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多光谱:绿(560nm)、红(650nm)、红边(730nm)、近红外(860nm),分辨率0.015m;通量数据:波文比系统获取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3.影响因子分析:显著正相关因子(p<0.05):TVI(0.907)、株高(0.903)、LAI(0.900)、气温(0.893)、SAVI(0.870)等;岭回归模型:基于植被指数,精度低于DSM;
论文1.
- 研究基本信息:
- 标题: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作物蒸散发估算
- 作者及单位:孙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
- 指导教师:胡笑涛(教授)
-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渭河流域数字孪生灌区构建与智慧调控”(编号:U2243235)
- 研究目的: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数据结合地表蒸散模型估算冬小麦蒸散量,为监测作物旱情、预测产量、指导科学灌溉提供支持,弥补卫星遥感时空分辨率低的不足。
- 实验设计:
1.研究区概况: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海鋈皇家农业示范园(34°21′N,108°2′E,海拔530m);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596mm;土壤为塿土,0-1m田间持水率23%,凋萎含水率13%;供试冬小麦品种为西农979,播量22.8kg/亩,行距30cm。
2.小区设置:36个9×6m小区;无人机飞行日为2023年3月12日-5月13日,每隔10天在9:00-17:00(间隔2小时)飞行,共28组数据。
三、数据采集:
1.无人机系统:平台:DJI Mavic 3M(多光谱/可见光)、DJI Mavic 3T(热红外);传感器参数:可见光:2000万像素,分辨率0.01m;多光谱:绿(560nm)、红(650nm)、红边(730nm)、近红外(860nm),分辨率0.015m;热红外:测温范围-20~150℃,精度±2℃,分辨率0.03m;飞行参数:高度30m(Mavic 3M)、20m(Mavic 3T),航向/旁向重叠率85%/75%
2.地面数据:气象数据:波文比系统监测风速、湿度、气温、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步长10min;通量数据:波文比系统获取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长势参数:每个小区5次重复测量株高(卷尺)、叶面积指数(LAI-2200C),取均值。
四、数据处理与模型:
1.长势参数反演模型:
(1)株高:数字表面模型(DSM):通过作物表面高程与初始土壤高程差提取,全生育期精度最高(R²=0.922,RMSE=5.339cm);岭回归模型:基于植被指数,精度低于DSM;
(2)叶面积指数(LAI):支持向量机(SVM):全生育期精度最高(R²=0.875,RMSE=0.488);岭回归模型:精度低于SVM;
(3)覆盖度(FVC):监督分类降尺度法:高分辨率可见光图像分类(植被/土壤),降尺度至0.03m,计算植被像元比例。
2.蒸散量估算模型:
(1)模型改进:土壤热通量(G):建立G/Rn与时间的三次多项式方程(R²=0.990),适用于日内不同时刻;改进METRIC(单源)和TSEB(双源)模型,输入无人机反演的株高、LAI、FVC、地表温度等;
(2)模型精度:TSEB模型:估算LE的R²=0.823,优于METRIC(R²=0.774);时空分布:LE日内呈单峰趋势(峰值11:00-13:00),空间上高FVC区域LE更高。
3.时间尺度扩展方法:
(1)方法对比:正弦曲线法:基于太阳辐射正弦规律,15:00扩展效果最优(R²=0.904,RMSE=0.299mm/day);蒸发比法:存在低估,精度较差;
(2)最优选择:正弦曲线法(15:00瞬时数据扩展至日尺度)。
五、主要结果:
1.长势参数反演结果:株高、LAI、FVC均随生育期先升后稳,全生育期DSM提取株高、SVM反演LAI精度最高;覆盖度制图法可直接基于分类结果生成,减少模型误差。
2.蒸散量估算结果:地表温度(Ts)日内呈单峰趋势(峰值13:00-15:00),与气温趋势一致;TSEB模型估算各通量(Rn、G、H、LE)精度均高于METRIC,能反映蒸散量时空差异。
3.影响因子分析:显著正相关因子(p<0.05):TVI(0.907)、株高(0.903)、LAI(0.900)、气温(0.893)、SAVI(0.870)等;多元线性回归:综合长势参数、气象因子、植被指数的模型解释率最高(94.5%)。
六、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1.无人机遥感可高效反演冬小麦长势参数(株高、LAI、FVC),DSM和SVM模型表现最优;
2.改进的TSEB模型结合无人机数据可准确估算蒸散量(LE的R²=0.823),优于METRIC;
3.正弦曲线法(15:00)是最优时间尺度扩展方法,蒸散量受多因子综合影响。
创新点:
1.耦合无人机长势参数模型与地表能量平衡模型,提升农田尺度蒸散量估算精度;
2.建立日内不同时刻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实现多时相蒸散量估算;
3.提出基于监督分类降尺度的覆盖度制图法。
展望:
1.提升热红外图像分辨率及温度校正方法;
2.扩展至多种作物和环境,增强模型适用性;
3.结合机器学习实现更长时间尺度蒸散量预测。
论文2.
