数据分片问题

云原生数仓的“弹性”依赖数据分片——把数据分成多个“片”,存到不同的节点上,这样增加节点时,只需要迁移少量数据。

一致性哈希算法是数据分片的“黄金准则”,它的核心逻辑是:

  1. 把所有数据的key(比如用户ID)用哈希函数(比如MD5)转换成一个32位的整数(hash(key));
  2. 把这些整数映射到一个“哈希环”(0~2^32-1)上;
  3. 把服务器节点也映射到哈希环上(比如用节点的IP做哈希);
  4. 每个数据key找哈希环上“顺时针最近的节点”存储。

公式
node=arg⁡min⁡n∈Nodes(hash(n)−hash(key))mod  232 node = \arg\min_{n \in Nodes} (hash(n) - hash(key)) \mod 2^{32} node=argnNodesmin(hash(n)hash(key))mod232

优势:当增加或删除节点时,只有“哈希环上相邻的少量数据”需要迁移,比如原来有3个节点,增加1个节点后,只需要迁移1/4的数据,而传统的“取模法”(hash(key) mod N)需要迁移所有数据。


三、技术原理与实现:云原生数仓的“选型实战”

3.1 选型的“四个核心维度”

AI应用架构师在选型云原生数仓时,需要从**“业务需求-数据特征-团队能力-成本预算”**四个维度切入,避免“为了云原生而云原生”。

3.1.1 维度1:业务需求——你需要“实时”还是“离线”?

业务需求是选型的“指挥棒”,我们用**“电商”和“金融”两个场景**说明:

场景 核心需求 推荐架构 推荐产品
电商推荐 实时特征(秒级)、多模态数据 湖仓一体+Flink实时计算 Databricks(Delta Lake)
金融风险建模 离线特征(天级)、结构化数据 纯数仓+Spark离线处理 Snowflake(Serverless)
零售BI报表 交互式查询、低延迟 云原生数仓+Trino查询 BigQuery(Google)
3.1.2 维度2:数据特征——你的数据是“结构化”还是“多模态”?

数据特征决定了“湖仓一体”的必要性:

  • 如果你的数据都是结构化的(比如交易数据、用户信息),选“纯云原生数仓”(比如Snowflake)更高效,因为不需要处理“异形货”;
  • 如果你的数据是多模态的(比如商品图像、用户日志),必须选“湖仓一体”(比如Databricks),因为要打通数据湖和数仓。
3.1.3 维度3:团队能力——你的团队会“Spark”还是“Flink”?

云原生数仓的“门槛”在于技术栈的熟悉度

  • 如果团队熟悉Spark,选Databricks(因为Databricks是Spark的“亲爸爸”,生态最完善);
  • 如果团队熟悉SQL,选Snowflake(因为Snowflake的SQL语法和传统数仓几乎一致,学习成本低);
  • 如果团队熟悉GCP生态,选BigQuery(因为BigQuery和GCS、Dataflow无缝集成)。
3.1.4 维度4:成本预算——如何避免“账单爆炸”?

云原生数仓的“坑”在于**“按需付费”的隐藏成本**——比如你用Serverless引擎处理一个1TB的查询,可能要花几百美元,而传统数仓的固定成本是“可控”的。

成本优化的三个技巧

  1. 用“冷存储”存历史数据:把超过6个月的历史数据从Delta Lake迁移到S3 Glacier(成本是S3的1/10),查询时再“解冻”;
  2. 设置“算力上限”:比如用Snowflake时,设置Compute Warehouse的“最大节点数”为10,避免并发查询导致“账单爆炸”;
  3. 用“列式存储”减少I/O:Parquet和ORC是云原生数仓的“标配”,它们按列存储数据,查询时只读取需要的列(比如查询“用户的购买金额”,不需要读取“用户的地址”),能减少70%的I/O成本。

3.2 主流云原生产品的“选型边界”

我们用**“表格对比”**帮你快速定位产品:

