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前沿】提示工程架构师: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多模态交互设计

关键词:提示工程架构师、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多模态交互设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户体验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在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中,提示工程架构师如何进行多模态交互设计。通过介绍相关核心概念,阐述核心算法原理与操作步骤,结合数学模型与公式讲解,展示项目实战案例,分析实际应用场景,推荐相关工具资源,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技术领域,为相关从业者与技术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与思路。

背景介绍

目的和范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个性化推荐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Agentic AI的出现,为个性化推荐系统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旨在探讨提示工程架构师如何在Agentic AI的基础上,设计出更优秀的多模态交互的个性化推荐系统,范围涵盖相关概念、算法、实践及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

预期读者

本文适合对人工智能、个性化推荐系统感兴趣的技术爱好者,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架构师等专业人士阅读,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提示工程架构师在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多模态交互设计中的关键作用与技术实现。

文档结构概述

首先,介绍核心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文本示意图和Mermaid流程图辅助理解。接着,详细讲解核心算法原理与具体操作步骤,结合数学模型与公式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代码实际案例及解释。之后,探讨实际应用场景,推荐相关工具和资源,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最后,总结所学内容,提出思考题,解答常见问题,并提供扩展阅读与参考资料。

术语表

核心术语定义
  • 提示工程架构师:负责设计和优化在人工智能系统中使用的提示,以引导系统产生期望输出的专业人员。就好比是给AI这个聪明的小朋友出题目的老师,通过巧妙设计题目(提示),让AI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 Agentic AI:具有自主性、目标导向性和交互性的人工智能,能够主动采取行动以完成特定任务,像一个有自己想法和行动能力的小助手,能主动帮我们做事。
  • 个性化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偏好等数据,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内容,比如音乐软件根据你平时爱听的歌,给你推荐相似风格的新歌曲。
  • 多模态交互设计:涉及多种输入输出方式(如语音、文字、图像等)的交互设计,让用户能以多种自然的方式与系统交流,就像我们既能用说话,也能用写字和画画跟系统沟通。
相关概念解释
  • 人工智能: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使其能够学习、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技术。
  •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通过数据让机器自动学习模式和规律,就像小朋友通过做很多练习题,学会解题方法一样。
缩略词列表

核心概念与联系

故事引入

想象一下,你走进了一个神奇的魔法商店。商店里有一个超级聪明的小精灵,它就是Agentic AI。这个小精灵可厉害啦,它不用你多说,就能猜到你想要什么。你既可以用嘴巴告诉它你想要的东西(语音交互),也可以在纸上画画告诉它(图像交互),还能直接写字告诉它(文字交互),这就是多模态交互。而提示工程架构师呢,就像是这个小精灵的老师,教会它怎么根据你的各种表达方式,准确地找到你想要的宝贝,也就是实现个性化推荐。比如说,你在纸上画了一个小汽车,小精灵就能给你推荐各种各样好玩的玩具汽车,这背后就是提示工程架构师设计的巧妙“提示”在起作用。

核心概念解释(像给小学生讲故事一样)

> ** 核心概念一:提示工程架构师** 
    > 就像我们学习的时候,老师会出题引导我们思考一样。提示工程架构师就是给AI出题目的人。AI虽然很聪明,但是它需要有人告诉它该往哪个方向思考。比如说,我们想让AI推荐好看的电影,提示工程架构师就会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提示),让AI能准确地从海量的电影信息里,找到符合我们口味的电影推荐给我们。
> ** 核心概念二:Agentic AI** 
    > Agentic AI就像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小助手。它不像普通的助手,只听你指挥做简单的事情。这个小助手自己有想法,能主动去完成任务。假如你想要整理房间,普通助手可能要你一项一项地告诉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但Agentic AI这个小助手,它知道整理房间要做很多事,会自己主动去把东西摆放整齐,把地扫干净,不需要你一直盯着它指挥。在推荐系统里,它能主动根据它对用户的了解,去寻找合适的推荐内容。
> ** 核心概念三:个性化推荐系统** 
    > 想象你有一个专属的购物顾问。这个顾问特别了解你,知道你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款式的衣服。每次你去逛街,它都能准确地给你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衣服。个性化推荐系统就像这个购物顾问,它通过分析你之前买过的东西、看过的商品等信息,知道你的喜好,然后给你推荐符合你口味的东西,比如音乐、电影、旅游景点等等。
> ** 核心概念四:多模态交互设计** 
    > 我们平时和别人交流,可以说话,可以写字,还可以用手势比划。多模态交互设计就是让我们和机器交流的时候,也能像和人交流一样,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对着手机说“给我播放一首周杰伦的歌”,也可以在搜索框里输入文字“周杰伦的歌曲”,甚至可以画一个音符,手机就能明白我们想听音乐,然后给我们播放周杰伦的歌。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比喻)

