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痛点与转型需求

城市二次供水系统作为保障高层建筑、偏远区域用水安全的核心环节,长期面临三大挑战:

  1. 管理粗放:依赖人工巡检,响应滞后且成本高昂,某水务集团统计显示,传统模式需每日4次巡检,单泵房年运维成本超10万元;
  2. 数据孤岛:压力、流量、水质等20+关键参数分散于不同设备,难以实时整合分析;
  3. 风险失控:设备故障、水质异常等事件发现滞后,导致停水事故频发,用户投诉率居高不下。

御控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云-管-端”架构,构建“感知-传输-决策-执行”闭环,实现从被动维护到主动预防的跨越式升级。

二、核心架构:四层协同构建智能水务底座

1. 终端感知层:全要素数据采集

  •   设备覆盖御控网关支持对接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水位计、余氯/浊度仪等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压力、瞬时流量、水池水位、水质参数等关键指标;
  •   协议兼容:支持Modbus、OPC UA、BACnet等50+工业协议,无缝对接西门子、AB、三菱等主流PLC及国产控制器;
  •   边缘智能:御控工业物联网网关内置AI算法模型,可本地判断水位过低、压力突变等简单异常,实现毫秒级响应。

2. 网络传输层:稳定高效的数据通道

多模通信:支持4G、LoRa等无线方式,兼容老旧泵房有线网络改造;

安全保障:采用AES加密传输与断点续传技术,确保关键数据零丢失;

边缘计算:网关内置数据预处理模块,过滤无效数据并压缩传输量,降低云端负载。

3. 平台决策层:数字孪生与智能分析

三维可视化:构建泵房等比例3D模型,实时映射设备状态(如水泵启停、阀门开度)及环境参数(温湿度、烟感);

智能预警: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设备健康度模型,实现多级报警(如压力突降10%触发一级预警)与根因分析(通过振动频谱定位轴承磨损);

预测性维护:提前预警故障,结合工单系统自动派发维修任务。

4. 应用执行层:多端协同与远程控制

移动管理:提供御控APP,支持手机/平板实时查看报警信息、控制泵组启停;

批量操作:可同时调控数百台水泵,暴雨预警时自动启动全市排水泵站;

权限分级:设置管理员、操作员、维修员多角色权限,确保安全可控。

三、五大核心功能:从数据监测到全生命周期管理

1. 全参数实时监控与动态调频

指标覆盖:动态展示进厂/出厂流量、压力、水质等核心数据,支持自定义阈值告警(如出厂压力>0.8MPa触发红色预警);

2. 水质安全全流程追溯

在线监测:记录余氯、pH值、浊度等参数变化曲线,生成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检测报告;

异常联动:当余氯超标时自动启动加氯泵,并关闭问题区域供水阀门;

溯源分析:通过管网水力模型定位污染源,辅助应急处置(如反向追踪爆管点)。

3. 设备健康管理与寿命预测

振动分析:监测水泵轴承振动频谱,提前预警磨损故障;

寿命预测: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电机、阀门等关键部件剩余寿命,优化备件库存。

4. 远程运维与PLC云编程

在线调试:通过安全加密隧道远程修改PID参数、强制IO点状态,解决80%以上软件故障;

程序上下载:在云平台直接更新PLC程序,版本管理可追溯;

5. 地理信息与应急指挥

GIS地图集成:在百度地图上直观展示所有泵站地理位置,通过悬浮图标显示关键数据与故障信息;

应急响应:突发事故时自动定位最近维修人员,推送工单并规划最优路径。

四、典型应用场景与价值验证

场景1:老旧泵房智能化改造

  • 案例:某20年历史泵房通过御控网关实现设备互联,将水池水位监测频率从每小时1次提升至每10秒1次;
  • 成效:人工巡检频次从每日4次降至每周1次,故障发现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秒级,年运维成本降低35%。

场景2:新建项目全流程规划

  • 案例:某新区智慧水务项目采用御控解决方案,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成效:通过数字孪生平台优化管网布局,减少漏损率。

五、方案优势:构建“安全、高效、低碳”供水体系

  1. 降本增效:通过智能调控减少泵组启停次数,设备寿命延长;远程运维降低人力成本;
  2. 安全升级:7×24小时监测水质与设备状态,突发污染响应时间缩短;
  3. 管理变革:从“人工巡检+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管理效率提升;
  4. 生态开放:支持对接政府监管平台、第三方ERP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在“双碳”目标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驱动下,御控物联网解决方案正助力水务企业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的现代供水体系,推动行业向“少人值守、无人值班”目标迈进。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