产品 类型 核心优势 适用场景 缺点
Snowflake 纯云原生数仓 极致的SQL兼容性、Serverless 传统BI分析、结构化数据查询 不支持多模态数据
Databricks 湖仓一体 Delta Lake、Spark生态完善 AI推荐、多模态数据处理 学习成本高(需要掌握Spark)
AWS Redshift 云数仓+湖扩展 与AWS生态集成(S3、Lambda) 金融风险建模、离线ETL 实时处理性能不如Databricks
Google BigQuery 无服务器数仓 按需付费、ML集成(BigQuery ML) 零售BI报表、快速数据分析 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弱

3.3 案例:某银行的“湖仓一体”迁移实践

背景:某银行原来用Teradata处理客户交易数据,用于风险建模,但传统数仓的“小时级延迟”无法支撑“实时风险预警”(比如客户刚转账100万,需要秒级判断是否是诈骗)。

迁移目标

  • 实时处理交易数据(延迟<5秒);
  • 支持非结构化数据(比如客户的APP日志);
  • 成本降低30%。

选型方案

  • 存储层:用S3+Delta Lake,存储交易数据(结构化)和APP日志(半结构化);
  • 计算层:用Flink处理实时交易数据,用Spark做离线特征工程;
  • 服务层:用Databricks的Feature Store存储风险特征,用MLflow注册风险模型;
  • 成本优化:用S3 Glacier存超过1年的历史数据,用Databricks的Serverless Cluster处理峰值查询。

结果

  • 实时处理延迟从“小时级”降到“5秒内”;
  • 风险模型的准确率提升15%(因为用了更多的非结构化数据);
  • 成本降低40%(Serverless+冷存储)。

四、实际应用:从“0到1”搭建云原生数仓的步骤

4.1 步骤1:数据评估——“摸清”你的数据家底

在开始迁移前,先回答三个问题:

  1. 数据量:现有数据有多大?增长速度是多少?(比如每天新增1TB)
  2. 数据类型:结构化(交易数据)、半结构化(日志)、非结构化(图像)各占多少?
  3. 访问模式:是“实时查询”(比如AI推理)还是“离线查询”(比如BI报表)?

工具推荐:用AWS Glue DataBrew或Google Data Catalog做数据探查,生成“数据地图”。

4.2 步骤2: schema设计——用“星型模型”还是“雪花模型”?

云原生数仓的schema设计要兼顾查询性能扩展性,主流的两种模型:

模型 结构 适用场景 缺点
星型模型 事实表(交易数据)+维度表(用户、商品) 简单查询(比如“2023年10月的销量”) 维度表冗余(比如用户表的“地址”重复)
雪花模型 事实表+多层维度表(比如用户表→地址表→城市表) 复杂查询(比如“2023年10月北京的销量”) 查询时需要关联更多表,性能下降

建议:AI应用的schema优先选星型模型,因为AI模型需要“扁平化的特征”(比如“用户ID+商品ID+销量”),星型模型的查询性能更好。

4.3 步骤3:计算引擎选型——“实时”和“离线”的平衡

根据业务需求选计算引擎:

  • 如果需要实时特征(比如AI推荐的实时心跳),用Flink;
  • 如果需要离线特征工程(比如模型训练的历史数据),用Spark;
  • 如果需要即席查询(比如BI报表),用Trino。

4.4 步骤4:实时pipeline搭建——用Flink连接流数据

实时pipeline是AI应用的“动脉”,我们用**“电商实时推荐”**的例子说明搭建步骤:

  1. 源数据接入:用Kafka接收用户的点击、购买行为数据;
  2. 数据清洗:用Flink去除“无效数据”(比如用户ID为0的记录);
  3. 特征提取:用Flink SQL计算“最近10分钟的商品点击量”;
  4. 写入湖仓:将清洗后的数椐和特征写入Delta Lake;
  5. 特征服务:用Feast将Delta Lake中的特征“暴露”为API,供AI推理引擎调用。

4.5 步骤5:AI模型集成——让数仓成为“模型燃料站”

