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 VS ANP
摘要: ACP与ANP是智能体网络的两大核心协议。ACP专注于多模态消息的异步传输,支持文本、图像等富媒体通信,适用于分布式Agent交互;ANP解决开放网络中Agent的发现与安全协作,涵盖身份认证、服务注册等。两者互补:ANP建立可信连接(如“找谁”),ACP实现高效通信(如“怎么聊”)。典型场景中,ANP用于动态发现航班查询Agent并认证,ACP则处理异步查询请求与结果返回。类比现实技术,
·
✅ ACP(多模态消息与异步通信)
定位:
- 通信协议,聚焦于消息格式与传输机制。
- 支持多模态内容(文本、图像、语音、结构化数据等)。
- 强调异步通信能力,适合分布式、事件驱动、非阻塞的Agent交互场景。
典型应用场景:
- Agent之间发送富媒体消息(如:图像识别结果 + 文本解释)。
- 长时间任务的回调通知(如:“任务已完成,请查收结果”)。
- 跨平台、跨语言Agent间的松耦合通信(如通过消息队列或Webhook)。
类比现实协议:
类似 WebSocket + Protobuf / JSON Schema + MIME类型 的组合,支持异步、多模态、可扩展的消息交换。
✅ ANP(开放网络中智能体发现与安全协作)
定位:
- 发现与协作协议,聚焦于如何在开放网络中找到其他Agent并建立可信连接。
- 解决“谁在哪儿?能做什么?是否可信?”的问题。
- 包含身份认证、能力注册、服务发现、权限协商等机制。
典型应用场景:
- 在去中心化网络中动态发现可用Agent(如区块链环境、P2P网络)。
- 企业外部Agent协作前的安全握手与能力协商(如:“我需要一个翻译Agent,支持中英,有ISO认证”)。
- 动态组建临时Agent协作网络(如应急响应、跨组织项目)。
类比现实协议:
类似 DNS + OAuth2.0 + Service Mesh(如Istio)+ UDDI(旧式服务注册) 的融合体,强调发现 + 安全 + 协作契约。
🆚 ACP 与 ANP 的核心区别总结:
维度 | ACP(多模态异步通信) | ANP(智能体发现与安全协作) |
---|---|---|
核心目标 | 如何高效、灵活地传递消息 | 如何发现、认证、连接其他Agent |
关注点 | 消息格式、传输机制、异步处理 | 身份、能力注册、发现机制、安全策略 |
阶段 | 通信阶段(连接已建立后) | 连接建立前阶段(发现、协商、认证) |
类比 | 快递公司(负责运送包裹) | 黄页+签证中心(找人+验证身份+授权访问) |
依赖关系 | 通常运行在ANP建立的连接之上 | 是ACP通信的前提(先发现,再通信) |
是否必须共存 | 可独立存在(如点对点已知地址通信) | 在开放动态网络中不可或缺 |
🧩 举个例子帮助理解:
假设你想让一个“旅行规划Agent”帮你订机票,它需要调用一个“航班查询Agent”。
-
ANP 的作用:
- 旅行Agent在开放网络中搜索:“谁提供航班查询服务?”
- 找到3个候选Agent,检查它们的安全证书、用户评价、支持的API版本。
- 选择一个并建立安全连接(如JWT认证、能力协商)。
-
ACP 的作用:
- 旅行Agent发送一条异步消息:“请查询2025-06-01 上海→纽约的经济舱”。
- 消息中包含结构化参数 + 用户偏好(如“靠窗座位”)。
- 航班Agent异步处理后,返回图文结果(航班列表 + 价格趋势图)。
✅ 总结一句话:
ANP 解决“找谁、信不信得过”的问题,ACP 解决“怎么聊、聊什么内容”的问题。
两者是互补关系,共同构成开放智能体网络的基础设施:先发现连接(ANP),再高效通信(ACP)。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