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善于做重复、结构化、高并发的计算与模式识别;但在复杂系统设计、跨团队协调、含糊需求的决策场景里,人类的判断、经验和沟通,短期内还难被完全替代。

AI 真能做的事(实在、好用的那类)

  • 自动化脚本与日常运维:日志分析、告警聚合、批量配置下发这类重复工作,AI/自动化工具能大幅提速;

  • 故障定位辅助:基于历史工单与时序数据的根因提示,缩短排障时间;

  • 文档与代码生成:生成基础配置模板、接口示例、运维文档,降低入门门槛;

  • 智能监控与预测:结合模型提示可能的容量瓶颈或硬件衰退趋势(作为参考依据)。

AI 做不到(或者说不该单独做)的事

  • 跨域沟通与协调:IT/OT 间常有利益、优先级和风险权衡,这需要沟通、谈判与妥协;

  • 系统设计与架构判断:涉及业务理解、法规合规与长期维护成本的整体设计,单靠模型输出难以承担责任;

  • 应急决策与伦理判断:关键时刻的取舍(比如切断某条链路影响业务)需要人为决策与责任承担。

IT 从业者该如何与 AI 合作?(实用建议)

  • 学会把“重复事”交给工具:把脚本化、规则化的工作用自动化平台或AI辅助完成,腾出时间做价值更高的事;

  • 提升跨域能力:补 OT 基础(PLC、工业协议)和安全意识,成为能在 IT 与现场间桥接的人;

  • 增强系统化设计能力:学架构、学风险评估、学运维治理,这些是 AI 暂时替代不了的软技能;

  • 拥抱可解释的 AI:使用模型时要求可审计、可回溯,别当黑盒。

纵横智控的实践视角:IT+OT 融合商能做什么

作为 IT+OT 融合商,纵横智控把网关、边缘计算与管理平台当成“人+机”的协作平台:

  • 通过工业网关把现场数据可靠接入,先在边缘做预处理与简单规则判断,降低误报;

  • 把 AI 的结果变成可执行的运维工单或建议,让工程师快速验证并决策,而不是盲目执行;

  • 提供可视化运维与审计工具,确保自动化操作有责任链,便于回溯与合规。

换句话说,我们把 AI 作为助力,而不是替代,目标是让工程师把时间花在更值钱的事上。

结语:别担心被“取代”,要担心被“落下”

AI 会把低价值、重复的工作吞掉,也会带来新的工具与方法论。对 IT 从业者来说,最稳的策略是:学会用 AI,提升跨域与系统化能力,参与策略与设计。这样你不是被替代的对象,而是被赋能的少数人。纵横智控愿做那个把工具、数据和流程连起来的助推器,和你一起把“自动化”变成“可控的生产力”。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