> ** 提示工程架构师和Agentic AI的关系** 
    > 提示工程架构师是Agentic AI的“智慧引导者”。就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老师(提示工程架构师)通过出题(设计提示),引导学生(Agentic AI)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让它学会怎么完成推荐任务。没有老师的教导,学生可能就不知道该怎么做,Agentic AI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根据用户的需求准确地推荐内容啦。
> ** Agentic AI和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关系** 
    > Agentic AI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聪明大脑”。个性化推荐系统就像一个商店,里面摆满了各种商品。Agentic AI这个聪明大脑,能根据每个顾客(用户)的喜好,在这个大商店里快速找到他们可能喜欢的商品,然后推荐给顾客。如果没有这个聪明大脑,商店就只能随便推荐商品,很难满足每个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 ** 个性化推荐系统和多模态交互设计的关系** 
    > 多模态交互设计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沟通桥梁”。个性化推荐系统想要了解顾客的喜好,就需要和顾客交流。多模态交互设计让顾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说话、写字、画画,告诉系统自己的想法。这样系统就能更好地了解顾客,从而做出更准确的个性化推荐。就好像商店的导购,如果能用多种语言和顾客交流,就能服务更多不同需求的顾客一样。
> ** 提示工程架构师和多模态交互设计的关系** 
    > 提示工程架构师是多模态交互设计的“幕后策划者”。不同的交互方式(说话、写字、画画)就像不同的游戏规则。提示工程架构师要设计出适合这些不同规则的“提示”,让用户通过这些不同方式和系统交流时,系统都能明白用户的意思。比如说,当用户用语音说“我想看搞笑电影”和用文字输入“推荐搞笑电影”,提示工程架构师设计的提示要保证系统都能准确理解用户想看搞笑电影的需求。

核心概念原理和架构的文本示意图(专业定义)

在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中,提示工程架构师处于设计端,通过精心设计针对不同模态输入的提示规则。Agentic AI作为智能核心,接收多模态交互设计所传递的用户信息,依据提示规则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个性化推荐系统则基于Agentic AI处理后的结果,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并推荐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内容。整个架构以用户为中心,多模态交互设计作为与用户的直接交互界面,收集用户的各种输入信息,为Agentic AI提供数据来源,提示工程架构师通过优化提示规则,引导Agentic AI准确理解用户意图,最终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推荐。

Mermaid 流程图

多模态交互
传递信息
设计提示规则
处理信息
推荐内容
用户
多模态交互设计
Agentic AI
提示工程架构师
个性化推荐系统

核心算法原理 & 具体操作步骤

以Python为例的核心算法原理

在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协同过滤算法是常用的一种核心算法。它的原理是根据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或者物品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推荐。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原理

假设有一群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我们想给小明推荐玩具,就先看看和小明兴趣相似的其他小朋友都喜欢什么玩具。如果小红和小明喜欢很多相同的玩具,而小红又喜欢一个小明没玩过的玩具,那就可以把这个玩具推荐给小明。

下面是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的Python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 构建用户 - 物品评分矩阵
ratings_matrix = np.array([
    [5, 3, 0, 1],
    [4, 0, 0, 1],
    [1, 1, 0, 5],
    [1, 0, 0, 4],
    [0, 1, 5, 4]
])


# 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这里使用余弦相似度)
def cosine_similarity(user1, user2):
    numerator = np.dot(user1, user2)
    denominator = np.linalg.norm(user1) * np.linalg.norm(user2)
    return numerator / denominator if denominator != 0 else 0


# 找到与目标用户最相似的用户
def find_similar_users(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
    similarities = []
    for i in range(ratings_matrix.shape[0]):
        if i != target_user:
            similarity = cosine_similarity(ratings_matrix[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i])
            similarities.append((i, similarity))
    similarities.sort(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
    return similarities


# 进行推荐
def recommend_items(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 num_recommendations=3):
    similar_users = find_similar_users(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
    item_scores = {}
    for similar_user, similarity in similar_users:
        for i in range(ratings_matrix.shape[1]):
            if ratings_matrix[similar_user][i] > 0:
                if i not in item_scores:
                    item_scores[i] = similarity * ratings_matrix[similar_user][i]
                else:
                    item_scores[i] += similarity * ratings_matrix[similar_user][i]
    sorted_items = sorted(item_scores.items(), 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
    recommended_items = [item for item, score in sorted_items[:num_recommendations]]
    return recommended_items


