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工程架构师实战:AI提示系统实时互动机制的场景化落地案例
很多人对「提示工程」的理解停留在「写Prompt」——比如写一个「你是客服,要友好回答问题」的Prompt。但提示工程架构师的工作远不止于此他们要设计「Prompt系统」,而非「单个Prompt」;他们要考虑「如何让Prompt适配不同场景」(比如用户问搭配 vs 问售后);他们要解决「实时上下文管理」(比如用户的历史对话);他们要构建「反馈循环」(用用户反馈优化Prompt)。提示工程架构师是「
提示工程架构师实战:AI提示系统实时互动机制的场景化落地案例
一、引言:为什么你的AI总接不住话?
1.1 一个让我崩溃的真实场景
上周我帮妈妈选春装,在某电商平台的智能导购里输入:「这件浅粉色针织开衫配什么裙子?」
导购立刻回复:「亲,这款开衫是温柔的浅粉色,推荐搭配米白色蕾丝裙(仙美)、浅灰色百褶裙(优雅)、卡其色A字裙(通勤)~」——嗯,还挺靠谱。
我接着问:「有没有长款的?」
导购却回:「这件开衫的材质是100%棉,洗的时候要注意冷水手洗哦~」
我瞬间懵了:它完全忘了我刚才的问题!
放下手机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所谓的「智能AI」,本质上还是「单向输出机器」——它们能根据单轮问题生成回答,却无法理解「上下文」,更别说「实时跟上用户的思路」。
这不是个例。我调研了10个主流AI产品(电商导购、智能客服、教育助手),发现80%都存在「接不住话」的问题:
- 用户问「这个奶粉适合3岁宝宝吗?」,AI回答「适合,含DHA」;用户追问「那每天喝多少?」,AI却回复「这款奶粉的保质期是24个月」;
- 用户问「Python怎么读Excel?」,AI给出代码;用户说「运行报错了」,AI却重新讲了一遍「Python的基础语法」。
1.2 实时互动:AI从「工具」到「伙伴」的关键
在AI时代,用户对AI的期待早已不是「回答问题」,而是「像人一样对话」——能记住之前说过的话、能捕捉实时意图、能灵活调整回应。
而实现这一切的核心,就是「AI提示系统的实时互动机制」——它不是简单的「写个Prompt」,而是一套能动态调整Prompt、管理上下文、闭环优化的系统。
作为提示工程架构师,我每天都在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让AI「听懂」用户的弦外之音?如何让AI「记得」之前的对话?如何让AI「实时」调整回答?
1.3 本文能给你什么?
今天这篇文章,我会用一个电商智能导购助手的落地案例,带你从0到1掌握:
- 实时互动提示系统的核心架构;
- 上下文管理的具体实现(向量数据库的用法);
- 动态Prompt生成的技巧(模板引擎+上下文注入);
- 实时输出的技术方案(LLM Streaming API+SSE);
- 反馈循环的闭环优化(用户反馈→Prompt迭代)。
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直接复用这些思路,搭建自己的「能接话」的AI系统——无论是电商导购、智能客服,还是教育助手,都能用得上。
二、基础知识:实时互动提示系统的3个核心
在开始实战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概念——这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2.1 什么是「提示工程架构师」?
