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正加速布局卫星通信领域,构建"5G+AI+北斗"三位一体的"万象时空"产品体系,旨在打造贯通天、地、海的一体化智能服务生态。这一战略定位不仅契合国家"新基建"与"十四五"规划,更是应对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的关键举措。通过与中国星网等国企合作成立中国时空信息集团,中国移动正逐步实现从地面通信向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转型,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地面5G/6G网络深度融合,解决地面网络覆盖盲区问题,并在车联网、航空互联网、智慧农业和工业元宇宙等垂直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尽管面临星链等国际竞争者的规模优势和成本压力,中国移动凭借技术自主性、星地协同能力和政策支持,有望在低空经济和应急通信等场景实现突破,形成独特的商业生态。

中国移动卫星互联网的战略定位

中国移动卫星互联网布局的战略定位是"运营商+卫星"的融合创新,通过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将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向陆地偏远地区、海洋、航空等立体空间延展,为消费者和千行百业提供全球连接泛在的移动服务和融合新业务 。这一战略源于多重背景动机:

首先,政策驱动是核心推动力。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工程,该工程被纳入"十三五"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旨在构建全球无缝覆盖、高度安全可信、高机动随遇接入、区域大容量传输等能力 。2020年"新基建"明确将低轨卫星互联网纳入实施规划,中国移动作为央企主力军,承担着推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责任 。2025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将规模应用,这为中国移动的卫星互联网布局提供了政策依据 。

其次,技术升级需求迫切。随着5G发展进入"深水区",传统地面网络在覆盖范围和可靠性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尤其在低空经济、应急通信等场景 。中国移动通过发射"中国移动01星"和"星核"验证星,探索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和6G星载核心网架构,为未来天地一体化网络奠定技术基础 。

第三,市场场景需求旺盛。中国移动瞄准低空经济、应急通信、车联网、航空互联网等高增长场景,这些领域对无缝通信和高精度定位需求迫切 。例如,202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计达5430亿元,渗透率超75%;全球航空互联网市场规模2024年约120亿美元,中国增速领先;智慧农业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3000亿元 。通过星地融合技术,中国移动能够填补这些场景的通信和定位盲区。

最后,国际竞争压力巨大。SpaceX星链已部署超6000颗卫星,服务用户超350万,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星网GW星座计划发射1.3万颗卫星,但需在2029年前完成1300颗发射以避免ITU资源回收 。中国移动通过与中国星网等国企合作,成立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整合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和地面网络资源,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

中国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体系

中国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体系以"星地融合"为核心,通过三大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星载核心网技术是全球首创。"星核验证星"搭载面向6G分布式自治架构的星载核心网"星核"系统,采用国产化软硬件,支持在轨软件重构、核心网功能柔性部署和自治管理 。实测数据显示,星载核心网下行速率可达5Mbps,上行速率可达1Mbps,星上转发速率达230Mbps,星上转发时延小于1ms,性能基本符合预期 。这一技术突破使中国移动在全球运营商中率先实现星上核心网功能,为低轨卫星星座部署奠定技术基础 。

数字孪生系统是另一重大创新。中国移动打造的"星地智生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整合了九天AI能力与高精地图数据,实现卫星网络覆盖仿真、基站选址优化及投资效益测算 。在重庆隧道内外无缝导航项目中,该系统通过室内外北斗基站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准率,复杂场景定位精准率超94% 。在江西九江XR业务测试中,数字孪生平台与实体网络性能相似度达90%以上 。该系统支持虚实交互测试,为试验星在轨验证提供支撑,显著提升测试效率并降低风险。

5G-A与卫星融合技术是关键技术路径。中国移动5G-A网络下行速率从1Gbps提升至10Gbps,上行速率从Mbps提升至Gbps,网络时延从5G的20毫秒降低至4毫秒,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技术参数显示,在20MHz带宽时用户下载速率可达15Mbps,上传速率可达822Kbps,最大环回时延为9.2ms,性能基本符合预期 。中国移动采用Massive MIMO(天线阵子数超1000)、载波聚合(多频段聚合提升带宽)和通感一体技术,实现中低空覆盖(300-600米)和10Gbps速率 。空口融合技术解决多普勒频移问题,例如通过动态频谱共享和波束无缝切换,确保终端在星地网络间无缝切换。

此外,中国移动在北斗+5G高精定位领域也取得重要突破。2020年10月,中国移动发布了全球最大的"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OnePoint,提供三大服务:静态毫米级、动态厘米级RTK和动态亚米级RTD 。

"万象时空"四大场景应用的技术特点与市场前景

"万象时空"产品体系包含四大数智化场景品牌,各具技术特点和市场前景:

万象智行(汽车直连卫星)聚焦智能汽车三大需求:信号零中断、场景无缝切换、厘米级纠偏。技术特点包括厘米级RTK全域覆盖与AI动态校正技术,通过北斗RTK+AI电离层补偿实现厘米级纠偏 。在重庆隧道内外无缝导航项目中,动态校正算法使定位精准率突破94%,支持隧道到高架无缝切换 。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的"AI+北斗"高精地图已落地应用,河南兰考农机远程驾驶项目提升效率60% 。市场前景方面,202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计达5430亿元,渗透率超75% ,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如湖北襄阳、浙江德清试点) 。

万象智联(航空互联网)集成北斗短报文应急求救与卫星互联能力,实现短信信号一键直达卫星和航空通信超低时延。技术特点为5G-ATG(空对地)技术,使用4.9GHz频段,单站覆盖半径300km,峰值速率420Mbps,时延<50ms 。全球首条5G-ATG试验航线已建成,每年为超亿用户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市场前景方面,航空互联网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约120亿美元,中国增速领先 。中国移动已与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等合作试点,未来计划覆盖全国航线 。