# 假设目标用户是第0个用户
target_user = 0
recommended_items = recommend_items(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
print(f"为用户 {target_user} 推荐的物品: {recommended_items}")
具体操作步骤
  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数据,构建用户 - 物品评分矩阵。在代码中,ratings_matrix 就是构建好的评分矩阵。这里的评分可以是用户对电影的打分、对商品的购买次数等。如果数据中存在缺失值或者异常值,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填充缺失值或者去除异常值。
  2. 计算相似度:选择一种相似度计算方法,如余弦相似度、皮尔逊相关系数等。在代码中,使用 cosine_similarity 函数计算用户之间的余弦相似度。这个函数通过计算两个用户评分向量的点积,再除以两个向量的模长乘积,得到相似度值。
  3. 找到相似用户:遍历所有用户,计算目标用户与其他用户的相似度,并按照相似度从高到低排序。在代码中,find_similar_users 函数实现了这一功能,它返回一个包含相似用户及其相似度的列表。
  4. 进行推荐:根据相似用户对物品的评分,预测目标用户对未评分物品的评分,并推荐评分较高的物品。在代码中,recommend_items 函数通过累加相似用户对物品的评分与相似度的乘积,得到物品的预测分数,然后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推荐前 num_recommendations 个物品。

数学模型和公式 & 详细讲解 & 举例说明

余弦相似度公式

在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时,常用余弦相似度公式。其数学表达式为:

sim(u,v)=∑i=1nuivi∑i=1nui2∑i=1nvi2 sim(u, v) = \frac{\sum_{i = 1}^{n} u_i v_i}{\sqrt{\sum_{i = 1}^{n} u_i^2} \sqrt{\sum_{i = 1}^{n} v_i^2}} sim(u,v)=i=1nui2 i=1nvi2 i=1nuivi

其中,sim(u,v)sim(u, v)sim(u,v) 表示用户 uuu 和用户 vvv 的相似度,uiu_iuiviv_ivi 分别表示用户 uuu 和用户 vvv 对第 iii 个物品的评分,nnn 表示物品的总数。

例如,假设有两个用户的评分向量分别为 u=[5,3,0,1]u = [5, 3, 0, 1]u=[5,3,0,1]v=[4,0,0,1]v = [4, 0, 0, 1]v=[4,0,0,1]

分子为:∑i=14uivi=5×4+3×0+0×0+1×1=20+0+0+1=21\sum_{i = 1}^{4} u_i v_i = 5×4 + 3×0 + 0×0 + 1×1 = 20 + 0 + 0 + 1 = 21i=14uivi=5×4+3×0+0×0+1×1=20+0+0+1=21

分母中,∑i=14ui2=52+32+02+12=25+9+0+1=35\sqrt{\sum_{i = 1}^{4} u_i^2} = \sqrt{5^2 + 3^2 + 0^2 + 1^2} = \sqrt{25 + 9 + 0 + 1} = \sqrt{35}i=14ui2 =52+32+02+12 =25+9+0+1 =35

∑i=14vi2=42+02+02+12=16+0+0+1=17\sqrt{\sum_{i = 1}^{4} v_i^2} = \sqrt{4^2 + 0^2 + 0^2 + 1^2} = \sqrt{16 + 0 + 0 + 1} = \sqrt{17}i=14vi2 =42+02+02+12 =16+0+0+1 =17

则余弦相似度 sim(u,v)=213517≈0.85sim(u, v) = \frac{21}{\sqrt{35} \sqrt{17}} \approx 0.85sim(u,v)=35 17 210.85

这个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用户的兴趣越相似。

项目实战:代码实际案例和详细解释说明

开发环境搭建

  1. 安装Python:可以从Python官方网站(https://www.python.org/downloads/)下载适合自己操作系统的Python安装包,并按照提示进行安装。
  2. 安装必要的库: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需要安装 numpy 库来进行数值计算。可以使用 pip 命令进行安装,打开命令行窗口,输入 pip install numpy 并回车,等待安装完成。

源代码详细实现和代码解读

import numpy as np


# 构建用户 - 物品评分矩阵
ratings_matrix = np.array([
    [5, 3, 0, 1],
    [4, 0, 0, 1],
    [1, 1, 0, 5],
    [1, 0, 0, 4],
    [0, 1, 5, 4]
])


# 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这里使用余弦相似度)
def cosine_similarity(user1, user2):
    numerator = np.dot(user1, user2)
    denominator = np.linalg.norm(user1) * np.linalg.norm(user2)
    return numerator / denominator if denominator != 0 else 0


