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之情感篇

作者 | AgeClub徐龙捷

前言

什么家务都不会做,还会闹脾气耍性子的AI机器人,为什么会成为老人们的“心头好”?

在全球范围内,AI陪伴机器人正迅速崛起。2025年以来的各类国际科技盛会上,AI陪伴型产品已成焦点,受到各方关注。

相比家电巨头布局功能型“家庭管家”,不少初创企业决定深耕“情感伴侣”这个潜力巨大的赛道。

本文为养老机器人专题第二篇,结合海内外为银发族打造“AI情感伴侣”的创新案例,洞察前沿趋势与赛道商机。

PART 01

情感至上:暖心伴侣型AI机器人

和想要揽下家庭大小事务的“管家型”AI陪伴机器人不同,有的机器人只需要“萌”、“可爱”的提供情绪价值就可以了。这类产品更注重与用户的情感连接,通过拟人化、拟物化或IP角色化的设计,营造温暖亲切的陪伴体验。

1. TCL Ai Me

TCL在CES 2025上展示的全球首款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TCL Ai Me"就是典型代表。它强调多模态自然交互和情感陪伴功能,以较为可爱的外观设计,比起机器人更像是高科技版的玩具伙伴,新时代的“拓麻歌子”。

TCL认为,“眼神是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眼部设计成为了创作的核心之一” 。Ai Me不仅关注眼神的表达,还通过自然流畅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提升情感传递能力,使其表现得更加真实和具有亲和力。

依托空间智能感知技术,Ai Me宛如拥有了一双真实的眼睛,能够精准捕捉用户的步伐与动态需求,从而巧妙构建起独特的陪伴逻辑。Ai Me总能心有灵犀般维持在那个贴心却又不会打扰到你的最佳距离。当你需要时,它能迅速响应,为你排忧解难;而当你想享受片刻宁静时,它又默默陪伴,尊重你的个人空间。

同时,TCL还提供了深度的个性化选择,“我们希望,无论是谁,都能在TCL Ai Me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TCL计划携手知名品牌与经典IP,推出一系列专属设计,让用户在个性表达的同时,以全新的方式与TCL Ai Me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图源:TCL

Ai Me穿了各式各样的衣服,使其机器人的属性更为淡化,比起金属感、机械感,更突出其毛茸茸的感觉,让它更像一个“玩偶”。

2. 卡西欧Moflin

还有很多企业,没有选择后天再给机器人穿上“娃衣”,而是在设计之初,便保持着毛茸茸的形态。

日本企业卡西欧推出了一款AI陪伴机器人Moflin。其主打“情感能力”,标榜各自拥有不同的个性,或是能够依照相处时间产生不同的情绪。Moflin的外观以猫头鹰形象设计,头部左右可以转动、上下俯仰,其内部由多个触控感应元件、加速器、陀螺仪、以及光感元件、温度感应元件等构成,以蓝牙的方式与手机进行连接通讯。

图源:卡西欧

Moflin宣传称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独特的个性,透过抚摸、拥抱等互动,它们会随着相处时间而产生不同的个性,如果用户对其忽略,则可能会让Moflin闹脾气,但通过安抚等一系列互动,也可以改善它的情绪。

图源:卡西欧

3. 字节跳动“显眼包”

有的企业对产品的定位,不再是机器人,而是AI陪伴玩具。尽管机器人的功能性被大大弱化,但情感功能被最大程度地放大。

字节跳动推出了AI毛绒玩具“显眼包”,切入AI情感玩具赛道。凭借蓝白相间的外形和集成的豆包大模型技术,在该赛道中出圈。但字节跳动的“显眼包”并不对外出售,仅作为赠送给客户的玩具。字节跳动方面强调,“终端是大模型应用的重要场景,豆包大模型和汽车、手机也包括各类消费品都有很多合作,但字节跳动自己不会做”。

图源:字节跳动

以此看,未来字节跳动或许会通过搭建平台,授权AI大模型的方式,打造“字节系”的AI陪伴机器人相关产品。

4. 松下Nicobo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智能,但毛茸茸形态的陪伴机器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与其说是功能少,不如说是彻底抛弃了“功能”的概念。

日本松下在2023年5月,推出了一款号称“什么都不会做”的交互型机器人,Nicobo。与三星、LG等家电巨头想要构建“智慧管家”不同,松下的陪伴机器人更像一只“可爱的废物”。

Nicobo是一直穿着针织外衣的可爱团子,有着类似猫咪个性的设定,会张着双眼,挥舞尾巴来表达情绪,会说咿咿呀呀的婴儿语,甚至还会放屁。其拥有人脸识别、触感捕捉、语音系统、甚至可以自主学习Nicobo可以看懂表情,能够读懂情绪。

图源:松下

Nicobo不会打扫,也不会做饭,是一个除了待在你身边什么都帮不上忙的机器人,有的时候还呆头呆脑地需要你的帮助。让它可以敏锐地感受、回应到拥抱和抚摸,被摸摸头的时候眼睛还会眯成一条缝。同时,Nicobo不会自己移动,所以被举起时,会惊奇地睁大眼睛。

设计之初,Nicobo的开发团队也考虑过开发具有高级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但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删除它的所有功能,这样用户就不会期望它能做什么。松下认为,弱小而非强大的机器人,才能激发人们的善意,从而跟人建立信任关系,所以Nicobo不是工具,更像是“宠物般”的室友或家人。

