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Claude Code + Kimi + Zed 做Vibe Coding,效果出乎意料!
最近 Vibe Coding 用上了 Claude Code + Kimi + Zed 的组合。Claude 不是说不让咱用了吗,咋又用上了呢?Claude Code 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以终端形式运行的 Agent。另一部分就是背后支持运行的大模型,比如 Claude Code 自己默认的 Claude 系列模型。不只是 Claude Code,任何Agent都基本由这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最近 Vibe Coding 用上了 Claude Code + Kimi + Zed 的组合。
Claude 不是说不让咱用了吗,咋又用上了呢?
Claude Code 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以终端形式运行的 Agent。
另一部分就是背后支持运行的大模型,比如 Claude Code 自己默认的 Claude 系列模型。
不只是 Claude Code,任何Agent都基本由这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终端Agent,就好像人类的眼睛、手等各个器官,另一部分就是背后的大模型,就好像人类的大脑。
大脑负责思考、制定计划,眼睛、手等器官用来执行大脑发出的指令,并将信息再传递给大脑,循环这个过程,就能一次次的完成各种任务了。
图用即梦画的
Claude Code
我用的就是 Claude Code 的终端,也是手、眼睛这些器官。虽然 Claude Code 大模型是收费的,但是终端是开源免费的。实话实话,Claude Code 的工程能力做的还是非常好的,不用白不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嘛)。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anthropics/claude-code
使用下面这行命令即可直接安装。前提要保证本地安装了 Nodejs,版本在18以上。
npminstall -g @anthropic-ai/claude-code
安装完成后,在任意终端中输入 claude
即可启动 Claude。
比如你在准备在A目录创建一个项目,进入到 A 目录,然后执行 claude 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Kimi
这就是大脑,Claude 默认是要连接 Anthropic 账号的,但是有很多大模型也推出了匹配 Claude Code 的接口,比如智谱、Kimi。
今天要用到是 Kimi。
当然,不给 Anthropic 交钱,就要给 Kimi 交钱,这是省不了的。
进入Kimi开发者平台 https://platform.moonshot.cn/console/account ,最低充值50。
为什么最低是50呢?虽然免费赠送15块钱,但是如果你不充值的话,并发好像只有1吧,在 Claude Code 中会一直提示过载,没办法正常用。
充值50之后,并发就到50了,并且随着累计充值越多,并发也越高。
然后在 API Key 管理中创建一个 Key。
启动 Claude Code + Kimi
这里有个开源仓库专门用来干这个的,https://github.com/LLM-Red-Team/kimi-cc。
在终端输入如下命令,即可配置 Claude Code 走 Kimi 的接口。
bash -c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LLM-Red-Team/kimi-cc/refs/heads/main/install.sh)"
其实这个仓库还可以自动帮你安装环境,非常方便。
如果不用它也可以,执行以下命令,然后再执行 claude
就可以启动了。
exportANTHROPIC_BASE_URL=https://api.moonshot.ai/anthropic/
exportANTHROPIC_API_KEY=你的Kimi Api Key
其实原理就是把ANTHROPIC_BASE_URL和ANTHROPIC_API_KEY写入到环境变量中。
比如我用 MacOS,直接加到 ~/.bashrc
中就不用每次都输入一遍了。
启动出现下面的提示说明就成了。
选择Yes,然后可以看到 Overrides (via env) 字样,在这里能看到上面配置的URL 和 Key。
Zed
Zed 也是一个IDE,你大概率听说过。
官网:https://zed.dev/
之所以用 Zed,主要是因为它占的内存比较小,不像 VsCode、Cursor 动不动就好几个G。
本来 Zed 为 Claude Code 适配了插件,可以直接在右侧终端@文件、文件夹,还可以定位到当前正在编辑的文件。但是,好像只能搭配 Anthropic 账号的原始配置来用。
不过对于我来说都差不多,用 Claude Code 主要就是让它在后台默默干活的,也不会一直盯着。
不过有个 GUI 客户端看一下还是方便很多,我把终端移动到了右侧,在右侧终端中启动 Claude。虽然不能自动定位到编辑的文件,但是变化还是能看出来的。
而且在目录树中可以直接 Copy 一个文件或一个目录的绝对路径,复制后直接在右侧终端粘贴,可以精确控制读取、修改或创建哪些文件,也是挺方便的。
效果
我目前主要就是用来写 Nextjs 前端的,效果还是非常 OK 的,交互、UI 上的完成度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但是,效果也和实现的任务类型有关系,我看到有的人反馈和我差不多,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但也有人说效果不行,那可能正好做了某些不擅长的领域吧。
总之,就前端来说,再具体到 React 上,绝对是生产力工具。
费用
至于费用上呢,那就是纯纯的 Kimi 的费用了。
不像是订阅制的账号,每天有限额,如果想突破限额,就要额外花钱。
这种方式就是你用多少花多少的钱,用的时候花钱,不用的时候就不花钱。
正好在写一个项目,集中用了几天,50块钱用完了,又该充了。
算下来比上大学时候上网吧要贵,我算下来差不多是5块钱一小时吧。
不过效率确实高,这要是纯手写的话,能不能写出来是一回事,时间肯定是好几倍之多了。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