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LLM应用落地,公众号将持续分享Dify、Coze、RAG等平台的干货与实战解析。关注我,共同成长!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想快速为企业搭一个AI应用,却发现市场上工具琳琅满目,不知如何下手?

不管是做 ToB 工具、ToC 服务,还是搭建企业知识系统,选错平台,直接意味着“后期得改架构、开发成本翻倍、绑定死平台逻辑”。这篇文章站在开发者的技术实战角度,从架构、开发、部署、可扩展性四大维度,对比 Dify、Coze、RAGFlow 三个主流 RAG 平台,帮你做出正确选型。


一、到底谁能用?技术架构决定一切

了解平台能不能撑起你的系统,最直接的方式,是看它的技术细胞。

Dify:开发者友好、自由度高

GitHub开源、架构开放、贴近原生开发体验

Dify 是深挖智能(Spribo)主打的 AI Agent 构建平台,底层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 Workflow 编排、LLM 适配器、Agent 逻辑层、Prompt 框架等。开发者可以自由接入代码节点,也可在可视化界面上拖拉拽节点。

线上开发环境跑在 React + Vue + PostgreSQL,Docker + K8s 构成标准部署,非常适合本地化构建。想要深入定制 Agent 行为?在 Dify,可以直接写 Python、Node.js 脚本插入流程节点,线上调试 + 本地部署各占其长

Coze:界面爽用,架构深踩

体验优先,但不等于开发自由

Coze 是字节推出的 AI 应用平台,界面做得漂亮,尤其擅长本地化调试体验,可以用插件快速搭建 Agent,并进行可视化调试。看起来可以一键部署、流程自动生成,开发体验流畅度接近“买房即入住”。

但也因为它更偏向 SaaS 化,如果你期望本地部署或集成到企业现有系统中,可能会感到缺失了自主权。如 Production 环境下想要调试 Coze Agent,可能还得依赖该平台的 DSL 与 SDK API,控制性受到平台逻辑限制。

RAGFlow:知识系统第一引擎

围绕 RAG 的操作系统,知识驱动型项目的最优结构

由 DeepRec AI 维护的 RAGFlow,专注于解答 RAG 领域的核心问题:如何从复杂文档中提取语义信息并生成答案?结构简洁易懂:Parser(解析器)→ Chunk(分割)→ VectorDB(向量数据库)→ Reranker(再排序)。

对熟悉 LangChain 或 Haystack 的开发者来说,非常容易上手。开源状态下可以自由更改模块流向,具备较成熟的模型接入方案,支持多模态(PDF、PPT、Word 等)自动结构化与检索。


二、开发体验决定落地节奏 —— 门槛越高,越难上线

Dify:低代码+手码并行的双重选择

Dify 在 GUI 开发层面投入了很多设计,你可以在前端画流程图,可以设定“逻辑链”组件。但如果你是熟悉 TensorFlow、LangChain 或 Prompt Engineering 的开发者,也可以在 GitHub 上 clone 核心逻辑,在本地跑 Pytest 或 Node.js 自定义模块。

这个双路径选择机制的亮点在于:“低代码够用就用,深度改写也欢迎”。

Coze:可视化是它最大的优点+劣势

Coze 的前端 UI 部分真的是“点了就走”,交互顺畅,开发节奏快。但如果项目规模扩大,你不得不嵌套平台命令或调用插件 API,它的逻辑绑定 DSL(领域特定语言)却成为退路非自由的一大阻碍。哪怕临时想要写个小逻辑函数嵌入,也需要学会它的 macro 语法结构。

适合用于 MVP 或PoC 原型,不适合承载长期项目。否则你得重构。

RAGFlow:偏硬核,开发者融合度高

RAGFlow 的 UI 目前还处于“够用但不美观”阶段,但它提供的 SDK API 和 CLI 工具非常地“代码肌理强”:你可以钻入模块源码,打包成镜像、赋予 Execution 引擎任务链。

如果你负责的是文档知识自动化提取、合规文档检索、RAG 基础结构搭建,RAGFlow 会更贴近你的工作思路和操作习惯。


三、部署自由度决定系统成熟度

Dify 天生适合本地部署

Dify 支持一键部署在 K8s 上。每一个部署组件都可配置:向量数据库 → LLM 调度器 → Prompt 管理后台都可独立组装。不仅可在企业内网运行,还能对接企业认证系统,比如 SSO、LDAP。

