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OSPO 现状与开源管理报告》深度洞察|软件供应链安全与合规治理的关键抓手
作为专注 AI+软件供应链安全与合规治理的厂商,这期,安势信息将结合报告数据与行业实践,从技术落地与商业价值视角,解读 OSPO 如何成为企业应对供应链风险、实现开源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抓手。
在全球软件供应链攻击事件频发、欧盟《网络弹性法案》(CRA)、美国《网络安全行政命令》等合规要求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开源项目办公室(OSPO)已从过去的开源合规辅助单元升级为企业软件供应链安全与战略创新的核心枢纽。
Linux 基金会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联合发布的《THE 2025 STATE OF OSPOs AND OPEN SOURCE MANAGEMENT》(《2025 年 OSPO 现状与开源管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基于 338 份全球有效样本,揭示了 OSPO 在成熟度、安全治理、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等维度的关键趋势。
作为专注 AI+软件供应链安全与合规治理的厂商,这期,安势信息将结合报告数据与行业实践,从技术落地与商业价值视角,解读 OSPO 如何成为企业应对供应链风险、实现开源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抓手。
声明:本文涉及的数字及图片均来源于《THE 2025 STATE OF OSPOs AND OPEN SOURCE MANAGEMENT》一文。
OSPO 成熟度加速演进
报告数据显示,OSPO 的发展已突破规模化普及阶段,进入战略深度嵌入的关键期,其核心标志体现在两大维度:
正式构建的开源项目办公室(OSPO)正再度兴起
2025 年,正式构建的 OSPO 比例从 2023 年的 43%下降到 2024 年的 26%后又回升至 32%,而非正式 OSPO(依赖兼职、虚拟团队)则从 2023 年的 23%降至 18%。这一反弹并非偶然,背后是企业对开源治理碎片化的反思:非正式 OSPO 难以应对复杂软件供应链的合规与安全需求(如跨团队的开源组件追溯、多项目 SBOM 统一管理),而正式 OSPO 通过明确的汇报线、专职人员与标准化流程,能有效解决开源使用失控、安全漏洞响应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从规划端看,计划在 2 年内建立 OSPO 的组织比例从 2024 年的 15%飙升至 45%,且 45%计划建立正式汇报机制、35%明确配置专职人员。这表明企业已意识到:OSPO 不是“可选配置”,而是保障软件供应链稳定性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在生成式 AI 代码混入开源组件、第三方依赖漏洞频发的当下,需要专职团队统筹开源安全与合规。
安全治理角色深化
报告最核心的发现之一是:OSPO 已成为企业开源安全治理的核心载体。
92%的 OSPO 积极参与开源安全工作,其中 42%直接承担安全决策角色(如制定开源组件安全准入标准),50%提供专业咨询支持,仅有 7%未涉足开源安全(较 2024 年的 10%进一步下降)。 这一趋势与全球监管环境高度契合:欧盟 CRA 要求企业对软件供应链全生命周期进行安全管控,而开源组件作为供应链的核心构成,其安全治理必须由专门团队统筹,OSPO 正是这一需求的天然承接者。
例如,在开源组件选型阶段,OSPO 可通过软件成分分析(SCA)工具排查高风险漏洞;在代码开发阶段,可建立“开源组件使用白名单”,避免引入许可证冲突或含漏洞的版本,从源头降低供应链安全风险。
OSPO 的核心价值释放
报告通过对比有 OSPO 与无 OSPO 组织的差异,清晰呈现了 OSPO 在软件供应链治理中的不可替代性,其价值集中体现为“三重引擎”:
合规效率引擎
开源合规的核心痛点在于使用与贡献不同步,无 OSPO 组织往往仅关注“开源使用合规”,却忽视“上游贡献合规”,导致企业在开源生态中缺乏话语权,且难以快速获取上游漏洞修复补丁。
报告数据显示: 拥有 OSPO 的组织允许上游贡献的比例达 70%,是无 OSPO 组织(30%)的 2.5 倍;鼓励员工参与开源贡献的比例为 59%,是无 OSPO 组织(30%)的近 2 倍; 在开源代码发布(46% vs 14%)、开源项目赞助(39% vs 9%)等维度,有 OSPO 组织的参与度均显著领先。