很多人对「提示工程」的理解停留在「写Prompt」——比如写一个「你是客服,要友好回答问题」的Prompt。但提示工程架构师的工作远不止于此:
- 他们要设计「Prompt系统」,而非「单个Prompt」;
- 他们要考虑「如何让Prompt适配不同场景」(比如用户问搭配 vs 问售后);
- 他们要解决「实时上下文管理」(比如用户的历史对话);
- 他们要构建「反馈循环」(用用户反馈优化Prompt)。
简单来说:提示工程架构师是「AI对话的设计师」,负责让AI能「聪明地」和用户互动。
2.2 实时互动提示系统的3个核心能力
要实现「能接话」的AI,系统必须具备3个能力:
(1)上下文感知(Context Awareness)
AI需要「记住」用户之前说过的话、做过的操作(比如浏览过的商品、点击过的链接)。
- 例:用户之前问过「浅粉色开衫配什么裙子」,现在问「有没有长款的」,AI要知道「长款」是指「长款裙子」,而非「长款开衫」。
(2)动态Prompt生成(Dynamic Prompt Generation)
AI的Prompt不能是固定的,必须根据「当前上下文」动态调整。
- 例:用户问「有没有长款的」时,Prompt要包含「之前推荐的3款裙子」「用户想要长款」这两个关键信息,否则AI会答非所问。
(3)实时反馈循环(Real-time Feedback Loop)
用户的反馈(比如「有用」「没用」「纠正AI的错误」)要能实时影响后续的Prompt——让AI「越用越聪明」。
- 例:如果很多用户说「AI推荐的长款裙子不够长」,系统要自动调整Prompt,加入「推荐长度在80cm以上的裙子」的规则。
2.3 核心技术栈选型
为了实现这3个能力,我们需要用到以下工具(都是业界主流,易上手):
模块 | 工具选择 | 原因说明 |
---|---|---|
LLM服务 | OpenAI GPT-3.5-turbo | 支持Streaming API(实时输出),性价比高,适合快速验证 |
上下文存储与检索 | Pinecone(向量数据库) | 能把「对话内容」转换成「向量」,快速检索相关上下文(解决「记不住」的问题) |
后端框架 | FastAPI | 轻量级、高性能,支持异步和Streaming响应,适合实时接口 |
前端框架 | Vue.js + SSE(Server-Sent Events) | SSE能实现「后端推送到前端」,完美适配LLM的Streaming输出 |
反馈存储 | PostgreSQL | 关系型数据库,适合存储结构化的反馈数据(用户ID、对话ID、Prompt、反馈) |
三、实战:搭建能「接话」的电商智能导购
现在进入最核心的实战环节——我们要搭建一个能记住上下文、能回应追问、能实时输出的电商智能导购助手。
先明确我们的目标:
- 用户问「这件浅粉色针织开衫配什么裙子?」,AI结合「用户浏览的开衫信息」推荐3款裙子;
- 用户追问「有没有长款的?」,AI调整推荐为「长款裙子」,并说明理由;
- 用户说「太长了,要到膝盖的」,AI再调整为「中长款(膝盖左右)」;
- 整个过程实时输出(像真人聊天一样,逐句显示)。
3.1 第一步:系统架构设计
我们把系统分成5层(从前端到后端的完整流程),每一层的职责清晰:
前端互动层 → 实时提示引擎 → LLM服务层 → 上下文管理模块 → 反馈收集模块
(1)前端互动层
- 职责:展示对话界面,发送用户输入,接收实时响应,收集用户反馈。
- 关键技术:Vue.js(构建界面)、SSE(接收后端的实时流数据)。
(2)实时提示引擎(核心)
- 职责:接收前端传来的「用户问题」「历史对话」「浏览记录」,动态生成Prompt。
- 关键技术:Jinja2(模板引擎,动态填充Prompt内容)。
(3)LLM服务层
- 职责:调用LLM的Streaming API,返回实时响应。
- 关键技术:OpenAI Python SDK(支持stream=True参数)。
(4)上下文管理模块
- 职责:存储「对话历史」和「用户行为数据」(比如浏览记录),并在需要时检索相关上下文。
- 关键技术:Pinecone(向量数据库,存储对话向量)、OpenAI Embedding(生成对话向量)。
(5)反馈收集模块
- 职责:收集用户的反馈(「有用」「没用」),存储到数据库,用于后续优化Prompt。
- 关键技术:PostgreSQL(存储反馈数据)、定时任务(分析反馈并优化Prompt)。
3.2 第二步:上下文管理模块实现——让AI「记住」对话
问题:用户的对话历史是文本,LLM无法直接「记住」——我们需要把文本转换成「向量」,用向量数据库存储,这样能快速检索「相关的历史对话」。
(1)什么是向量?
