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技术思维与业务思维的区别,指出技术思维以"技术落地"为核心,而业务思维以"商业价值"为核心。随着AI发展,技术实现门槛降低,技术人的核心价值从"如何实现"转向"定义问题"。AI时代,清晰描述需求比技术实现更重要,技术人需要转变思维,专注于问题定义和需求描述,而非陷入技术细节。这种"vibe coding"模式让开发者能更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氛围"中,而非代码细节。


什么是“技术思维”?出现“技术思维”是为了与“产品思维”区分开来。

要讲清“技术思维”,先讲清“技术思维”与“产品思维”的差异。

技术思维和业务思维的核心区别,在于思考的 “起点” 和 “终点” 不同

技术思维以 “技术落地” 为核心,解决 “如何实现”;

业务思维以 “商业价值” 为核心,解决 “为何要做” 和 “做了有啥用”。

二者的差异可从 4 个关键维度清晰区分:

对比维度 技术思维 业务思维
核心目标 实现功能、保障稳定、控制技术成本 创造价值(盈利 / 用户增长 / 降本)、满足需求
思考起点 “需求 / 问题” → 思考 “技术上能否实现、怎么实现” “用户 / 市场” → 思考 “用户需要什么、能带来什么收益”
决策依据 技术可行性、效率、安全性、可维护性 投入产出比(ROI)、用户反馈、市场竞争
典型误区 沉迷技术细节,忽略 “做的东西是否有用” 空想需求,忽略 “技术能否落地、成本是否可控”

举个具体例子:开发一款 “外卖平台优惠券功能”

  • 技术思维会想:“优惠券规则(满减 / 折扣)怎么用代码逻辑实现?怎么避免刷券漏洞?用户领券数据存在哪个数据库更安全?”
  • 业务思维会想:“发优惠券是为了拉新用户还是促老用户复购?优惠券面额定多少能让用户愿意下单,又不亏太多?发券后能提升多少订单量?”

看了上面的描述,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所谓技术思维,就是遇到问题或需求时,先想 “这事儿技术上能不能做到”,再拆成一步步能落地的技术步骤,最后选个 “稳、快、省” 的方案把它实现的思考方式 —— 核心是 “把想法变成能用的技术结果”。侧重于如何更好地实现。

为什么AI时代,就可以放下“技术思维”了?

看下现在实现需求的过程,你就过程了。

需求:

需要开发这样一个功能,想知道上海市各高中的录取分数情况,考上C9、985、211学生的分布情况。本次聚集这些高中:上海四校、八大、市重点、闵行区重点。

数据来源可以从搜索引擎上搜,也可以通过在豆包网站

https://www.doubao.com/chat/ 上使用 两个问题来分两步查看:

学期+学校+录取分数、学生来源。

学期+学校+C9、985、211入线率。

学期取最近5年的,2025年,2024年,2023年,2022年,2021年

如果从豆包上找数据,搜索数据示例

2025年上海 中学录取分数及学生来源

2025年上海 中学C9、985、211入线率

最后再预测下各个学校2026年的中考的录取分数线。

是不是很复杂。不仅要梳理数据,还要解析并把数据存起来,还要分析。。。

是的,这个需求其实挺复杂的,如果想做得能用需要至少7+人天的工作量。

有了AI,就可以这样开发。以TRAE为例:

开发到RUN起来,耗时没有超过10分钟。

有个细节你观察到了没有,中间没有技术人员讨论技术方案,没有技术人员写代码。

这个过程没有了:“先想 “这事儿技术上能不能做到”,再拆成一步步能落地的技术步骤,最后选个 “稳、快、省” 的方案把它实现” 。

这项工作,AI已经可以又好又快地完成了。

当AI让“技术实现”的门槛越来越低,作为技术人的核心价值,便从“如何实现”转向了“定义问题”。

在AI时代,如何给AI描述清楚需求才是一个关键。

你觉得对吗?

Part1:

TRAE给的技术实现方案:

#!/usr/bin/env python3

安装依赖

pip install playwright pandas numpy matplotlib seaborn scikit-learn openpyxl

使用说明

  1. 1 运行脚本 :
python shanghai_school_scraper.py

Part2:

感谢 Vibe Coding,又撸完上线一个新服务 又撸完上线一个新服务:UnifiedTTS,为需要接入多供应商TTS能力的开发者构建的统一API接口。

为什么要做这个?