万象智观(智慧治理)基于全栈自研终端模组与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政府治理提供安全保障。技术特点包括"5G+北斗"双模冗余设计,确保坐标定位与信息收发的绝对安全 。该系统已落地国家北斗规模应用项目,为公安、能源、交通等领域提供终端推广与运营服务 。在智慧农业领域,中国移动的"万象耕耘"农业大模型通过"AI + 高标准农田"模式,实现耕、种、管、收农事作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单产提升10%,节水20%,节肥10%以上 。市场前景方面,2025年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达3000亿元 ,灾害预警与公共安全需求驱动政府订单增长。

万象智融(工业元宇宙)聚焦室内外全空间时空数据融合、高仿真大场景业务流程可视化与高一致性仿真算法融合三大核心能力。技术特点为AI驱动的全自动快速建模(效率提升90%)、高一致性仿真算法(误差<0.3%),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体的"毫秒级同步" 。已落地厦门鼓浪屿元宇宙、数字孪生工厂等项目 。市场前景方面,工业互联网2025年市场规模超1.5万亿元 ,工业元宇宙与数字孪生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升级。中国移动元宇宙产业联盟成员超200家 ,工业互联网2025年市场规模超1.5万亿元 ,订阅模式推动收入增长(如咪咕云游戏月活1.2亿) 。

中国移动卫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

中国移动卫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呈现三大特点:

星地融合降低用户终端成本。中国移动通过复用地面5G网络资源,降低用户终端适配难度和成本。例如,5G-A手机可直接接入卫星网络,无需额外天线 。相比之下,星链需用户购买专用终端设备(约599美元),月费高达110美元 。这一模式有望加速卫星通信的普及,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垂直行业场景深度定制。中国移动针对不同垂直行业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如智慧农业项目覆盖河南兰考、云南草莓种植等,单产提升10%、成本降低15% ;工业元宇宙领域与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合作推动技术标准化,未来三年赋能农田超1000万亩 。这种垂直行业定制模式有助于中国移动在特定领域建立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

开放生态联盟推动产业链协同。中国移动已吸引超200家合作伙伴加入"万象时空"生态联盟,覆盖芯片、终端、应用、安全等全产业链 。例如,与华大北斗、润建股份等10家合作伙伴举办"海川汇智 共拓蓝海"签约仪式,与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这种开放生态模式有助于中国移动整合产业链资源,加速技术成熟和商业化落地。

未来,中国移动卫星互联网生态将进一步拓展:

在车联网领域,中国移动将与上汽集团等车企深度合作,推动"AI+北斗"高精地图普及,降低L4级自动驾驶落地成本 。同时,通过"万象智行"服务套件(万象航方、万象厘晰),为车厂、物流等行业提供厘米级定位与纠偏服务,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 。

在航空互联网领域,中国移动将与国航、东航等航司合作,推动5G-ATG技术商用化,降低航空通信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通过北斗短报文与5G-ATG融合,为航空安全提供"一键直达卫星"的应急通信保障,每年服务超亿用户 。

在智慧农业领域,中国移动将依托"万象耕耘"农业大模型,为高标准农田平台深度赋能,实现农技知识问答、农情智能预警、农田智慧灌溉、农作物长势监测和农事智能规划等五大核心能力 。该模型已以河南兰考为中心,向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全国重要粮食产区辐射应用,未来三年可赋能农田超过1000万亩 。

在工业元宇宙领域,中国移动将通过"万象智融"实现室内外全空间时空数据融合,构建"无缝衔接"的时空基准体系 。其高仿真大场景可视化平台,结合AI驱动的轻量化建模算法,使城市级数字孪生体的构建效率提升80%,为智慧交通、工业仿真等领域提供"所见即所得"的虚拟调试环境 。

未来展望

中国移动卫星互联网布局的战略意义:

提升国家战略安全能力。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网络,中国移动有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确保我国在极端环境下的通信安全。例如,在灾害应急救援现场,时空智能网络结合无人机快速生成三维实景地图,为救援力量的部署提供厘米级位置信息和实时态势感知,极大缩短黄金救援时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中国移动的"万象时空"产品体系以"5G+AI+北斗"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四大数智化场景品牌系统性破解时空信息领域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 。这一布局有助于推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从地面向天地一体化升级,为6G时代做好技术储备。

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中国移动通过星地融合技术,为智慧交通、低空经济、政府治理、高标农田、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提供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 。这种赋能模式有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未来,中国移动卫星互联网布局有望在2026年底实现5G-A全量商用,届时星地融合技术将更加成熟,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在技术方面,中国移动将分三个阶段推进:2024年底覆盖超过300个城市,2025年进入5G-A规模发展期,2026年底实现5G-A全量商用 。在终端适配方面,中国移动将持续提升5G-A终端三层能力,使能端到端体验升级 。

在国际合作与竞争方面,中国移动将发挥其在全球通信产业内的影响力,与中国星网一起共同开拓国际卫星业务,参与全球卫星通信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 。同时,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卫星通信服务向海外拓展。

中国移动的卫星互联网布局是其从传统通信运营商向科技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 。通过"万象时空"产品体系,中国移动正逐步构建覆盖天、地、海的一体化智能服务生态,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尽管面临技术、成本、国际竞争和政策等多重挑战,但中国移动凭借技术自主性、星地协同能力和政策支持,有望在低空经济和应急通信等场景实现突破,形成独特的商业生态。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