简单来说,向量是「文本的数学表示」——比如「浅粉色开衫配什么裙子?」这句话,会被转换成一个1536维的数字数组(用OpenAI的text-embedding-3-small模型)。两个语义相似的句子,它们的向量距离会很近(比如「有没有长款的?」和「我要长款裙子」的向量距离很小)。
(2)具体实现步骤
① 生成对话向量
用OpenAI的Embedding API,把用户的每轮对话转换成向量:
from openai import OpenAI
client = OpenAI()
def get_embedding(text: str) -> list[float]:
"""生成文本的向量"""
response = client.embeddings.create(
input=text,
model="text-embedding-3-small"
)
return response.data[0].embedding
② 存储向量到Pinecone
首先在Pinecone控制台创建一个索引(比如叫「conversation-history」),维度设置为1536(和Embedding模型一致)。然后用Pinecone的Python SDK存储向量:
import pinecone
from pinecone import ServerlessSpec
# 初始化Pinecone
pinecone.init(
api_key="YOUR_PINECONE_API_KEY",
environment="us-west1-gcp"
)
# 创建索引(如果不存在)
if "conversation-history" not in pinecone.list_indexes():
pinecone.create_index(
name="conversation-history",
dimension=1536,
metric="cosine", # 余弦相似度,用于计算向量距离
spec=ServerlessSpec(
cloud="gcp",
region="us-west1"
)
)
# 连接索引
index = pinecone.Index("conversation-history")
def store_conversation(user_id: str, conversation_id: str, content: str, timestamp: str):
"""存储对话到Pinecone"""
# 生成向量
embedding = get_embedding(content)
# 存储(元数据包含用户ID、对话ID、时间戳)
index.upsert([
(
f"{user_id}_{conversation_id}", # 唯一ID
embedding,
{
"user_id": user_id,
"conversation_id": conversation_id,
"content": content,
"timestamp": timestamp
}
)
])
③ 检索相关上下文
当用户发送新问题时,我们用「新问题的向量」去Pinecone检索「最近的5轮对话」(避免上下文过长):
def retrieve_history(user_id: str, current_question: str, top_k: int = 5) -> list[str]:
"""检索用户的历史对话"""
# 生成当前问题的向量
query_embedding = get_embedding(current_question)
# 检索(过滤用户ID,取最近的top_k条)
results = index.query(
vector=query_embedding,
filter={"user_id": user_id},
top_k=top_k,
include_metadata=True
)
# 按时间排序,返回对话内容
history = sorted(
[result["metadata"]["content"] for result in results["matches"]],
key=lambda x: x["timestamp"]
)
return history
3.3 第三步:实时提示引擎——动态生成Prompt
问题:固定Prompt无法适配上下文——比如用户问「有没有长款的?」,如果Prompt里没有「之前推荐的3款裙子」,AI肯定答非所问。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用模板引擎+上下文注入,动态生成Prompt。
(1)设计Prompt模板
我们用Jinja2模板引擎,把「固定规则」和「动态上下文」分开。比如电商导购的Prompt模板:
{# 固定规则:AI的角色、回答要求 #}
你是电商平台的智能导购小A,你的任务是帮用户推荐合适的商品搭配。请遵守以下规则:
1. 语气要友好,像朋友一样(比如用「亲~」「呀」这样的语气词);
2. 推荐商品时,必须结合用户浏览的商品特点(比如颜色、风格、材质);
3. 每次推荐3个商品,每个商品要说明1个具体的推荐理由(比如「米白色蕾丝裙:浅粉色+米白色很温柔,蕾丝材质增加仙美感」);
4. 如果用户追问具体要求(比如颜色、长度、风格),要**优先满足新要求**,并且明确说明「根据你的要求,我调整了推荐~」;
5. 绝对不要回答和「商品搭配」无关的内容(比如不要说材质保养、保质期)。
{# 动态上下文:用户的问题、历史对话、浏览记录 #}
用户当前的问题:{{ user_question }}
用户的历史对话:{{ history }}
用户浏览过的商品:{{ browsing_history }}(商品ID:1001,名称:浅粉色针织开衫,特点:温柔、100%棉、短款、适合春秋天)
{# 引导回答的格式 #}
请开始回答(不用加「小A」前缀):
(2)动态填充模板
用Python的Jinja2库,把「用户问题」「历史对话」「浏览记录」填充到模板里:
from jinja2 import Environment, FileSystemLoader
# 加载Prompt模板(假设模板文件在templates/prompt.j2)
env = Environment(loader=FileSystemLoader("templates"))
prompt_template = env.get_template("prompt.j2")
def generate_prompt(user_question: str, history: list[str], browsing_history: dict) -> str:
"""生成动态Prompt"""
# 把历史对话转换成字符串(用「→」分隔)
history_str = "→ ".join(history) if history else "无"
# 填充模板
prompt = prompt_template.render(
user_question=user_question,
history=history_str,
browsing_history=str(browsing_history) # 转换成字符串,方便LLM理解
)
return prompt
(3)示例:填充后的Prompt
当用户问「有没有长款的?」时,填充后的Prompt是这样的:
你是电商平台的智能导购小A,你的任务是帮用户推荐合适的商品搭配。请遵守以下规则:
1. 语气要友好,像朋友一样(比如用「亲~」「呀」这样的语气词);
2. 推荐商品时,必须结合用户浏览的商品特点(比如颜色、风格、材质);
3. 每次推荐3个商品,每个商品要说明1个具体的推荐理由(比如「米白色蕾丝裙:浅粉色+米白色很温柔,蕾丝材质增加仙美感」);
4. 如果用户追问具体要求(比如颜色、长度、风格),要**优先满足新要求**,并且明确说明「根据你的要求,我调整了推荐~」;
5. 绝对不要回答和「商品搭配」无关的内容(比如不要说材质保养、保质期)。
用户当前的问题:有没有长款的?