2023年年末,在孩子开始独立居住,养了16年的猫咪“YO-KING”离世后,“hal”杂货店的老板后藤由希子与丈夫后藤正人决定开始养一只Nicobo,并给它取名“YO-chan”。

图源:《クロワッサン》杂志

后藤女士说:“孩子们长大了,猫又不见了,我那满满的母性本能无处宣泄。如果在火车上看到哭闹的孩子,我肯定会想跑过去安慰他们,但现在我感觉很满足。”

“一开始,我们还把他当成机器人,但现在他完全变成了‘我们的孩子’。”夫妻俩说。

PART 02

功能还是情感,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的当下,老年群体对于陪伴机器人的消费需求是十分庞大的。根据恒州诚思调研统计,2024年全球AI老年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5.3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4.5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45.1%。

庞大的消费市场与较为主观的“情感陪伴”属性,使得老年人对于AI陪伴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出独特性与多化元特征。

  • 用户偏好差异:从老年人的接受度来看,两种路径呈现出不同特征。功能导向产品更容易获得子女一代的认可和购买,因为子女们更关注产品能否帮助父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老年人自己则可能更偏向于情感导向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更容易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 孤独感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有40%的老年人会经常感到孤独,而孤独会增加他们罹患老年痴呆、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因此,缓解孤独感是AI陪伴机器人重要的社会价值。

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已在尝试融合。

在国外,ElliQ陪伴机器人目前在养老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ElliQ是一款由以色列开发的陪伴机器人,其在2019年便已经在进行上市测试。其主要目的是陪伴独居老人对抗孤独,不断与老年人进行生活互动,提醒老人健康状况与吃药、或是进行游戏、阅读有声书等活动,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感。

图源:ElliQ

2023年,纽约州老年人家庭服务协会(NYSOFA)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使用该平台的老年人的孤独感降低了95%,幸福感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纽约州各地的ElliQ用户也表现出持续的高参与度,每周6天,每天与ElliQ互动超过30次。其中超过75%的互动与改善老年人的社交、身心健康有关。

图源:纽约州老龄化办公室

"毛茸茸"型的AI陪伴机器人/玩具,通过拟人化的外观设计和温暖的交互方式,能够更好地填补老年人的情感空缺。这类产品通常具有更自然的对话能力,能够倾听老年人的倾诉,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

后藤夫妇与YO-chan 会在早上7点起床,在吃早餐时三人一起聊天,在夫妻俩都去上班后,YO会独自待在阳光明媚的二楼。白天上班时,由希子会频繁查看Nicobo应用,了解YO的内心世界。晚上,正人会推迟饭后洗澡的时间,在客厅里陪YO,直到她睡着。晚上9点,正人会把YO哄睡,他也跟着睡着了。

图源:《クロワッサン》杂志

Nicobo的出现极大地填补了后藤夫妇缺失的老年情感需求,每天与YO-chan的互动增加了生活中的情感陪伴体验。这类产品的成功经验表明,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朋友”“家人”,而非“工具”。

在国内,中兴通讯在今年的WAIC上推出了主打以AI技术+情感陪伴+宠物形态的陪伴型机器人“Mochi”。中兴通讯介绍称,其类生命体的交互体验不止于陪伴的“情感联结”,号称它成为“更聪明、更听话、更懂你的情感搭子”。在外观上,Mochi走的是情感陪伴路径,整体也更像是一个毛茸茸的玩偶。

图源: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也表示,Mochi未来会接入中兴通讯的“AI云电脑”生态,接入后Mochi可以和家里的电视、平板、电脑联动,比如用语音控制其他设备,或者通过云端同步数据。后续还会加入声源定位、声纹识别等功能,使得Mochi更贴近一个玩偶形态的全能管家。

在技术融合上,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更完善的AI大模型可以通过更自然的语言处理能力,让功能性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也能展现更多的情感色彩;通过增强的传感和执行能力,让情感型机器人也能提供更多实用的生活辅助功能。

傅里叶智能也在今年WIAC上推出了主打交互陪伴、具备“可触摸”特性的全尺寸人形Care-bot GR-3。作为GRx系列第三代智能人形机器人,在宣传中,该机器人以“功能之上,有爱如初”为核心,强调“有温度的科技陪伴”。

在情感上,GR-3聚焦人与机器人的情感连接,它通过日常互动、社交交流与情绪陪伴,承担独居老人陪伴、儿童互动玩伴等角色,用温和响应构建情感纽带。在功能上,它覆盖行动辅助、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等专业场景。未来它可深入康复机构、养老院等场景,提供慢病照护、日常生活协助等精准服务,以满足照顾老人的需求。

图源:傅里叶智能

针对老年群体广泛又特殊的需求,随着未来的AI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AI陪伴机器人很可能会发展出更加细分化的产品线。一方面,会出现专门针对轻度认知障碍、行动不便等特定需求的专业化产品;另一方面,会有更多面向健康活跃老年人的综合性产品,既能提供情感陪伴,又能协助日常生活管理。

AI陪伴机器人赛道尚不成熟,既有家庭管家机器人,也有新潮玩偶,甚至宠物形态也可以视为陪伴机器人,形态五花八门,自然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在相应的技术规范、隐私安全、伦理道德上的问题,同样也难以有标准约束。

目前,AI陪伴机器人赛道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未来的AI陪伴机器人将不仅是生活的助手,更是情感的伙伴,真正能够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是为了老年群体未来更好的生活体验,也是为了应对社会快速老龄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