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AI 变为你的专属助手:角色扮演提示词的魔法妙招
AI输出:开头先共情“刚入职场的头几个月,总是充满期待又带点手忙脚乱——会议一个接一个,任务清单越写越长,邮箱里的未读数字不停跳动,而下班时间却越来越晚”,然后分点: ①用滴答清单建 “每日待办”(教怎么分类 “重要且紧急/ 重要不紧急”) ②用 “小番茄工作法” 拆任务(具体说 “25 分钟专注 + 5 分钟休息,每天先做 3 组”) ③避坑提醒 “别把计划排太满,留 20% 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最近后台被问爆了:“为啥我让 AI 写文案,出来的东西总像白开水?”“同样是要方案,别人的 AI 能出细节,我的只会列大道理?”
其实不是 AI 不行,是你少了关键一步 —— 给 AI “定身份”。
我自己做 AI 内容两年,从一开始写个活动方案要改 3 遍,到现在让 AI 出脚本、写策略直接能用,核心就靠 “角色扮演提示词”。
今天把压箱底的方法拆给你,看完就能用,建议先收藏。
一、先搞懂:什么是 “角色扮演提示词”?
说直白点,就是给 AI 发指令前,先告诉它 “你是谁”。
比如你要写时间管理内容,别只说 “写篇时间管理的文章”,改成 “你是有 5 年经验的时间管理讲师,给刚入职的年轻人写建议”——就这一句身份定位,AI输出的东西会完全不一样。
我之前帮朋友试过:没加身份时,AI写的是 “时间管理需合理规划,可使用四象限法”;加了 “职场讲师” 身份后,它会说 “刚入职的小伙伴别一上来就用四象限,先试试小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一件事,亲测能避开‘越忙越乱’的坑”,还会附滴答清单的具体用法。
本质上,这就是用 “身份” 给 AI 画路线:你给它一个角色,它就会自动代入这个角色的说话风格、专业视角,甚至会考虑受众的需求—— 就像你问医生和网红 “怎么睡好”,医生会说生理机制,网红会说助眠好物,AI 也一样。
二、为啥一定要学?这 3 个好处我亲测有用
很多人觉得 “给 AI 加身份是多此一举”,但我用下来,这是让 AI 输出 “从能用变好用” 的关键:
1.内容直接戳中受众,不用反复改
之前帮美妆号写种草文,一开始没加身份,AI写的是 “这款面霜含玻尿酸,保湿效果好”,干巴巴的没人看;后来让 AI 当 “小红书带货达人”,它直接改成“混干皮姐妹有没有发现,一到换季脸就干到卡粉?这款面霜我用了一周,晚上厚敷当睡眠面膜,早上起来脸是软乎乎的,上妆完全不卡纹!”—— 阅读量直接涨了 40%。
2.专业度拉满,不像 “百科搬运”
我帮做企业咨询的客户写方案时,让AI当“CEO战略顾问”,它输出的内容会带行业数据、风险预判,甚至会提“分阶段落地计划”;要是没加身份,它只会列 “企业战略需关注市场、人才、资金” 这种正确的废话。
3.能复刻特定风格,省时间
比如我要写 B 站视频脚本,就让 AI 当 “B 站知识 UP 主”,它会自动加 “大家好我是 XX”“这里敲黑板!”“弹幕里说说你们有没有遇到过” 这种互动感的话,不用我再逐句改口语化 —— 之前写一个 5 分钟脚本,从 2 小时缩到 20 分钟。
三、实战对比:一句话 “定身份”,输出天差地别
给你们看我上周做的测试,主题都是“如何提升时间管理能力”:没加角色的指令:“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
AI 输出:像从百科里抄的,看完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加了角色的指令:“你是有 3 年职场经验的时间管理讲师,给刚入职场的新人写建议文,风格亲切点,要带具体工具”
AI输出:开头先共情“刚入职场的头几个月,总是充满期待又带点手忙脚乱——会议一个接一个,任务清单越写越长,邮箱里的未读数字不停跳动,而下班时间却越来越晚”,然后分点: ①用滴答清单建 “每日待办”(教怎么分类 “重要且紧急/ 重要不紧急”) ②用 “小番茄工作法” 拆任务(具体说 “25 分钟专注 + 5 分钟休息,每天先做 3 组”) ③避坑提醒 “别把计划排太满,留 20% 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结尾还加了句 “刚开始可能会不适应,坚持一周就能找到节奏,加油!”—— 有温度、有细节,新人看了能直接用。
你看,就差一句 “你是谁”,AI 的输出就从 “没用的大道理” 变成 “能落地的干货”。
四、万能角色模板:按场景抄,不用自己想
我整理了4类高频场景的角色模板,你们直接改改就能用,省得每次都想破头:
第一类:内容创作刚需(写文章、脚本、问答用)
(1)公众号写手:适合写结构清晰、带案例的干货文,比如 “你是公众号职场干货写手,写一篇给 30 + 职场人的‘高效复盘’文章,要带每周复盘表模板”
(2)知乎高赞答主:适合写逻辑强、层层拆的问答,比如 “你是知乎高赞答主,回答‘35 岁转行做运营,该从哪开始’,要分‘学习方向 + 简历优化 + 面试技巧’三点说”
(3)B 站 UP 主:写视频脚本用,比如 “你是 B 站科技区 UP 主,写一个‘AI 工具怎么提升办公效率’的 3 分钟脚本,要带操作演示话术”
(4)播客主持人:写访谈提纲用,比如 “你是职场播客主持人,准备一期‘自由职业者如何做时间管理’的访谈问题,要问痛点、方法、避坑点”
第二类:行业专家(解决专业问题用)
(1)品牌营销顾问:做策略、写文案,比如 “你是 10 年品牌营销顾问,给新中式茶饮品牌写‘开业活动策划’,要带目标人群分析 + 活动流程”
(2)职业发展教练:改简历、做规划,比如 “你是职业发展教练,给想从行政转 HR 的人写‘简历优化建议’,要突出可迁移技能”
(3)中学语文老师:出教案、改作文,比如 “你是初中语文老师,写一篇‘记叙文开头写作技巧’的教案,要带例子和练习题目”
(4)房地产销售专家:给购房建议,比如 “你是房地产销售专家,给首次买房的年轻人写‘刚需房选购指南’,要避‘腰线层、槽钢层’这些坑”
第三类:电商 / 带货(写种草文、口播、详情页用)
(1)小红书达人:种草用,比如 “你是小红书美妆达人,写一篇‘混油皮夏天粉底液推荐’,要带‘持妆测试 + 遮瑕效果 + 控油时长’真实体验”
(2)抖音口播写手:直播脚本用,比如 “你是抖音服装口播写手,写一段‘夏季连衣裙促销’的口播,节奏要快,突出‘显瘦 + 显高 + 今天下单减 50’”
(3)淘宝文案策划:详情页用,比如 “你是淘宝母婴文案策划,写一篇‘宝宝辅食机’的详情页文案,要突出‘安全材质 + 易清洗 + 多功能’,戳宝妈痛点”
(4)电商客服设计师:写回复话术,比如 “你是电商客服话术设计师,写‘退换货’的标准回复,要安抚情绪 + 讲流程 + 提解决方案”
第四类:企业 / 职场实用(写纪要、JD、BP 用)
(1)HR 招聘经理:写 JD、面试题,比如 “你是 HR 招聘经理,写‘新媒体运营’的职位 JD,要带岗位职责 + 任职要求 + 薪资范围”
(2)行政助理:写会议纪要,比如 “你是行政助理,写‘月度销售会议’的纪要,要分‘会议内容 + 待办事项 + 责任人 + 截止时间’”
(3)CEO 战略顾问:写 BP,比如 “你是 CEO 战略顾问,写‘AI 教育产品’的商业计划书框架,要带市场分析 + 盈利模式 + 融资需求”
五、3 个进阶技巧:让 AI 的角色 “更真实”
光给身份还不够,我踩过几次坑后发现,加这 3 个细节,AI 输出会更精准:
技巧 1:加 “任务背景 + 目标”,别让 AI 瞎猜
比如你让 AI 写考研作文提纲,别只说 “你是写作教练,写作文提纲”,改成 “你是写作教练,给英语基础差的考研学生写作文提纲训练方案,目标是让他们 30 分钟列好提纲,能套用模板”—— 这样 AI 会避开难的句式,重点讲模板用法。
技巧 2:加 “身份情境”,让角色有 “故事感”
比如你想写体制内离职的经验,别只说 “你是自由职业者,写离职经验”,改成 “你是刚从体制内离职 3 个月、做自由运营的人,给想离职但怕不稳定的人写经验文,要讲‘离职前准备 + 初期接单技巧 + 应对焦虑的方法’”—— 这样 AI 会用 “我当时”“我发现” 这种口吻,更有代入感。
技巧 3:角色叠加,1+1>2有时候单一角色不够用,比如你要提炼产品卖点,光让 AI 当 “产品经理” 不够,改成 “你是产品经理 + 用户研究员 + 营销专家,根据用户调研数据,提炼这款母婴辅食机的卖点,要兼顾‘安全 + 方便 + 宝妈需求’”—— 这样 AI 会从产品功能、用户痛点、营销话术三个角度来写,比单一角色全面。
本期总结:记住这 3 个核心
1.角色是 AI 的 “导航”:别让 AI “裸奔”,给它一个身份,它才知道往哪走;
2.越具体越好:加背景、加情境、加目标,别让 AI 猜你的需求;
3.多试多调:第一次输出不满意,就补充 “再像 XX 角色一样,多加点案例”,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其实用 AI 的核心不是 “让它替你干活”,而是 “教会它怎么帮你干活”。“角色扮演” 就是最容易上手的 “教学方法”,今天试一次,你会发现 AI 突然 “懂你” 了。
你们之前用 AI 时遇到过什么坑?是输出太干还是不贴合需求?评论区说下,下次我针对性拆解决方案~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