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训推一体机
本文汇总了市面上几款支持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的训推一体机产品,包括宝德-OpenEuler、华为FusionCube A3000、天翼云息壤和飞腾AI等型号。通过对比表格详细展示了各产品在核心硬件、算力表现、支持模型、软件框架等方面的关键参数,并分析了各自的主要优势和适用场景。文章还提供了选购建议,从性能成本、自主可控、部署便捷性、功能扩展性等维度给出指导,最后提醒用户注意明确需求、进行测
·
目前市面上有几款性能不错且特点各异的训推一体机,它们大多都能很好地支持 DeepSeek 等主流大模型。
下面我用一个表格为你汇总主要推荐设备及其核心参数,方便你快速了解:
特性维度 | 宝德-OpenEuler DeepSeek一体机 | 华为FusionCube A3000 DeepSeek版 (Ultra满血版) | 天翼云息壤智算一体机 (DeepSeek版) | 飞腾AI训推一体机 (4U8卡) |
---|---|---|---|---|
核心计算硬件 | 单机8张华为Atlas 300I Duo推理卡 | 2个华为Atlas 800I A2推理服务器 (鲲鹏920 + 昇腾AI处理器) | 支持GPU/NPU/FPGA等多种AI芯片动态适配 | 飞腾腾云S5000C-E处理器,支持8-10张国产或国外主流AI加速卡 |
典型算力表现 | 单机吞吐量最高321 tokens/s (DS-671B INT4) | 处理速度671B: 1911 token/s | 支持千亿参数模型单卡高效推理,时延毫秒级 | 轻松输出2.5 PFLOPS以上算力 |
支持模型 | 完美支持DeepSeek 671B及蒸馏模型 (如Qwen-32B) | 深度适配DeepSeek V3 & R1及蒸馏模型 | 与DeepSeek-R1/V3大模型深度协同优化 | 全面兼容DeepSeek满血版与蒸馏版全系列及QWen2.5、LLama3.2等主流大模型 |
内存与存储 | 未明确详细配置,但强调CPU与NPU指令级协同 | 未明确详细配置 | 采用分布式存储与RDMA高速网络,构建PB级数据处理能力 | 未明确详细配置,但产品具有强劲算力、极致扩展、优化设计、高速互联等特点 |
网络连接 | 未明确详细配置 | 未明确详细配置 | 未明确详细配置 | 未明确详细配置 |
软件与框架 | 融合vLLM、MindSpore与昇腾自定义算子,MoE和量化计算优化 | 使用华为ModelEngine AI平台,支持DeepSeek大模型“一键部署” | 内置“训推用”全链路工具平台,支持模型训练、微调、部署全流程 | 兼容主流开源大模型及行业垂直大模型,完善开发工具链 |
主要优势 | 极致性价比 (约30万),单机部署,降低中小企业AI门槛 | 华为全栈AI解决方案,软硬件深度集成 | 五维满分认证 (IDC评估),全栈国产化,卓越的训推用一体模式 | 全栈国产化,灵活适配多种AI加速卡,支持云边端一体化 |
适用场景 | 中小企业低成本享受顶级AI算力,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推理 | 政企、金融、互联网等需要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部署和私有化部署的场景 | 政企、医疗、金融、科研等领域,对数据安全、自主可控及高性能有严格要求的场景 | 政企用户快速部署,数据中心及边端实时推理,支持自主可控需求 |
💡 如何选择训推一体机
选择哪款一体机,主要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预算和对技术路线的偏好。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
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 如果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运行超大模型(如DeepSeek 671B)的能力,宝德-OpenEuler DeepSeek一体机 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 如果预算相对充足,且看重企业在AI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和全栈解决方案,华为FusionCube A3000 值得考虑。
-
自主可控与安全性:
- 如果对国产化、自主可控有严格要求,或者身处政务、金融、医疗等对数据安全敏感的行业,那么天翼云息壤智算一体机 和 飞腾AI训推一体机 采用的全国产技术路线(国产CPU+国产AI加速卡)是更合适的选择。
-
部署与运维的便捷性:
- 几乎所有一体机都设计了预集成、预优化的方案,以简化部署。它们通常提供一键部署或快速上线的能力,能将从设备上架到业务上线的时间从周级压缩到天级。
- 考虑厂商的技术支持能力和生态工具链的完善程度,这对于后续的模型优化、更新和维护至关重要。
-
特定功能与扩展性:
- 关注一体机是否支持你看重的特定技术,如MoE结构优化、多种精度训练与推理、存储资源池化与扩展 等。
- 评估未来的算力扩展需求。虽然一体机开箱即用,但了解其是否支持集群化部署或算力弹性扩展,有助于长远规划。
⚠️ 选购注意事项
在最终决定前,建议你:
- 明确核心需求:是想专注于推理,还是需要训练+推理?目标模型的大小和类型是什么?预期的并发量和响应速度是多少?
- 寻求深度测试:尽可能争取概念验证(PoC)测试的机会。使用你自己的数据和业务场景进行测试,这是验证一体机是否真正满足需求的最有效方式。
- 审视总体拥有成本(TCO):除了设备采购成本,还需考虑电力、散热、运维人力等长期投入。一些优化设计良好的一体机有助于降低TCO。
- 关注软硬件生态兼容性:确保一体机与你现有的技术栈(如数据处理流程、管理平台)以及未来可能采用的技术(如特定的算法框架)能够顺畅集成。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