AI模型的“燃料”来自数仓,我们用**“TensorFlow模型训练”**的例子说明集成步骤:

  1. 提取特征:用Spark从Delta Lake中读取“用户的最近30天购买记录”“商品的点击量”等特征,生成训练数据集;
  2. 训练模型:用TensorFlow训练推荐模型,用MLflow记录模型的“准确率”“损失值”;
  3. 模型注册:将训练好的模型上传到MLflow的Model Registry;
  4. 实时推理:用Flink从Delta Lake中读取“用户的实时点击记录”,调用Model Registry中的模型,输出推荐结果;
  5. 结果回写:将推荐结果写回Delta Lake,用于后续的“推荐效果分析”(比如“推荐的商品被购买的比例”)。

五、未来展望:云原生数仓的“AI原生”进化方向

5.1 趋势1:AI原生数仓——数仓内置“模型训练”能力

未来的云原生数仓会**“自带AI引擎”**,比如:

  • Databricks的“MLflow Integration”:可以直接在数仓中用Spark做特征工程,用TensorFlow训练模型,不用将数据导出到外部系统;
  • Snowflake的“Snowpark ML”:用Python写ML代码,直接运行在Snowflake的计算引擎上,减少数据移动成本;
  • BigQuery的“BigQuery ML”:用SQL训练模型(比如CREATE MODEL语句),让“非AI工程师”也能训练模型。

5.2 趋势2:多模态数仓——支持“文本+图像+音频”的统一处理

AI应用的“下一个增长点”是多模态理解(比如“用户上传一张商品图像,AI推荐相似的商品”),未来的云原生数仓会:

  • 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原生存储”(比如直接存图像文件在Delta Lake中);
  • 内置多模态特征提取工具(比如用CLIP模型提取图像的文本描述);
  • 支持“跨模态查询”(比如查询“所有包含‘红色’的商品图像,且最近7天的点击量>100”)。

5.3 趋势3:边缘数仓——让数仓“靠近”数据源

随着IoT设备的普及,边缘计算会成为云原生数仓的“延伸”:

  • 在工厂的边缘节点部署“迷你数仓”,处理传感器的实时数据(比如设备的温度、振动),实时预测设备故障;
  • 边缘数仓将“处理后的特征”上传到云端数仓,用于全局模型训练;
  • 减少“数据传输成本”(比如传感器的1TB数据,处理后只有1GB特征需要上传)。

六、结尾:给AI应用架构师的“选型忠告”

6.1 总结:选型的“三句话”

  1. 业务优先:不要为了“云原生”而选云原生,先想清楚你的AI应用需要“实时数据”还是“离线数据”;
  2. 数据为王:多模态数据选湖仓一体,结构化数据选纯云原生数仓;
  3. 成本可控:用Serverless+冷存储+列式存储,避免“账单爆炸”。

6.2 思考问题:留给你的“深度作业”

  1. 你的企业中,AI应用的“核心数据”是什么?是实时的还是离线的?
  2. 传统数仓的“痛点”中,哪一个是你最无法忍受的?
  3. 如果你要迁移到云原生数仓,你的团队需要补充哪些技术能力?

6.3 参考资源

  1. 《Delta Lake: The Definitive Guide》(Databricks官方白皮书);
  2. 《Snowflake Best Practices》(Snowflake官方文档);
  3. 《Apache Flink Streaming API Tutorial》(Flink官方教程);
  4. 《Building a Lakehouse for AI》(Databricks博客)。

结语
云原生数仓不是“传统数仓的替代品”,而是“AI时代的新数据中枢”——它让数据“活”起来,让AI模型“动”起来,让业务“快”起来。作为AI应用架构师,你的任务不是“选最贵的云原生产品”,而是“选最适合业务的架构”。

希望这篇指南能帮你在“云原生数仓的迷宫”中找到方向,让你的AI应用真正“喂饱”数据,跑出加速度!


作者:AI应用架构师·小李
时间:2024年5月
声明:本文案例均来自真实项目,产品对比基于公开文档,不涉及商业推广。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