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接触测温:打破物理界限

  传统电陶炉通常采用热电偶或NTC热敏电阻等接触式测温方案,其原理是通过传感器与发热体表面直接接触以获取温度数据。然而,此类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大显著缺陷:其一为热传导干扰问题,接触式传感器会吸收部分热量,导致发热体表面温度分布不均,使得测量值与实际温度产生偏差,尤其在60℃以下的低温区间,这种误差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二为场景适应性差,电陶炉表面在烹饪过程中常会附着油污、水渍或因食物残渣形成凹凸不平的痕迹,导致接触式探头易被污染、松动甚至脱落,进而引发测温中断或数据失真,严重影响测温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红外测温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通过接收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能量,结合普朗克定律将辐射强度转换为温度值。这一设计彻底规避了接触式方案的物理限制:

  · 零干扰测量:传感器与发热体无直接接触,避免热传导对温度场的破坏,确保数据真实性;

  · 响应速度提升:毫秒级响应时间使传感器能实时捕捉温度突变,为快速控温提供数据支撑。

  二、智能化控制: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决策的范式革命

  传感器的价值不仅在于数据采集,更在于其与电陶炉控制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智能体系。通过三大核心功能,传感器重新定义了电陶炉的使用体验:

  1. 水开即停:节能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当传感器监测到水温达到沸点(100℃)时,会立即向控制系统发送断电信号。相比传统定时关火或人工干预方式,该功能可减少30%以上的无效加热时间,更加节能高效。同时,自动断电机制消除了因用户疏忽导致的干烧风险,将火灾隐患降低至零。

  2. 防干烧保护:多级安全防护网

  传感器通过设定双重温度阈值,构建起立体化安全防护:

  · 一级预警:当锅具离开或水量不足时,电陶炉表面温度快速上升至预设阈值-1时,传感器触发蜂鸣警报并降低功率至80%;

  · 二级保护:若温度持续攀升至预设阈值-2是,传感器发送信号中控立即切断电源,同时通过生态APP推送干烧警报至用户手机,实现“人-机-云”三级联动。

  三、高精度:赋能精准控温

  红外测温传感器在电陶炉烧水中尽显高精度特性。针对高端烹饪对水温的严苛要求,它能结合算法实现功率动态微调,以1%的功率步进精准控制发热盘输出,使锅具底部温度波动≤±2℃,避免温度骤升。在广东“虾眼水泡茶”场景中,传统电陶炉接触式测温滞后,常使水温超100℃破坏茶叶风味,而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实时监测,其MEMS热电堆技术的微米级传感单元,能精准捕捉“虾眼水”状态下水温的细微变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可实时修正环境温差带来的测温偏差;动态颜色补偿算法确保不同材质茶壶测温准确。如此,将水温波动范围控制在±2℃内,精准还原“虾眼水”效果,为烧水带来极致体验。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