从合规实践看,49%的 OSPO 通过内部合规流程维持运营,36%联动法律团队进行开源许可证风险治理,35%建立开源活动透明化报告机制。这意味着 OSPO 能将被动合规转化为主动治理。
例如,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前识别开源组件的许可证冲突(如 GPL 协议与商业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避免产品上市后因合规问题召回,显著降低供应链合规成本。
安全风险引擎
随着生成式 AI 在开发流程中的普及,AI 生成代码引入开源合规与安全风险成为新挑战。报告显示,79%的 OSPO 在管理生成式 AI 风险方面被评为“有效” ,较 2024 年的 65%提升 14 个百分点,而“无效”比例从 35%骤降至 21%。
这一提升的关键在于:OSPO 能结合开源安全工具与流程,解决 AI 生成代码的溯源难、合规模糊等问题。
例如,通过 SCA 工具检测 AI 生成代码中是否包含未授权开源片段(*推荐:安势清源 CleanSource SCA),联动法律团队确认 AI 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避免因隐性开源依赖而引发供应链安全事件。
此外,66%的 OSPO 报告已做好云原生基础设施与生成式 AI 的技术准备,表明 OSPO 能提前适配新兴技术的安全需求,为软件供应链的技术升级保驾护航。
质量效率引擎
软件供应链的稳定性最终依赖人的效率,开发者对开源工具的熟悉度、对安全合规流程的接受度,直接影响供应链交付效率。
报告显示:89%的组织通过 OSPO 改善了开发者体验,核心在于 OSPO 提供了开源使用指南、合规培训等支持,减少开发者在安全合规上的时间消耗;88%的组织认为 OSPO 提升了软件质量与安全性,因为 OSPO 通过建立开源组件选型标准、推动上游漏洞修复,从源头减少了供应链中的脆弱环节。
区域与组织规模差异
报告揭示,OSPO 的发展并非全球统一模式,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与组织规模差异,这为企业落地 OSPO 提供了差异化适配的关键依据。
区域差异:从保守合规到战略参与的分层演进
不同区域的 OSPO 定位与能力存在明显分层,核心差异集中在上游贡献意愿与安全治理成熟度:
美洲:高参与度但需解决可持续性问题。美洲地区 89%的组织拥有 OSPO(43%正式、46%非正式),是全球 OSPO 渗透率最高的区域,但 33%的 OSPO 存在重组或解散情况。这也显示出美洲企业对 OSPO 的接受度高,但需解决长期资源投入与战略对齐的问题。例如,部分企业初期因合规需求建立 OSPO,后期因资源不足或高管支持减弱导致 OSPO 功能收缩。
欧洲:合规驱动下的深度安全治理问题。欧洲 68%的组织拥有 OSPO(32%正式、32%非正式),且 87%的 OSPO 参与 AI 基础设施治理(17%主导、33%提供咨询、37%参与合规检查),是全球对新兴技术安全治理最积极的区域。这与欧盟 CRA、GDPR 等严格法规直接相关,欧洲企业的 OSPO 更侧重合规落地与安全管控。例如通过 SBOM 自动化生成满足 CRA 的供应链透明度要求。
亚太: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需轻量级突破。亚太地区 OSPO 渗透率较低(35%拥有 OSPO,21%正式、14%非正式),但呈现大企业主导特征:亚太地区 50%的正式 OSPO 来自大型/超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中 55%的 OSPO 为非正式结构。此外,亚太地区 11%的组织“明确禁止上游贡献”,是全球最高比例,反映出部分企业对开源贡献仍持保守态度。
组织规模差异:大企业战略化,中小企业实用化
组织规模决定 OSPO 的定位与职责范围,报告数据清晰呈现这一差异:
大型/超大型企业:OSPO 作为战略枢纽。83%的大型/超大型企业拥有正式 OSPO,其核心职责集中在政策治理(62%建立开源政策流程)、许可证合规(52%监督合规)与战略执行(37%制定开源战略)。
据安势信息观察到,某些跨国企业的 OSPO 是直接向 CTO 汇报的,统筹全球开源项目的贡献策略,同时联动安全团队构建全球开源漏洞响应体系,实现供应链安全的端到端管控。
中小企业:OSPO 聚焦实用化功能。中小企业中 72%拥有 OSPO,但 55%仍以非正式形式运作,其核心职责集中在社区协作(44%与开源组织合作)、最佳实践咨询(35%提供开源指导),而非复杂的政策治理。这意味着中小企业的 OSPO 无需大而全,而是应聚焦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 SCA 工具快速排查开源漏洞,通过简单的合规流程避免许可证风险,优先实现低成本、高价值的核心功能。
挑战与可持续性:OSPO 长期价值的护城河应如何构建?