因为自己的其他应用需要接入多个供应商的TTS

公众号:程序猿DD感谢 Vibe Coding,又撸完上线一个新服务

Part3:

Vibe Coding

「vibe coding」这个概念最早就是由Karpathy提出的。简单说就是通过对话让LLM编写代码,而你只需要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同时忽略生成的代码细节。用Karpathy大神的话说就是,「我只是看到东西,说出东西,运行东西,复制粘贴东西,而且大部分情况都奏效。」

新智元,公众号:新智元Karpathy带火「Vibe Coding」!YC证实:1/4新初创,95%代码全由AI生成

零基础如何高效学习大模型?

你是否懂 AI,是否具备利用大模型去开发应用能力,是否能够对大模型进行调优,将会是决定自己职业前景的重要参数。

为了帮助大家打破壁垒,快速了解大模型核心技术原理,学习相关大模型技术。从原理出发真正入局大模型。在这里我和鲁为民博士系统梳理大模型学习脉络,这份 LLM大模型资料 分享出来:包括LLM大模型书籍、640套大模型行业报告、LLM大模型学习视频、LLM大模型学习路线、开源大模型学习教程等,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全套视频教程】

教程从当下的市场现状和趋势出发,分析各个岗位人才需求,带你充分了解自身情况,get 到适合自己的 AI 大模型入门学习路线。

从基础的 prompt 工程入手,逐步深入到 Agents,其中更是详细介绍了 LLM 最重要的编程框架 LangChain。最后把微调与预训练进行了对比介绍与分析。

同时课程详细介绍了AI大模型技能图谱知识树,规划属于你自己的大模型学习路线,并且专门提前收集了大家对大模型常见的疑问,集中解答所有疑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耕 AI 领域技术专家带你快速入门大模型

跟着行业技术专家免费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相信跟着学习下来能够对大模型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也能真正利用起大模型,从而“弯道超车”,实现职业跃迁!

图片

【精选AI大模型权威PDF书籍/教程】

精心筛选的经典与前沿并重的电子书和教程合集,包含《深度学习》等一百多本书籍和讲义精要等材料。绝对是深入理解理论、夯实基础的不二之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I 大模型面试题 】

除了 AI 入门课程,我还给大家准备了非常全面的**「AI 大模型面试题」,**包括字节、腾讯等一线大厂的 AI 岗面经分享、LLMs、Transformer、RAG 面试真题等,帮你在面试大模型工作中更快一步。

【大厂 AI 岗位面经分享(92份)】

图片

【AI 大模型面试真题(102 道)】

图片

【LLMs 面试真题(97 道)】

图片

【640套 AI 大模型行业研究报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I大模型完整版学习路线图(2025版)】

明确学习方向,2025年 AI 要学什么,这一张图就够了!

img

👇👇点击下方卡片链接免费领取全部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抓住AI浪潮,重塑职业未来!

科技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英特尔等巨头近期进行结构性调整,缩减部分传统岗位,同时AI相关技术岗位(尤其是大模型方向)需求激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正变得炙手可热。

行业趋势洞察:

  • 转型加速: 传统IT岗位面临转型压力,拥抱AI技术成为关键。
  • 人才争夺战: 拥有3-5年经验、扎实AI技术功底真实项目经验的工程师,在头部大厂及明星AI企业中的薪资竞争力显著提升(部分核心岗位可达较高水平)。
  • 门槛提高: “具备AI项目实操经验”正迅速成为简历筛选的重要标准,预计未来1-2年将成为普遍门槛。

与其观望,不如行动!

面对变革,主动学习、提升技能才是应对之道。掌握AI大模型核心原理、主流应用技术与项目实战经验,是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职业跃迁的关键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1 为什么分享这份学习资料?

当前,我国在AI大模型领域的高质量人才供给仍显不足,行业亟需更多有志于此的专业力量加入。

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份精心整理的AI大模型学习资料,无偿分享给每一位真心渴望进入这个领域、愿意投入学习的伙伴!

我们希望能为你的学习之路提供一份助力。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也欢迎交流探讨,我们乐于分享所知。

*02 这份资料的价值在哪里?*

专业背书,系统构建:

  • 本资料由我与鲁为民博士共同整理。鲁博士拥有清华大学学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人工智能领域造诣深厚:

    • 在IEEE Transactions等顶级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超过50篇
    • 拥有多项中美发明专利。
    • 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奖项)。
  • 目前,我有幸与鲁博士共同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容实用,循序渐进:

  • 资料体系化覆盖了从基础概念入门核心技术进阶的知识点。

  • 包含丰富的视频教程实战项目案例,强调动手实践能力。

  • 无论你是初探AI领域的新手,还是已有一定技术基础希望深入大模型的学习者,这份资料都能为你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路径和宝贵的实践参考助力你提升技术能力,向大模型相关岗位转型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抓住机遇,开启你的AI学习之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