# 找到与目标用户最相似的用户
def find_similar_users(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
    similarities = []
    for i in range(ratings_matrix.shape[0]):
        if i != target_user:
            similarity = cosine_similarity(ratings_matrix[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i])
            similarities.append((i, similarity))
    similarities.sort(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
    return similarities


# 进行推荐
def recommend_items(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 num_recommendations=3):
    similar_users = find_similar_users(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
    item_scores = {}
    for similar_user, similarity in similar_users:
        for i in range(ratings_matrix.shape[1]):
            if ratings_matrix[similar_user][i] > 0:
                if i not in item_scores:
                    item_scores[i] = similarity * ratings_matrix[similar_user][i]
                else:
                    item_scores[i] += similarity * ratings_matrix[similar_user][i]
    sorted_items = sorted(item_scores.items(), 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
    recommended_items = [item for item, score in sorted_items[:num_recommendations]]
    return recommended_items


# 假设目标用户是第0个用户
target_user = 0
recommended_items = recommend_items(target_user, ratings_matrix)
print(f"为用户 {target_user} 推荐的物品: {recommended_items}")
  1. 导入库import numpy as np 导入 numpy 库,并将其简称为 npnumpy 库提供了高效的数值计算功能,在后续的矩阵运算和相似度计算中会用到。
  2. 构建用户 - 物品评分矩阵ratings_matrix 是一个二维 numpy 数组,每一行代表一个用户对不同物品的评分。这里假设有5个用户,4个物品,每个元素表示用户对相应物品的评分。例如,ratings_matrix[0][0] = 5 表示第0个用户对第0个物品的评分为5分。
  3. 计算余弦相似度函数cosine_similarity 函数实现了余弦相似度的计算。np.dot(user1, user2) 计算两个用户评分向量的点积,也就是公式中的分子部分。np.linalg.norm(user1)np.linalg.norm(user2) 分别计算两个向量的模长,相乘后作为分母。最后根据公式返回相似度值,如果分母为0(即向量为零向量),则返回0。
  4. 寻找相似用户函数find_similar_users 函数遍历除目标用户外的所有用户,调用 cosine_similarity 函数计算相似度,并将结果以元组 (用户索引, 相似度) 的形式存储在 similarities 列表中。最后,根据相似度对列表进行降序排序并返回。
  5. 推荐物品函数recommend_items 函数首先调用 find_similar_users 函数获取相似用户列表。然后,遍历相似用户对每个物品的评分,如果评分大于0,则根据相似度和评分计算物品的分数,并累加到 item_scores 字典中。最后,对 item_scores 字典按照分数降序排序,取前 num_recommendations 个物品作为推荐结果返回。
  6. 执行推荐target_user = 0 设置目标用户为第0个用户,调用 recommend_items 函数进行推荐,并打印推荐结果。

代码解读与分析

通过上述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它展示了如何通过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找到相似用户,并根据相似用户的喜好为目标用户推荐物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代码进行扩展和优化。例如,可以从文件或者数据库中读取真实的用户评分数据,而不是手动构建评分矩阵;可以使用更复杂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或者融合多种推荐算法,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实际应用场景

  1. 电商平台:在电商平台上,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等数据,利用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结合多模态交互设计,为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用户既可以通过文字搜索商品,也可以上传商品图片(多模态交互),系统通过分析图片内容和用户历史数据,推荐相似的商品。比如用户上传了一张白色短袖T恤的图片,系统不仅能推荐不同品牌的白色短袖T恤,还能根据用户平时的购买风格,推荐搭配的短裤、鞋子等商品。
  2. 音乐和视频平台:音乐平台根据用户平时喜欢听的歌曲类型、歌手等信息,结合用户通过语音搜索歌曲(多模态交互)的记录,为用户推荐新歌或者相似风格的歌曲。视频平台也是类似,根据用户的观影历史、收藏记录等,当用户用语音说“我想看科幻电影”时,系统能快速推荐符合口味的科幻电影,甚至能根据用户平时看电影的时间习惯,在合适的时间推送相关的视频内容。
  3. 旅游推荐:旅游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的旅游历史、偏好的旅游目的地类型、预算等信息,当用户通过文字输入想去的城市,或者上传一张自己喜欢的风景图片(多模态交互),系统能推荐适合的旅游景点、酒店、当地特色美食等。比如用户上传了一张海边风景的图片,系统可以推荐国内和国外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并根据用户的预算推荐合适的住宿和游玩项目。