虽然部署前的学习垫脚石要踩几阶台阶,比如:熟悉模块调度、搭建发票OCR、集成内部API,但一旦进入标准化流程,你会感谢它没锁住你

Coze:云端即前台,部署难入后台

目前 Coze 平台仍以 SaaS 服务为主,私有化部署细节未开放。对仅用于前端展示(如客服问答)还可以,但一旦涉及到与企业 OLTP 系统集成、数据权限、私网通信,就会显得捉襟见肘。

它就像是那种漂亮但结构严密的高定家具——方便前期展示,但不便于后期移植。

RAGFlow:容器化支持,开箱可部署

它采用的是标准的容器部署流程。开发者能做到镜像打包、服务单独配置。每一个功能模块都能docker build,也可以集成到 CI/CD 流程。

虽说部署难度略有讲究,比如模型与 Embedding 模块配置要亲自介入,但它不会强迫你用特定方式处理所有问题,也因此适合构建文档为核心的知识问答系统,模型服务链可与你自由对接。


四、看扩展性,就是看未来风险

Dify 更偏向AI Assistant 构建套件

非常适合希望构建面向任务、流程自动化的 Agent 系统。你可以Plug-in一个天气服务、Data extraction 流程、甚至代码解释插件。较远的Future中,开发者社区活跃,Groq、AI21、ERNIE 等 LLM 引擎都能定点集成。

长期可扩展性强于其友商,尤其在团队急需构建 Agent 产品体系时,它的模块化结构值得投入学习

Coze 更看重时间与市场窗口

插件成熟度高,但依赖特定语言模型与平台绑定。未来一旦语法升级,开发者不太能灵活自适应。比如 DSL 1.0 → 2.0 一旦结构改变,你很可能去 mark 迁移路径。对企业而言,这增加了风险系数。

插件生态好,API 易接入,但缺乏对外集成的开放性层级,这让它只能算作开发工具链的一个湿地,而非主线栈地。

RAGFlow 更关注企业Launched Auto Index能力

它提供数据库级的文档抽取能力,支持元数据管理、表格解析、非结构化内容梳理。你可以在 RAGFlow 里加上提示词调整层、实体提取 Hook,再接入提示流策略网络。

对长期运营知识库的项目而言,这个结构“足够重又不冗余”,能承担起繁复企业场景需求的节奏型后卫


五、对应项目类型,选型有节奏

项目类型 选型平台 适配说明
智能助手(ToB) ✅ Dify 支持工作流控制、任务编排、输出模块自定义
消费级问答系统(ToC) ✅ Coze 可以用可视化快速上线,适合试点场景
企业内部知识咨询系统 ✅ RAGFlow 构建文档核心系统,性能、精度与控制合适

结语|选平台,选未来三年你是否可控

平台选型的本质不是找“谁更酷”,而是问:“这个系统你能不能改?以后能不能续**?外部资源、合作伙伴、团队迁移是不是难题” ?

  • 如果你负责的是高度定制、架构稳定、可维护的 AI 系统,Dify 是最具性比的选择

  • 如果你需要在 2-4 周内打包上线、验证概念、吸引内评或试点用户,“Coze 打磨最好,但要用完即抛”;

  • 如果你的工作重心是“文档智能化、知识引擎二次开发”,请把时间留给 RAGFlow

掌握的选择权,就是你的抗风险能力。毕竟,一款不能修改、控制、迁移的 AI Agent 平台,充其量是个积木玩具,不是你的基础设施工厂。

选平台的本质,是选未来工作流能否服务于你,而不是你被平台锁死。


你是否正在评估其中一个平台?对哪一个的功能扩展最有共鸣?欢迎评论区留言,我来为你整理具体的迁移路径、集成例子或团队培训材料。

聚焦LLM应用开发!微信公众号「AIGC研习屋」将持续带来Dify、Coze、RAGFlow的系列教程与洞察,助力你的AI项目。点击关注,赋能开发!

📩 需要部署流程图、技术选型PPT、对比PDF文档?留言平台名 + 场景,我会发你开箱可用Dev笔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