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引发的生态危机频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调节功能退化等问题日益严峻。在这一背景下,培养掌握国土资源监测与生态保护技术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将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为培养面向实际应用的综合型人才铺平数字化道路。

资源环境专业实训受阻

在资源环境类专业的教学中,“纸上谈兵”与“实战演练”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实地操作受限首当其冲。土壤采样、污染区监测、地质灾害勘查等实训常受制于场地、设备与安全因素。

资源环境专业传统实训面临诸多困扰
资源环境专业传统实训面临诸多困扰

高危场景无法实训,制约了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如重金属污染区监测、滑坡现场勘查、辐射环境检测等场景,真实训练风险极高甚至违反安全规范。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视频演示或图纸讲解,学生缺乏沉浸式决策训练。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加剧了人才培养落差。先进监测设备、典型生态案例多集中于发达地区或重点院校,反而是自然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缺少关键教学资源。

更关键的是,跨学科协作培养严重缺失。现代国土监测需融合环境工程、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生态学等多领域知识,但传统分科教学使各专业成为“信息孤岛”。

AI+虚拟仿真开辟实训新路径

资源环境专业传统实训面临实地操作成本高、高危场景难复现、跨学科训练割裂等系统性困局

当国土资源监测与生态保护遇上技术革新,一场突破教学边界的变革正在到来——

面对现实挑战,运用AI+虚拟仿真技术为国土监测教育开辟新路径,直击教学痛点。虚拟仿真不是要替代实地教学,而是通过 “虚实融合”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提升。

尾矿坝空间数据采集虚拟仿真实验
尾矿坝空间数据采集虚拟仿真实验

学生可在零风险条件下掌握价值千万的设备操作方法,打破了高端设备操作机会少的瓶颈,无论内地还是沿海的高校生都可以使用同一套教学系统,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与分布不均的问题。

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国土资源监测XR数字融合工作站支持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虚拟仿真操作,为传统机房、智能教室、实训基地等的升级,提供多元集成的模块化综合解决方案。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其以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真实操作环境,构建“资源调查风险分析生态修复决策等流程链条而带来沉浸式实训体验,用虚拟仿真显示设备精准还原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高危、高难度场景。

恒点开发的国土资源监测XR数字融合工作站
国土资源监测XR数字融合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同步协作模式打破了学科壁垒,解决了国土资源监测传统教学中各干各活的割裂状态,真正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结语

技术终会迭代,但对绿水青山的守护初心,始终是资源环境教育的灵魂。AI+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为这份守护搭建了安全可靠的数字化实训场,让学子们练就守护生态安全的真本领。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