工具和资源推荐

  1. 编程语言和框架
    • Python:拥有丰富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库,如 numpypandasscikit - learn 等,非常适合开发个性化推荐系统。
    • TensorFlow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对于处理复杂的多模态数据(如图片、语音)有强大的支持,在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时很有用。
  2. 数据集
    • MovieLens:提供了电影评分数据集,可用于开发和测试电影推荐系统。
    • Amazon Product Reviews:包含大量亚马逊商品的用户评论和评分数据,适用于电商推荐系统的研究。
  3. 在线学习平台
    • Coursera:有许多关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优质课程,如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能帮助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 edX:提供各种专业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包括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内容。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

  1. 更智能的多模态融合:未来的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将能够更深入地融合多种模态的数据,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进行拼接,而是能够理解不同模态信息之间的语义关联。例如,当用户上传一张美食图片并说“我想吃类似的”,系统能够准确理解图片中美食的特点,并结合语音信息,推荐出附近符合口味的餐厅。
  2. 强化学习的应用:引入强化学习,使Agentic AI能够根据用户对推荐结果的反馈,不断调整推荐策略,以达到最优的推荐效果。就像一个聪明的助手,每次推荐后观察主人的反应,下次就能推荐得更符合主人心意。
  3. 边缘计算与个性化: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部分个性化推荐的计算可以在本地设备上进行,减少数据传输和隐私风险,同时提高推荐的实时性。比如在智能手表上,根据用户的运动数据、心率等本地数据,实时推荐适合的运动课程或者提醒休息。

挑战

  1. 数据隐私问题:在多模态交互中,会收集大量用户的敏感数据,如语音、图像等。如何在保证推荐系统准确性的同时,确保用户数据的隐私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例如,语音交互可能会包含用户的私人对话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扰。
  2. 多模态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不同模态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示方式,如何有效地对它们进行处理、融合和分析是一个难题。比如图像数据是高维的像素矩阵,而语音数据是时域上的波形,要将它们统一起来进行处理并用于推荐,需要复杂的技术手段。
  3. 用户冷启动问题:对于新用户,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很难进行准确的个性化推荐。即使有多模态交互,新用户可能不愿意提供过多信息,这就需要开发新的方法来快速了解新用户的偏好,比如通过用户选择的注册头像、简短的兴趣描述等有限信息进行初始推荐。

总结:学到了什么?

> ** 核心概念回顾:** 
    > 我们学习了提示工程架构师,他们就像AI的老师,通过设计巧妙的提示,引导AI完成任务。Agentic AI是有自主能力的人工智能,能主动为我们完成推荐等任务。个性化推荐系统像我们的专属顾问,根据我们的喜好推荐东西。多模态交互设计让我们能用说话、写字、画画等多种方式和系统交流。
> ** 概念关系回顾:** 
    > 提示工程架构师引导Agentic AI,Agentic AI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大脑,多模态交互设计是个性化推荐系统和用户交流的桥梁,提示工程架构师还是多模态交互设计的幕后策划者。它们相互协作,共同构建出高效的Agentic AI个性化推荐系统。

思考题:动动小脑筋

> ** 思考题一:** 
    > 在电商平台的多模态交互个性化推荐中,如果用户上传了一张宠物狗的图片并说“给我推荐相关的东西”,除了宠物用品,还能推荐哪些类型的商品?
> ** 思考题二:** 
    > 假设你是提示工程架构师,要设计针对儿童用户的语音交互提示,让儿童智能音箱推荐有趣的故事,你会怎么设计这些提示,让小朋友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1. :为什么要使用多模态交互设计?
    • :多模态交互设计能让用户以更自然、多样的方式与系统交流,提高用户体验。不同用户有不同的交流习惯,有些人喜欢说话,有些人喜欢写字,多模态交互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也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给系统,让推荐更准确。
  2. :协同过滤算法在数据量很大时会遇到什么问题?
    • :数据量很大时,计算相似度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会很高。比如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需要对每两个用户进行计算,数据量越大,计算量就越大。而且存储用户 - 物品评分矩阵也需要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方法,如降维、分布式计算等来解决这些问题。

扩展阅读 & 参考资料

  1. 《推荐系统实践》,项亮著,全面介绍了推荐系统的原理、算法和实践。
  2. 相关学术论文:如在ACM SIGKDD、IEEE ICDM等会议上发表的关于个性化推荐系统和多模态交互的研究论文,能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3. 各大科技公司的技术博客,如Google AI Blog、Facebook AI Research等,会分享他们在个性化推荐和多模态交互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突破。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