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本质上更像一个需要被耐心引导、系统教育的“小朋友”。它拥有强大的计算与学习潜力,但缺乏对行业底层逻辑的认知,更不具备工业场景下的“常识”。同时,通用AI大模型因电力电子行业的封闭性与专业壁垒,难以产出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

PPEC Workbench 电力电子智能化开发平台,以图形化编程为核心突破点,创新性地将自身积累的行业经验与知识转化为AI可理解的框架,通过系统化架构与闭环验证,为行业提供了高可靠、低门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让 AI 在 PPEC Workbench 平台上像流水线工人一样,遵循 SOP(标准化作业流程)在每个工位标准化工作,从而实现了 AI 在该领域从“可用”到“好用”的关键跨越。

一、数字电源行业的封闭性困境

AI 模型的训练高度依赖大规模、高质量且标准化的数据支撑,然而数字电源行业长期以来呈现出技术隔离、碎片化应用场景,以及企业间的数据壁垒问题——这些痛点直接导致通用 AI 大模型无法有效获取和学习行业知识,不能为行业的高质量设计研发工作提供有效支撑,给 AI 技术在行业内的落地应用构筑了天然屏障。

二、AI 技术在行业应用问题

数字电源开发中,编程环节至关重要。传统开发方式通常需要开发者手动编写大量代码并进行繁琐的调试,过程复杂且效率较低。

目前通用 AI 虽然能够自动生成代码,但直接将生成的代码应用于数字电源时,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1、脱离行业逻辑,方案 “不可用”

编程逻辑与电力电子原理脱节。通用 AI 无法理解电源控制核心逻辑,生成的代码常出现“致命错误”,直接导致方案失去应用价值。例如在 PID 控制程序中,混淆增量式 PID 公式的误差系数权重,导致电源输出电压波动超标等。

2、认知局限,无法应对系统性编程需求

电源编程需兼顾多模块协同(如预充电、软启动、故障保护的时序联动等),通用 AI 模型仅能生成单一功能代码,却无法协调各模块逻辑关系,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而全局失衡”的困境。例如在多拓扑级联电源编程中,AI 生成的单一拓扑控制代码,会忽略级联系统的能量传递时序,导致整体程序运行时出现逻辑冲突。

3、脱离实践,无工程经验与实用性

AI 缺乏工业场景的工程经验,生成的方案往往“理论可行、实际不可用”。电力电子编程需严格匹配芯片架构(如 DSP、 ARM 的寄存器配置、Risc-V 的指令集)与硬件接口,通用 AI 生成的代码多为“通用模板”,无法直接烧录到实际硬件中,反而增加后续调整工作量。例如在电机控制项目中,由 AI 生成的代码不能精准适配芯片的 PWM 输出引脚,实际硬件运行时电机无法正常启动,还需重新调整代码。

三、PPEC Workbench 为数字电源行业AI赋能

AI 的能力边界由行业“教什么”决定。森木磊石通过在数字电源领域十几年的深耕,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知识和工作流程,从 AI 导师的角度出发,以图形化编程为核心突破点,打造并推出 PPEC Workbench 电力电子智能化开发平台。

平台以图形化编程破局开发难题,引入 AI 作为编程助手,把“降本、提效、提质”一次打通:既让 AI 真正贯穿电力电子研发全流程,在高可靠性领域完成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又以低门槛、标准化的智能方案重塑研发范式,推动研发模式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演进。

1、图形化编程,降低研发门槛

平台将编程工作流模块化,构建了一系列电源系统设计组件(如 PID、状态机、Modbus)、基础变量/常量组件以及基础运算组件(含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位运算等)。通过平台的流程控制组件,这些模块可以进行组合和连接,从而实现图形化编程。

这种直观的图形化算法编程界面使工程师只需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将模块化组件进行连接与组合,即可快速搭建所需的控制逻辑,而无需深陷底层代码的编写。这不仅降低了对专业编程经验的依赖,也使工程师能够更专注于电源设计本身的核心工作。

2、系统性问题拆解,实现精准设计

与传统 AI 逐行生成底层代码(易导致复杂工程臃肿出错)的方式不同,PPEC Workbench 平台中 AI 的应用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一方面,AI 能依据组件的接口规范自动生成代码,补充组件库中未预设的功能。既充分发挥了 AI 生成代码的优势,又保障了输出方案的整体一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图形化平台的结构化限制下,AI 对数字电源代码功能的理解更为准确,生成的代码可用性更高,真正实现了通过 AI 对话式编程生成完整且可用的数字电源控制程序。

此外,借助 AI 智能体的设计能力驱动全流程智能设计,显著提升了复杂系统设计的效率与质量水平。

3、闭环验证,方案生成即可用

平台集成逻辑仿真验证及多维度可靠性评估,通过构建“设计-生成-测试-迭代”的闭环反馈机制,确保每一个 AI 生成的方案都经过严格的标准符合性验证与边界条件测试。

该验证体系使 AI 输出的每个模块均达到工程应用标准,真正实现‘生成即可用’的工程化目标,大幅降低了人工校验和后期返工成本。

4、硬件适配面广,无替代成本

平台构建了开放式的硬件支持体系,全面兼容自研 PPEC 数字源控制芯片、主流厂商芯片(ST、TI、GD等)以及模组、板卡等多种硬件形态。

这种广泛的适配性让 AI 能力能够无缝接入现有硬件体系,大幅降低了应用门槛和实施成本。企业无需重构现有硬件体系,即可引入 AI 辅助设计能力,极大降低了技术迁移成本与集成复杂度,为智能开发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基础支撑。

PPEC Workbench 电力电子智能化开发平台本质上是一个“行业经验驱动的 AI 辅助系统”,其核心追求并非AI的自主性,而是强调可控性与可用性。这种“行业积累赋能 AI”的模式,确保了 AI 应用的低门槛、高可靠性和系统稳定性,为数字电源行业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智能化路径。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