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让我猜猜你的日常:是不是刚交上去一张“堪称完美”的设计稿,转身就陷入了和开发同事的“史诗级辩论”?“这个动效不好实现”、“你这1像素的边距逼死我了”、“这个渐变到底是什么色号?”……😫

心好累,对不对?感觉自己呕心沥血的创意,总是在代码的世界里“魂飞魄散”。作为在海外和各种工程师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设计师,我告诉你,别再傻傻地当个“画图工”了!现在,我们可以用AI让设计稿自己“开口说话”,直接告诉开发“我该长成什么样”!

下面这套Adobe XD + AI的“黑科技”玩法,绝对能让你在团队里的地位飙升。赶紧点赞收藏,不然等别人都学会了,你还在会议室里吵得口干舌燥!

核心玩法:三步走,让你的设计稿“活”起来!

整套流程的核心,就是把你的静态设计图,变成一个能交互、会响应、甚至能“自我介绍”(生成代码)的超级原型。

第一步:召唤你的“7x24小时灵感插画师”——Adobe Firefly

一个好界面,总缺那么几张画龙点睛的配图。以前要么自己画到头秃,要么去素材库里大海捞针。现在,直接跟Firefly许愿就行!

  • 想要图标? 告诉它:“给我一套金融APP的图标,极简线条风,蓝金配色,UI元素”。

  • 想要插画? 告诉它:“画一个可爱的机器人帮用户分析数据,扁平风,柔和的马卡龙色系”。

Firefly这位插画师,不仅出图快,风格还拿捏得死死的。有了它,你等于拥有了一个无限的、风格统一的视觉素材库。

第二步:搭建一个“活”的UI沙盘——Adobe XD

有了素材,我们就在XD里“排兵布阵”。但别只满足于拖拖拽拽画个样子,我们要让它“动”起来!

  • 用“组件”状态变魔术: 把按钮、卡片都做成“组件”,然后给它加上“悬停”、“点击”等不同状态。这样,你就能模拟出最真实的交互反馈,而不是干巴巴地说:“这里鼠标放上去会变色”。

  • 用“响应式调整”预演未来: 开启这个功能,随便拖拽画板的边缘,看看你的设计在手机、平板、网页上会不会“散架”。提前发现问题,总比等开发做出来再说强!

第三步:启动你的“一键翻译机”——Anima插件

这是最骚的一步,也是能让开发同事对你刮目相看的“杀手锏”!Anima这个插件,能把你的“设计语言”直接翻译成“开发语言”。

  • 从“看起来像”到“用起来像”: 你可以用Anima给设计稿加上真实网页才有的“响应式断点”,嵌入可播放的视频,甚至做出能输入文字的表单。

  • 交付一个“活网站”,而不是一张图: 最后,你直接生成一个URL链接丢给开发。他打开一看,不仅能像真实网站一样交互,还能直接查看CSS代码、下载切图。对于很多标准模块,生成的代码甚至可以直接用!

想象一下,当别人还在交付一堆标注复杂的图片时,你已经给出了一个“活”的产品雏形。这,就是降维打击!

【独家咒语】三段让UI/UX更出彩的英文提示词

想让AI给你打工打得更漂亮?这三段专门为UI/UX定制的“咒语”,赶紧拿去用!

  1. For a Sleek SaaS Dashboard: UI elements for a data analytics dashboard, glassmorphism style, translucent panels with soft blurred backgrounds, glowing neon data charts, minimalist icons, dark mode, futuristic, clean interface design, Behance UI/UX. --ar 16:9

  2. For a Friendly Mobile App Onboarding: A charming 3D character waving hello, for a mobile app welcome screen, claymorphism style, soft shadows, pastel color palette (lavender, mint green, baby pink), friendly and inviting, rendered in C4D and Redshift, trending on Dribbble. --ar 9:16

  3. For an Abstract Website Hero Background: Abstract background for a tech website hero section, beautiful swirling gradients of purple and teal, subtle geometric patterns, dynamic flowing lines of light, premium and elegant feel, high resolution, digital art. --style raw --s 500

扩展玩法:打造你永不过时的“设计乐高库”

这套流程的终极形态,是打造一个能和代码库实时同步的“活”设计系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设计乐高”仓库。你用AI和XD设计好每一块“乐高积木”(组件),然后用Anima告诉系统,这块积木在代码世界里长什么样。从此,设计师更新了“积木”的造型,工程师的“积木”也会自动更新,完美同步,永不“打架”!

之前在“Innovatec Solutions”这家快节奏的创业公司,我们就因为设计和开发的矛盾,项目差点黄了。开发觉得我们的设计太花哨,实现起来费时费力,眼看上线日期就要到了,大家在会议室里几乎要吵起来。

当时我顶着压力,把自己关了一下午。幸好,我一直坚持使用超过4400名海内外设计师信赖的 University of Marist 正版Adobe订阅,这让我可以无缝使用XD和最新的Firefly AI功能(多说一句,有别于代购的个人全家桶订阅,个人订阅因为支付方式等种种原因被风控时,全家桶的订阅会被取消(并且不退款,太惨了),企业订阅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当订阅出现风控问题时,重新加入企业就可以重新获取订阅,不仅方便,更得到了保障。)。这种整合的生态系统,加上强大的第三方插件支持,才是我能快速提出并执行这种跨领域解决方案的底气。

我用Anima把静态设计稿变成了“活”的网站原型,然后直接把链接甩到了群里。我记得我们那个平时最爱挑刺的前端大佬,点开链接后沉默了足足五分钟,然后就在群里打出两个字:“牛逼”。因为那个原型,已经把他最头疼的界面布局和交互逻辑全都搞定了。

结果?我们不仅准时上线,那次之后,我在团队里说话的“分量”都不一样了。

最后,聊点掏心窝子的

姐妹们,这个时代,设计师的价值早就不是画几张漂亮的图了。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不能推动产品落地。

学习今天这套工作流,不是为了让你去抢开发的活儿,而是为了让你拥有和他们“同频对话”的能力。当你交付的不再是“想法”,而是一个近乎完整的“产品”时,你就不再是一个流程上的执行者,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架构师”。

所以,别再只低头画图了,抬头看看技术发展的方向,用这些新工具武装自己,去做那个在团队里无可替代的人吧!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