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PA厂商做智能体有哪些优势?

近两年,随着大模型的火爆,智能体(Agent)也成为AI领域的高频热词。乍一看好像又是新概念,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在国内最早切入这一赛道的,除了原生大模型和智能体厂商之外,还有一类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阵营——RPA厂商。

相比于单纯依赖大模型驱动的发展路径,RPA厂商则更早地关注“智能”和“执行”的结合,这也使得RPA厂商在智能体赛道中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

RPA为什么会拥有做智能体的天然优势?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智能体想要真正跑起来,光有“大脑”还不够,还得有负责执行的“手脚”。大模型负责思考、推理、决策和分析,但在执行层面,常常缺乏可靠和稳定的抓手;而大家都知道,RPA的核心价值和优势就在于跨系统、非侵入式的自动化执行能力,这恰恰可以完美解决智能体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流程跑通和实现闭环的关键。

因此,RPA厂商做智能体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执行力强。大模型负责思考,RPA负责执行,两者结合才能让智能体真正闭环。

第二,有深厚的行业知识沉淀,比从零切入的AI公司更懂流程。RPA厂商常年在金融、制造、政务等领域打磨业务流程,积累了大量行业Know-How,更容易理解场景需求。

第三,准确率高。RPA的验证机制和规则引擎,可以保证其在执行时的准确程度,大幅降低风险,有效规避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在金融合规等强监管场景尤其重要。

二、国内企业级智能体平台的RPA厂商都有哪些

1、金智维(Ki-AgentS智能体平台)

金智维是从RPA切入智能体的典型代表。它推出的 Ki-AgentS 平台,深度融合了RPA的流程自动化能力与大模型的认知决策能力,组合成一种“认知+执行”的架构,相当于给RPA装上了“大脑”。优势是通过RPA的执行验证机制,可以规避大模型常见的“幻觉”问题,在金融合规等强规则场景下错误率低于0.05%。

据悉,Ki-AgentS已经率先在金融行业进行部署,同时,由于金智维有深厚的行业服务经验,沉淀了除金融外的制造、政务等多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库,通过打造企业垂直大模型,使得Ki-AgentS的实用性更强,专业度和准确性更高,实现“智能可用、安全可信、行为可控”的效果。

Ki-AgentS应用场景案例:

(1) 银行流水智能分析:精准识别交易信息、标注异常行为,并定向分发报告,大幅缩短分析时间,提升效率与合规性。

(2) 自媒体平台智能舆情监控:识别负面情绪及敏感词, 生成结构化风险报告,实现跨平台舆情实时感知与预警,提升公司声誉风险防控效率。

(3) 信用债主体内部信评报告生成:下载并解析数据,深度提取区域经济、财务指标等关键信息,自动生成结构化内部信用评级报告,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与合规可控。

(4) 企业微信群质检:识别敏感词、负面情绪及违规言论,生成结构化风险报告,并实时预警重大合规问题,提升公司群聊合规管理效率。

2、艺赛旗

艺赛旗以数据处理技术起家,在RPA行业属于较早的一批厂商。在智能体探索上,艺赛旗将大模型能力嵌入到流程引擎中,提升智能化决策和多模态理解能力,整体路线是通过行业场景逐步深化,打造“懂业务、能执行”的行业助手。

3、弘玑 Cyclone

作为国内较早的RPA厂商,弘玑在企业自动化方面沉淀多年,近几年也在尝试与大模型结合,打造“分析+执行”一体化的行业智能体。它的技术特点是对流程复杂度和系统兼容性的处理能力较强,例如,在能源领域,可以用于智能化运维和数据分析。

4、来也科技

来也科技在“超自动化”概念的推动下,将RPA与对话式AI、低代码平台深度结合,重点在客服和运营场景,智能体的方向也围绕提升效率展开。

可以预见,随着行业需求越来越具体,RPA厂商将在智能体赛道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举报/反馈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