报告指出,尽管 OSPO 价值显著,但企业在落地与运营中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战略缺口(40%)、缺乏高管支持(35%)、难以证明 ROI(35%)。而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构建 OSPO 的可持续性能力,这不仅是 OSPO 生存的基础,更是其长期创造供应链安全价值的护城河。
可持续性实践:从被动维持到主动运营
报告显示,47%的 OSPO“经常/始终”开展可持续性实践(较 2024 年的 33%显著提升),核心实践集中在三大维度:
合规流程制度化:49%的 OSPO 建立内部开源许可证合规程序,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人为依赖,例如自动化生成开源组件合规报告,避免因人员变动导致合规中断;
法律风险协同:36%的 OSPO 与法律团队深度合作,将开源风险纳入企业整体法律治理框架,例如提前识别开源许可证与商业合同的冲突,降低合规诉讼风险;
价值可视化:35%的 OSPO 建立开源活动报告机制,通过漏洞减少率、合规成本下降幅度、开发者效率提升等量化指标,证明 OSPO 的 ROI,这是获取高管支持的关键。
解散 OSPO 的教训:避免短期功利,聚焦长期价值
报告中一个值得警惕的数据是,部分组织因未能解决可持续性问题,导致 OSPO 解散或缩减:40%的解散 OSPO 将职责重新分配给工程团队,20%的相关人员面临裁员。这一后果的核心原因是:企业初期将 OSPO 视为短期合规工具,而非长期供应链战略资产,导致资源投入不足或战略定位模糊。
据了解,不乏有很多企业为应对某次开源合规审查紧急建立 OSPO,审查结束后因无明确价值而削减 OSPO 资源,最终导致 OSPO 解散,但后续该企业因开源组件漏洞未及时修复引发供应链攻击,损失惨重的案例。所以,OSPO 的价值需要长期培育,企业需避免短期功利思维,应该将 OSPO 与供应链安全、技术创新等长期战略绑定。
学术 OSPO:软件供应链安全人才的孵化器
报告特别关注了学术 OSPO 这一小众但关键的领域,揭示其在软件供应链安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核心定位:技能提升与研究转化。92%的学术 OSPO 将“提升开源技能”列为首要影响,77%关注“开源研究转化”。
目前也有很多高校的 OSPO 通过开设开源安全与合规课程,培养学生使用 SCA 工具、解读开源许可证的能力,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快速胜任供应链安全岗位,缩短企业人才培养周期。
组织载体:贴近创新与知识传播。学术 OSPO 主要位于研究中心(38%)、图书馆(25%)、技术转移办公室(25%),这些载体能更好地连接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
对企业而言,学术 OSPO 是供应链安全人才的储备库,通过与高校 OSPO 合作,企业可提前锁定具备开源安全与合规能力的人才,同时将产业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学术研究课题,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双赢局面。
基于报告趋势与行业实践,安势信息为企业落地 OSPO 提供以下参考建议:
定位先行:从合规驱动到战略驱动
企业应明确 OSPO 的战略定位,不仅是合规执行者,更是供应链安全管理者与开源价值挖掘者。例如,将 OSPO 与 CTO 或安全部门直接对接,赋予其开源组件准入决策、漏洞响应统筹等核心权限,确保 OSPO 能参与企业战略规划。
工具赋能:自动化解决效率与精准度痛点
借助 SCA 工具、SBOM 自动化生成平台、AI 代码风险检测工具,解决 OSPO 人力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例如,通过 SCA 工具实现开源组件全生命周期漏洞扫描,通过 SBOM 工具满足 CRA 等合规要求,通过 AI 代码检测工具识别生成式 AI 引入的开源风险。
差异化落地:适配区域与规模特征
亚太中小企业可从轻量级 OSPO 起步,聚焦开源漏洞扫描、许可证合规检查等核心功能;欧洲企业需强化合规落地与 AI 安全治理,满足 CRA 等法规要求;大型企业应构建正式 OSPO,统筹全球开源战略与供应链安全管控。
价值可视化:用数据证明 OSPO 的 ROI
建立 OSPO 价值量化指标体系,例如供应链漏洞发生率下降幅度、合规成本节约金额、开发者效率提升比例等,定期向高管汇报 OSPO 的实际价值,获取长期资源支持,这是 OSPO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