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应用场景​

1. 自动驾驶辅助​

在自动驾驶辅助领域,轻量化 AI 算法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宛如车辆的 “智慧大脑”,借助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对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传来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精准感知和物体识别。​

以特斯拉的 Autopilot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为例,该系统运用了大量轻量化 AI 算法,其中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目标检测算法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摄像头持续捕捉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数据被快速传输至 AI 算法模块。CNN 算法通过对图像中的特征进行逐层提取和分析,能够准确识别出道路上的车辆、行人、交通标志和标线等目标物体。例如,当检测到前方车辆时,算法会根据车辆的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和运动轨迹等信息,精确计算出两车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并预测前车的行驶意图。​

同时,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也在同步工作,它们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或激光束,获取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位等信息。AI 算法将这些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进一步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当遇到复杂的交通场景,如交叉路口、环岛或施工路段时,算法能够综合分析多种传感器数据,快速做出决策,控制车辆的加速、减速、转向等操作,确保车辆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通过。在面对突然闯入道路的行人时,AI 算法能够迅速识别行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及时触发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2.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体现,轻量化 AI 算法在这里实现了语音控制、智能导航等丰富功能,为驾驶者打造了更加便捷、舒适和个性化的驾驶体验,使汽车座舱从传统的驾驶空间转变为一个智能交互的移动生活空间。​

在语音控制方面,以小鹏汽车的智能语音助手为例,它基于轻量化 AI 算法中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高度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当驾驶者说出语音指令,如 “打开车窗”“播放音乐”“导航到最近的加油站” 等,语音助手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语音内容,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指令的意图。算法首先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然后通过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将语音转换为文本。接着,利用自然语言理解算法对文本进行解析,提取关键信息,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和语义库,确定相应的操作指令。最后,将指令发送给车辆的控制系统,实现对车窗、多媒体系统、导航系统等设备的控制。​

在智能导航方面,AI 算法结合实时交通数据、地图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和行驶状态,为驾驶者提供最优的导航路线规划。例如,高德地图与多家汽车厂商合作,将轻量化 AI 算法应用于车载导航系统中。当驾驶者输入目的地后,算法会根据实时交通路况信息,如道路拥堵情况、事故发生地点等,动态调整导航路线,避开拥堵路段,选择最快或最经济的路线。同时,算法还能根据驾驶者的习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导航建议,如是否优先选择高速公路、是否避开收费路段等。此外,智能导航系统还能与车辆的其他系统进行联动,如根据导航信息提前调整车辆的行驶模式,在接近弯道或路口时自动减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驾驶体验。​

3. 车辆健康监测​

车辆健康监测是保障汽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轻量化 AI 算法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各项状态参数,如发动机温度、油压、轮胎气压、电池电量等,运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进行精准的故障预测,为车辆的预防性维护提供有力支持,降低车辆故障发生的概率,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以宝马的车辆健康监测系统为例,该系统在车辆的各个关键部位安装了大量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发动机的转速、扭矩、油耗,变速器的油温、油压,以及轮胎的压力、温度等信息。轻量化 AI 算法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通过建立车辆运行状态的数学模型,学习正常运行状态下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当监测到某个参数偏离正常范围时,算法会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故障隐患。例如,当发动机温度持续升高且超过正常阈值时,算法会结合其他相关参数,如冷却液液位、风扇转速等,综合判断是否是冷却系统出现故障,如水泵故障、散热器堵塞等。​

同时,AI 算法还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预测车辆零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例如,通过对电池充放电数据的长期监测和分析,算法可以预测电池的健康状态和剩余电量,提前提醒驾驶者更换电池或进行充电,避免因电池故障导致车辆无法启动。对于易损零部件,如刹车片、轮胎等,算法可以根据其使用频率、磨损程度等数据,预测其剩余寿命,为车辆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准确的时间节点,使驾驶者能够提前做好维护准备,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

(二)运行原理与优化策略​

1. 应对复杂环境​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震动、电磁干扰等,这些因素对轻量化 AI 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确保算法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正常运行,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在硬件方面,选用高可靠性的芯片和电子元件至关重要。以英伟达的 Orin 芯片为例,它专为汽车应用设计,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卓越的抗干扰性能。该芯片采用了先进的制程工艺,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运行频率,确保 AI 算法的高效执行。同时,通过优化芯片的散热设计,如采用液冷散热技术,有效降低芯片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为了应对震动环境,对芯片和电路板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抗震支架和高性能的焊接工艺,确保电子元件在震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或损坏,从而保证 AI 算法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在软件方面,对 AI 算法进行优化,增强其对噪声和干扰数据的鲁棒性。例如,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中,采用数据融合和滤波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将来自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不同传感器的优势,相互补充和验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运用卡尔曼滤波等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去除因环境干扰产生的噪声数据,使 AI 算法能够基于更加准确和稳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此外,通过对算法进行冗余设计,增加算法的容错能力,当部分数据出现异常或错误时,算法仍能通过其他正常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确保汽车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2. 实时性保障​

在自动驾驶等关键应用中,实时性是轻量化 AI 算法的核心要求之一,因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满足这一严格的实时性要求,需要从多个方面对算法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及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采用高效的算法架构是提高实时性的关键。例如,在目标检测算法中,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单阶段检测器(SSD)或你只需看一次(YOLO)系列算法,这些算法通过简化网络结构和减少计算步骤,能够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检测速度。以 YOLOv5 算法为例,它采用了轻量级的网络结构和改进的特征提取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快速处理,识别出道路上的各种目标物体,如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实验表明,YOLOv5 在处理分辨率为 640×640 的图像时,每秒能够处理数十帧,完全满足自动驾驶对实时性的要求。​

此外,优化数据处理流程也是提高实时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安排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顺序,减少数据处理的延迟。例如,在传感器数据采集阶段,采用并行采集技术,同时获取多个传感器的数据,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高速的数据传输接口,如以太网或 CAN FD 总线,确保数据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到 AI 算法处理模块。在数据存储方面,采用高效的数据结构和缓存机制,减少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时间。在算法处理阶段,利用多线程或并行计算技术,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同时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执行速度,确保 AI 算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传感器数据做出响应,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

3. 与车辆系统融合​

轻量化 AI 算法要在汽车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与汽车的电子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与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的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提升汽车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在动力系统控制方面,AI 算法与发动机控制系统紧密结合,实现对发动机的精准控制,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例如,丰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 AI 算法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驾驶员的操作意图以及路况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输给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根据 AI 算法的指令,精确调整发动机的喷油量、点火时间和气门开度等参数,使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在城市拥堵路况下,AI 算法检测到车辆频繁启停,会控制发动机在怠速时降低燃油喷射量,减少燃油消耗;在高速行驶时,根据路况和驾驶需求,优化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提高行驶的平顺性和加速性能。​

在底盘控制系统中,AI 算法与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协同工作,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特斯拉的智能底盘控制系统为例,AI 算法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转向角度等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悬挂系统进行动态调整。在高速过弯时,AI 算法控制悬挂系统增加外侧车轮的支撑力,减少车身侧倾,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在紧急制动时,AI 算法与制动系统配合,实现防抱死制动(ABS)和电子稳定控制(ESC)功能,确保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AI 算法还能根据路况和驾驶模式,对转向系统的助力进行调整,提供更加舒适和精准的转向体验,实现 AI 算法与车辆系统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工作。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