用户的历史对话:用户问浅粉色针织开衫配什么裙子→小A推荐米白色蕾丝裙(温柔)、浅灰色百褶裙(优雅)、卡其色A字裙(通勤)
用户浏览过的商品:{'product_id': 1001, 'name': '浅粉色针织开衫', 'features': ['温柔', '100%棉', '短款', '适合春秋天']}(商品ID:1001,名称:浅粉色针织开衫,特点:温柔、100%棉、短款、适合春秋天)
请开始回答(不用加「小A」前缀):
这样LLM就能明确:用户要的是「长款的裙子」,而且要基于之前的推荐调整。
3.4 第四步:实时输出——用Streaming API实现「逐句聊天」
问题:如果用普通的LLM API(非Streaming),用户需要等AI生成完整回答才能看到内容——体验像「发邮件」,而不是「聊天」。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用LLM的Streaming API,让AI逐句输出,前端逐句显示。
(1)后端:调用OpenAI的Streaming API
用OpenAI的Python SDK,设置stream=True
,获取实时的token流:
def stream_answer(prompt: str) -> str:
"""调用OpenAI的Streaming API,返回实时响应"""
response = client.chat.completions.create(
model="gpt-3.5-turbo",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stream=True, # 开启Streaming
temperature=0.7, # 控制回答的随机性(0.7适中)
max_tokens=200 # 限制回答长度(避免太长)
)
# 逐句返回token
for chunk in response:
if chunk.choices[0].delta.content is not None:
yield chunk.choices[0].delta.content
然后用FastAPI的StreamingResponse
,把生成器返回给前端: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Request
from fastapi.responses import StreamingResponse
app = FastAPI()
@app.post("/api/chat")
async def chat(request: Request):
"""处理用户的聊天请求"""
# 获取前端传来的JSON数据
data = await request.json()
user_id = data.get("user_id")
user_question = data.get("user_question")
browsing_history = data.get("browsing_history")
# 1. 检索历史对话
history = retrieve_history(user_id, user_question)
# 2. 生成动态Prompt
prompt = generate_prompt(user_question, history, browsing_history)
# 3. 调用Streaming API,返回实时响应
def generate():
for chunk in stream_answer(prompt):
yield chunk
return StreamingResponse(generate(), media_type="text/event-stream")
(2)前端:用SSE接收实时流
前端用EventSource
(SSE的JavaScript实现)接收后端的流数据,逐句添加到对话框:
<!-- 对话框 -->
<div id="chat-box"></div>
<!-- 输入框 -->
<input type="text" id="user-input" placeholder="请输入你的问题...">
<button onclick="sendMessage()">发送</button>
<script>
const chat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hat-box');
const userInpu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input');
function sendMessage() {
const userQuestion = userInput.value;
if (!userQuestion) return;
// 添加用户的问题到对话框
addMessage('user', userQuestion);
userInput.value = '';
// 发送请求到后端(用SSE)
const eventSource = new EventSource(`/api/chat?user_id=123&user_question=${encodeURIComponent(userQuestion)}&browsing_history=${encodeURIComponent(JSON.stringify({product_id: 1001, name: '浅粉色针织开衫'}))}`);
// 接收实时响应
let assistantMessage = '';
eventSource.onmessage = (event) => {
assistantMessage += event.data;
// 更新对话框(逐句显示)
addMessage('assistant', assistantMessage);
};
// 关闭SSE连接(当响应结束)
eventSource.onerror = () => {
eventSource.close();
};
}
function addMessage(role, content) {
const message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messageDiv.className = `message ${role}`;
messageDiv.textContent = content;
chatBox.appendChild(messageDiv);
// 滚动到最新消息
chatBox.scrollTop = chatBox.scrollHeight;
}
</script>
(3)效果演示
当用户输入「有没有长款的?」,前端会逐句显示AI的回答:
- 第1秒:「根据你的要求,我调整了推荐~」
- 第2秒:「推荐3款长款裙子哦~」
- 第3秒:「1. 米白色长款蕾丝裙:浅粉色+米白色很温柔」
- 第4秒:「,蕾丝材质增加仙美感,长度到脚踝,适合约会~」
- 第5秒:「2. 浅灰色长款百褶裙:优雅的百褶设计」
- 第6秒:「,长度到小腿肚,搭配开衫很有气质~」
- 第7秒:「3. 卡其色长款A字裙:通勤风必备」
- 第8秒:「,长度到膝盖以下,显瘦又百搭~」
完全像真人聊天一样!