一、研究基本信息:
- 标题:Estimat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maize: a UAV-based approach integrating multisensory data with SEB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ing
- 作者及单位:Wushuai Chang等;单位包括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 研究目的:开发基于无人机多传感器遥感数据的田间尺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高通量估算方法,实现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的WUE监测,为筛选高效节水品种和优化灌溉方案提供支持。
二、实验设计:
- 地点与时间: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园(40°33′N,110°31′E);2023年玉米生长季。
- 实验1(水分梯度实验):3个玉米品种(DK159高耐旱、JK968中耐旱、MC121弱耐旱);6个灌溉梯度:W0(0 m³/ha)、W1(600 m³/ha)、W2(1200 m³/ha)、W3(1800 m³/ha)、W4(2400 m³/ha)、W5(3000 m³/ha);小区大小18 m×5.4 m(9行);种植密度67500株/公顷;浅埋滴灌,分6次等量施用。
- 实验2(品种筛选实验):24个玉米品种;2个灌溉处理:W180(正常灌溉,2700 m³/ha)、W90(半量灌溉,1350 m³/ha);小区大小5×5.4 m(9行);共66个实验小区
三、数据采集:
- 无人机系统:平台:DJI Matrice300 RTK四旋翼无人机(厘米级实时定位);传感器:CropLidar(集成LiDAR和多光谱相机MicaSense Altum)、Zenmuse H20T热红外传感器)
- 飞行参数:5次飞行,时间为当地12:00-14:00;多光谱(MS)和热成像(TIR)数据:高度35 m,前向重叠85%,侧向重叠80%,飞行速度1 m/s;LiDAR数据:与MS/TIR相同飞行参数;每次飞行约35分钟。
- 传感器参数:多光谱(MicaSense Altum):像素大小45μm,分辨率2064×1544,焦距8 mm,FOV 48°×36.8°,数据量30.18 Gb/ha; 热红外(Zenmuse H20T):非制冷热辐射计,分辨率640×512,像素间距12μm,波长8-14μm,FOV 40.6°,数据量5.82 Gb/ha; LiDAR(Livox Avia):等效64线,测距190 m(10%反射率),精度1°@20m、2cm,点速率720,000点/sec,FOV 70°,数据量21 Gb/ha。
- 地面测量数据:AGB:每个小区选3株代表性植株,破坏性采样后80℃烘干至恒重,按种植密度计算小区AGB;土壤水分:10/30/50 cm深度安装传感器,监测0-60 cm根区volumetric含水量,计算每日土壤水分变化(ΔSWCdaily)。
四、数据处理:
- 多光谱与热成像处理:MS数据:Agisoft PhotoScan进行反射率校准、几何校正、镶嵌;TIR数据:用手持测温枪(Raytek ST60+)校准,与MS数据一起在ArcGIS重采样至2.5 cm分辨率,ENVI提取ROI并去除地面背景;提取22种植被指数(如NDVI、EVI等)、植被覆盖度、冠层温度。
- LiDAR数据处理:gAirHawk软件处理,生成三维点云并结合GNSS定位;Python环境下自动去噪、下采样,结合布料模拟滤波分类地面与植被;提取18个结构参数(如株高百分位数、覆盖度等)。
五、模型方法:
- AGB估算模型:输入:多光谱植被指数(VIs)、热成像数据(TIR)、LiDAR结构参数(SPs);模型:基于H2O平台的AutoML(自动优化算法和超参数),对比多元线性回归(MLR);每日AGB(AGBdaily):用beta函数拟合全生育期AGB曲线,计算曲线斜率得到日积累量。
- ET估算模型:模型:SEBAL(地表能量平衡算法);输入:MS/TIR数据、气象数据(气温、湿度等);步骤:计算NDVI、发射率、反照率、地表温度→估算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感热通量(H)→通过能量平衡方程(λET=Rn-G-H)计算瞬时ET→用蒸发分数(Λ)时间尺度扩展为每日ET(ETdaily)。
- WUE计算:每日WUE(WUEdaily)=AGBdaily/ETdaily
六、模型验证指标:
决定系数(R²)、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Akaike信息准则(AIC)。
七、主要结果:
1.AGB估算结果:AutoML结合TIR+VIs+SPs效果最优:训练集R²=0.99,RMSE=0.11 kg/m²,rRMSE=6.32%;测试集R²=0.91,RMSE=0.31 kg/m²,rRMSE=16.54%;AGBdaily与实测值R²=0.71,RMSE=10.53 g/day
2.ET估算结果:SEBAL模型表现优异:ETdaily与实测值R²=0.93,RMSE=0.71 L/day;ET在生育期内先升后降,R2期达峰值(3-9 mm/d),低灌溉处理(W0-W2)在VT和R4期ET显著降低。
3.WUE估算结果:WUEdaily与实测值R²=0.79,RMSE=10.11 g/L;不同耐旱品种WUE时间模式差异显著,VT和R3期WUE较高,适当减少灌溉(如W90)可提高WUE;24个品种中C20在各生育期WUE最高。
八、结论与局限性:
结论:1.无人机多传感器融合结合SEBAL模型可高效估算玉米WUE(R²=0.79);
2.SEBAL估算ET精度高(R²=0.93),AutoML+beta函数估算AGBdaily可靠(R²=0.71);
3.该方法可用于筛选节水品种和优化灌溉。
局限性:1.AGBdaily基于beta曲线拟合,缺乏实际日测量验证;
2.AGB估算存在时间延迟,难以满足实时动态监测需求;
3.高温低灌溉下ETdaily下降但AGBdaily未同比例减少,可能导致WUE高估。
论文2的复现过程: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