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手动整理收藏夹了!我用AI搭了个导航网站,效率提升200%!
【告别收藏夹混乱!】我受够了在无数书签里“考古”,于是用AI神器Claude,仅半个月就开发出「ToolHub工具库」。一个网站收录上百款精选工具,分类清晰、随用随找。从此,你只需收藏这一个网址就够了!
大家好,我是顾北,专注于 AI 应用探索与副业实践,长期关注 AI 技术趋势、实用工具以及Github线索探索。
今天我们不聊别的,我先问大家个问题:大家的浏览器收藏夹,还好吗?
反正我的,早已经阵亡了。
它现在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垃圾场,塞满了”稍好就看“的各种干货、”绝对有用“的工具(AI工具、提效工具等等)还有”万一能用上“的资源。但是结果呢?
书签里面套书签,文件夹里面套文件夹,名字倒是起的一个比一个宏伟,从“学习资料”到“生产力MAX”。真的到要找某个工具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是两眼一抹黑,得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链接里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
我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对着收藏夹的书签一个书签一个书签的找,本来10秒能找到的东西,硬是被我找几分钟,有时候甚至就默默的打开百度,重新搜索一遍。
那一刻我当时就觉得,收藏的这玩意儿,留着有啥用?
这是我Edge 浏览器的收藏夹内容,真的是,标签、文件夹都混乱在一起,这要找到猴年马月。
我受够了,所以,我办了它!
我一直希望有这么一个地方:
它干净、整洁,汇集了我需要的所有工具。我不用再记忆“那个图片压缩网站叫啥来着?”,也不用在收藏夹里“考古”。
我只要打开一个链接,就能通过分类或搜索,三秒内找到我想要的任何工具。
于是,我花了半个月的业余时间,从0到1,搞出了这个网站——ToolHub (顾北工具库)。
网址私信我获取
大家可以先去体验一下,后面我再讲故事。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内味儿了?
上百款精选工具,覆盖开发、设计、AI、办公等多个领域。从此,你只需要收藏我这一个链接,就可以跟那个臃肿的收藏夹说拜拜喽!
坦白局:我没有爆肝,我开了“外挂”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半个月撸个网站,这哥们头发还健在吗?”
哈哈哈,放心,发量还很感人。
因为这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秘密武器,也是我的好大哥,就是大名鼎鼎的 AI 编程助手——Claude Code。
整个过程,更像是我跟一个顶级程序员在“结对编程”。我提需求,它写代码;我做规划,它来执行。这种感觉,大家细品再细品,真的太特么NB了。
第一步:先当好“产品经理”角色,再谈代码
我并不是简简单单直接一句话描述需求,让它直接给我写出个网站了,而是像一个真正的项目经理一样,把整个开发流程都规划得明明白白。
我先找Gemini 2.5 Pro 或 GPT 5 来探讨需求,帮我一起写一份详细的《ToolHub - 工具导航平台需求文档》,把项目背景、核心功能、技术选型、甚至商业化构想都写了进去。
第二步:项目拆解,让AI“指哪打哪”
紧接着,我创建了一份精确到天的《项目实施计划》,细化到各个分支中,把”环境搭建“、“组件开发”、“后台管理”等任务统统拆解成细小模块,然后一项一项地让我的秘密武器 Claude Code 帮我实现。
真的,就跟指挥一个兵团作战一样,目标明确,指哪打哪。兄弟们,冲呀,哈哈哈😀
我用 Claude Code 的心得,以及那些差点坑死我的细节
跟着 AI 一起写代码,爽是真的爽,但是坑也不少,也是应了网友那句话,”AI写着写着就堆成屎山代码了“。经过和这个项目的打磨,我总结出了4点黄金法则,分享给大家,绝对能让你在”人机写作“的路上少走90%的弯路。
法则一:你是“建筑师”,AI是“超级施工队”
大家在使用 AI vibe Coding 的时候,千万不要把 AI 当成神,如果上来就说”给我盖个故宫“,它绝对会懵逼,想想看,AI 也和人一样。
首先要说的是,大家必须要有自己清晰的蓝图,想清楚要盖怎么样的房子,换句话说,也就是你的需求文档。AI 的强大在于执行力,而不在于它的创造力。大家必须要明确的告诉它,你的网站要什么样的功能、长什么样、用什么技术等。蓝图越清晰,AI 建出来的楼才越稳固。
法则二:学会“精准施令”,而不是“随口说说”
在和 AI 沟通的时候,本质上是写 Prompt。模糊的指令只会得到垃圾的代码。
举个例子,在使用的时候大家不能说:
”给我做个登录功能“
而应该说:
”使用 Vue 3 和 TypeScript,创建一个登录组件。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前端使用 SHA-256 加盐进行哈希,然后将哈希值发送到验证接口。登录成功后,将 token 存入 localStorage,并设置24小时过期。同时,为 /admin 路由添加导航守卫,未登录用户自动跳转到登录页。“
模板:”使用什么技术、需要实现什么功能,功能如何实现。。。。“
看到区别了吗?细节、流程、技术栈,一个都不能少。你给的信息越精确,它返回的代码质量就越高。
法则三:“信任,但必须验证!” AI 写的代码真不一定安全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条!只要体会过就知道有多么的重要了。
AI 是一个学霸,但是偶尔也会”想当然和瞎糊弄“。在这次开发中,我就抓到了好几个它留下来的”安全漏洞“。
比如,最开始它给我生成出的管理员密码,明目张胆的写着 admin123
,我当时就惊了,这要是直接上线,后台不就成了”公共厕所“了嘛?
还有它生成工具ID的时候,用了 Math.random()
,这在数据量大的时候极有可能产生冲突。
幸好我留了一手,专门搞了个《代码审查清单》,把所有关键的代码都过了一遍,最终用 crypto.randomUUID()
这种加密级安全的方案替换了它。
要说AI 是怎么瞎糊弄的,我可是深有体会,在代码写好之后,它写的代码本身就有问题,然后我让它测试,它测试两边都不通过后,在第三遍的时候,突然就测试通过了,好家伙,第三次这么顺利,显然我是有些不相信的,我打开代码一看,我靠,给我模拟数据通过测试用例着呢,这要是上线,岂不是。。。。。
所以说,请大家一定记住,AI 负责效率,你负责质量和安全。 代码审查,是人机协作中绝对不能省略的环节!
法则四:拥抱“对话式编程”,享受迭代的乐趣
别指望AI能够给你一次性生成完美代码,我体验下来后,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不可能,多多少少都要调试更改一下。在和 AI 写作,是一个不断“对话”和“迭代”的过程,也是大家常听到的 “Vibe Coding” (感觉式编程)。
我: “先给我搭个工具卡片的框架。”
AI: (秒出代码)
我: “不错,现在给它加上响应式布局,在手机上要变成单列。”
AI: (更新代码)
我: “再加个鼠标悬浮的动画效果,要柔和一点。”
AI: (再次更新)
看到了吗?就像和一个脾气超好、技术超牛的同事聊天一样,你不断提出新想法,它不断帮你完善。这个过程,真的会上瘾。
最后,这个网站,从一个困扰我许久的想法,到最终上线,并获得第一批245位独立访客的访问,前后只用了15天。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它验证了一个我坚信的观点:AI 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个体赋能”工具。 它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想法,变得触手可及。
当然,ToolHub
现在还只是个V1.0版本,肯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和这个小网站对你有点帮助,那就拜托点个赞、点个在看、再转发给你的朋友们吧!这对我的持续创作是最大的鼓励!
感谢大家的阅读!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