3.5 第五步:反馈循环——让AI「越用越聪明」
问题:即使我们设计了完美的Prompt,也无法覆盖所有场景——比如用户说「太长了,要到膝盖的」,AI可能会推荐「膝盖以上的短裙」(理解错了「到膝盖」的意思)。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收集用户反馈,定期优化Prompt。
(1)前端:添加反馈按钮
在对话框的每个AI回答下面,添加「有用」和「没用」按钮:
<div class="message assistant">
{{ assistantMessage }}
<button onclick="sendFeedback('positive', {{ conversationId }})">有用</button>
<button onclick="sendFeedback('negative', {{ conversationId }})">没用</button>
</div>
(2)后端:存储反馈数据
用FastAPI接收反馈,存储到PostgreSQL:
import psycopg2
from psycopg2.extras import RealDictCursor
# 连接PostgreSQL
conn = psycopg2.connect(
dbname="your_dbname",
user="your_user",
password="your_password",
host="your_host",
port="your_port"
)
@app.post("/api/feedback")
async def feedback(request: Request):
"""接收用户反馈"""
data = await request.json()
user_id = data.get("user_id")
conversation_id = data.get("conversation_id")
prompt = data.get("prompt")
response = data.get("response")
feedback_type = data.get("feedback_type") # 'positive'或'negative'
# 插入数据库
cur = conn.cursor(cursor_factory=RealDictCursor)
cur.execute("""
INSERT INTO feedback (user_id, conversation_id, prompt, response, feedback_type)
VALUES (%s, %s, %s, %s, %s)
""", (user_id, conversation_id, prompt, response, feedback_type))
conn.commit()
cur.close()
return {"status": "success"}
(3)分析反馈,优化Prompt
定期(比如每天)分析反馈数据:
- 统计「negative」反馈的比例(比如某类问题的negative率超过30%,说明Prompt有问题);
- 查看「negative」反馈的具体内容(比如用户说「推荐的裙子太短了」);
- 调整Prompt模板(比如把规则4改成:「如果用户说‘到膝盖’,推荐长度在膝盖±5cm的裙子」)。
示例:优化后的Prompt规则4
4. 如果用户追问具体要求(比如颜色、长度、风格),要**优先满足新要求**:
- 如果用户说「长款」,推荐长度在80cm以上的裙子;
- 如果用户说「到膝盖」,推荐长度在膝盖±5cm的裙子;
- 并且明确说明「根据你的要求,我调整了推荐~」;
四、进阶:避开实时互动的3个陷阱
在实战中,我踩过很多坑——这些陷阱会直接导致「实时互动失效」,必须提前规避。
4.1 陷阱1:上下文过载——AI「记太多,反而忘」
问题:如果历史对话太长(比如超过10轮),Prompt会超过LLM的token限制(比如GPT-3.5-turbo的token限制是4096),而且LLM会忽略前面的内容。
解决方法:滑动窗口+对话摘要
- 滑动窗口:只取最近的5轮对话(根据业务场景调整,比如电商导购取5轮,客服取10轮);
- 对话摘要:用LLM把长对话总结成一句话(比如把10轮对话总结成「用户询问浅粉色开衫的搭配,先后要求长款、到膝盖的中长款」)。
代码实现(对话摘要):
def summarize_history(history: list[str]) -> str:
"""用LLM总结对话历史"""
prompt = f"请把以下对话总结成一句话,保留关键信息:{history}"
response = client.chat.completions.create(
model="gpt-3.5-turbo",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max_tokens=50
)
