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女用户终超男性,73%和工作无关,深解OpenAI首份GPT报告

原创 AI创业伙伴 AI创业伙伴 2025年09月19日 18:23 广东

ChatGPT首份大规模使用报告拆解

今天聊这份OpenAI刚发的ChatGPT报告,我心情还挺复杂的,看完数据才惊觉,这AI早不是两年前那个“程序员专属玩具”了。

报告说ChatGPT周活破7亿了,去年这会儿才刚过1.7亿,一年快翻4倍?

差不多占了全球成年人口的10%,全球网站访问量直接冲到第5名。

图片

这增长速度,说句“现象级”都有点保守。

更让我意外的是,它的用户增长居然不是靠发达国家撑着。

报告里说,截至2025年5月,低收入国家的用户增速是高收入国家的4倍多。

原来不是只有欧美白领在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也开始用它查信息、学技能。

用户画像,女性用户也终于追上来了。

早期用ChatGPT的,十有八九是年轻男生,我身边搞技术的朋友几乎是第一批尝鲜的。

图片

但现在再看数据,用户群已经“杂”得很了,超过45%的用户是25岁以下,18-25岁是绝对主力,毕竟年轻人对新技术接受度高。

但30岁以上、甚至50岁以上的用户也在涨,整体年龄分布越来越像普通网民,不再是“年轻人专属”。

更显眼的是性别变化。

2024年1月的时候,用女性名字注册的用户才37%,到2025年年中,这个比例已经跟全球成年女性占比基本持平了。

图片

也就是说,之前明显的“性别差”几乎没了,它从“男性技术爱好者的工具”,变成了男女都在用的日常APP。

73%的对话跟工作无关,它成了“生活助手”

之前我一直以为,大家用ChatGPT主要是为了工作,如写报告、改东西。

最新研究显示,在2025年6月,73%的对话是个人用途,跟工作没关系,一年前这个比例才53%。

图片

换句话说,现在大多数人用它,不是为了工作,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学生用它补作业、练口语。宝妈用它查辅食做法、选育儿用品。

甚至有人用它规划旅行路线、想礼物灵感,它从“职场工具”变成了“生活智能伴侣”。

就算是工作场景,也不是“AI替人干活”。

在知识密集型岗位,比如金融分析师、策划,大家更愿意把它当“顾问”或“助理”,用它头脑风暴,或者快速查行业数据,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更复杂的决策。

就像OpenAI首席经济学家AaronChatterji说的:“我们还在摸透大家怎么用AI,但这个趋势能看到它的价值在变。”

具体到功能,三大用途占了近80%的对话:

图片

实用指导:比如学PS技巧、想短视频脚本、甚至问“怎么修漏水的水龙头”。

信息查询:查历史知识点、问“猫咪软便怎么办”、了解最新政策。

写作辅助:成为职场中最常用的功能,占工作对话的40%,但重点是约三分之二不是让AI“从头写”,而是“改”,比如润色报告、翻译英文邮件、校对错别字,AI更像“人类作者的助手”,不是“取代人类写作”。

至于编程、写诗歌这些“小众用途”,占比其实很小,不是主流。

行业应用,知识型行业用得最欢,医疗、法律很谨慎

不同行业对ChatGPT的态度,差得还挺多。

知识型、创意型行业(比如广告、媒体、金融)用得最勤,而对准确性、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比如医疗、法律),则明显更谨慎。

金融行业:辅助分析,不替人决策

金融机构爱用它做市场分析、写报告,或者回答客户的理财问题,比如让AI快速总结某家公司的财报,或整理近期的股市情绪。

但金融决策涉及真金白银,没人敢完全信AI,最终要不要买股票、要不要给客户推荐产品,还是得人来拍板,AI只是“帮人省时间”。

医疗行业:谨慎试水,不敢碰诊断

医院对ChatGPT的态度是“又想试又怕错”。

好的方面是,它能帮医生查医学文献、写病例初稿,或者给患者做初步健康科普。

但坏的方面是,医学容不得半点错,AI偶尔会“瞎编”医学知识,万一用来诊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现在多数医院只把它用在内部培训,绝对禁止直接用于诊断或治疗,想大规模用,还得等更多验证和监管。

教育行业:一半欢喜一半愁

教育界对ChatGPT的争议最大。

好的地方很明显:学生能随时问问题、练口语,老师能用它快速出练习题、改作业,个性化学习终于有了工具。

但坏的地方也突出,不少学生用它写论文、抄作业,学术诚信成了大问题。

一开始很多学校直接禁了,但后来发现“堵不如疏”。

现在更多老师开始教学生“怎么正确用AI”,比如用ChatGPT查资料,但必须自己整理思路。

用它改作文,但不能让它替自己写。未来的教育模式估计会变,老师可能从“教知识的人”,变成“引导学生用AI学知识的人”。

职场办公:成了“白领标配”,但有隐患

现在不少白领已经离不开ChatGPT了,写邮件、整理会议纪要、做市场调研,甚至写PPT初稿,都会先让AI搭个架子。

客服行业用它做24小时咨询,HR用它筛简历,确实提高了效率。

但问题也不少,把公司机密输入ChatGPT,可能泄露数据。

AI给的建议偶尔出错,要是没发现就麻烦了。

还有员工得学“怎么跟AI协作”,不然反而添乱。

所以很多公司都出了使用规范,比如“禁止输入商业机密”“AI输出内容必须人工核对”,先把风险控住。

专家怎么看?

报告出来后,不少专家都在聊ChatGPT的影响,核心观点就两个:一是“不用怕AI抢工作,怕的是不会跟AI协作”。

确实,有些重复工作可能会被AI取代,但也会出新岗位,比如AI训练师、对话设计师。

更重要的是,AI能把人从繁琐的事里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力的事。

就像报告里说的,知识型岗位的员工用ChatGPT,主要是“辅助自己”,不是“替代自己”,未来会用AI的人,肯定更吃香。

二是“监管要跟上,不能一刀切”。一方面得定规矩,比如防止AI输出歧视内容、保护用户隐私、避免误导人。

另一方面也不能扼杀创新,得给AI留发展空间。

现在欧盟在搞《AI法案》,中国也有生成式AI管理办法,都是在找“创新和安全”的平衡点。

最后说句我的感受,看完整份报告,最大的体会是ChatGPT已经“落地”了。

它不再是科技圈的“新鲜词”,而是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

未来它肯定会更智能,但关键还是看我们怎么用:是把它当“工具”,还是被它“牵着走”?

就像那句话说的:“AI不会让我们失业,善用AI的人会让不擅用AI的人失业。”

与其担心AI带来的变化,不如先学着跟它好好协作,毕竟这才是AI时代的核心能力。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