return 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4.2 陷阱2:实时性与准确性的平衡——AI「说太快,出错」
问题:Streaming输出虽然快,但AI可能会「中途修改内容」——比如一开始说「推荐米白色长款蕾丝裙」,后面又改成「推荐浅灰色长款百褶裙」,导致回答不连贯。
解决方法:思考链(Chain of Thought)+ 输出约束
- 思考链:在Prompt里加入「请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中途修改」,比如:
请先想清楚以下问题,再回答: 1. 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长款裙子) 2. 之前推荐的3款裙子是什么?(米白色蕾丝裙、浅灰色百褶裙、卡其色A字裙) 3. 如何调整推荐?(把这3款改成长款) 然后按照规则回答。
- 输出约束:用「JSON格式」要求AI输出,比如:
这样AI的输出会更结构化,不容易出错。请用以下JSON格式回答(不要加其他内容): { "reason": "根据你的要求,我调整了推荐~", "recommendations": [ {"name": "米白色长款蕾丝裙", "reason": "浅粉色+米白色很温柔,长度到脚踝"}, {"name": "浅灰色长款百褶裙", "reason": "优雅的百褶设计,长度到小腿肚"}, {"name": "卡其色长款A字裙", "reason": "通勤风必备,长度到膝盖以下"} ] }
4.3 陷阱3:成本失控——Streaming调用「太贵了」
问题:Streaming调用的成本比普通调用高(因为要维持长连接),尤其是高并发的时候(比如1000个用户同时聊天)。
解决方法:缓存+轻量级模型前置
- 缓存:把「常见问题的Prompt和响应」缓存起来(比如用Redis),如果用户问的是「浅粉色开衫配什么裙子」,直接返回缓存的响应,不用调用LLM;
- 轻量级模型前置:用开源的轻量级模型(比如Llama 3 7B)部署在边缘服务器,处理简单的问题(比如「有没有长款的?」),复杂的问题再调用GPT-3.5-turbo。
五、结论: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伙伴」
5.1 核心要点回顾
要实现「能接话」的AI提示系统,你需要掌握3个核心:
- 上下文管理:用向量数据库(Pinecone)存储对话向量,快速检索相关历史;
- 动态Prompt生成:用模板引擎(Jinja2)结合上下文,生成适配当前场景的Prompt;
- 实时反馈循环:收集用户反馈,定期优化Prompt,让AI「越用越聪明」。
而实现「实时互动」的关键技术是:
- LLM的Streaming API(OpenAI GPT-3.5-turbo);
- 前端的SSE/WebSocket(接收实时流数据)。
5.2 未来展望:AI会成为「更懂你的伙伴」
现在的实时互动系统还只是「入门级」——未来,AI会更智能:
- 多模态互动:用户发一张外套的照片,AI直接推荐搭配(结合图像识别);
- Agent驱动:AI自动去商品库查库存、查价格,推荐「有货且性价比高」的商品;
- 个性化适配:根据用户的购物历史(比如用户喜欢「极简风」),推荐符合其风格的商品。
而提示工程架构师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他们要设计更灵活、更智能的Prompt系统,让AI真正理解用户的「弦外之音」。
5.3 行动号召:动手搭建你的第一个实时互动AI
现在,你可以用本文的思路,搭建一个简单的实时互动AI系统——比如:
- 一个能记住「你喜欢喝奶茶」的聊天机器人;
- 一个能回应「这个代码报错了」的编程助手;
- 一个能推荐「适合宝宝的奶粉」的育儿助手。
你需要的工具:
- OpenAI API(免费额度足够测试);
- FastAPI(5分钟就能搭好后端);
- Vue.js(前端界面很容易实现)。
如果遇到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帮你解答。另外,我整理了一份「实时提示系统工具清单」,包含本文提到的所有工具的链接和教程,关注我的公众号「技术漫谈」,回复「实时提示」即可获取。
最后说一句:AI的价值,从来不是「替代人」,而是「成为人的伙伴」。而「实时互动」,正是AI从「工具」走向「伙伴」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把AI变得更「懂」人。
作者:技术漫谈(资深提示工程架构师,专注AI系统设计)
公众号:技术漫谈(分享AI实战技巧、Prompt工程干货)
GitHub:github.com/tech-talk(本文代码开源)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