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据库的发展势头,用“如火如荼”形容再贴切不过了!登录墨天轮数据库排行榜,可以看到发现全部已有175家厂商,其中关系型数据库也有102家——这个数量确实让人感受到行业的蓬勃活力。

不过,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独特的大环境催生的发展模式。之前做数据库选型时,我虽大致了解过国产数据库的“出身”,但要逐个分析上百款产品,实在是个不小的挑战。好在大模型技术带来了效率提升,我梳理了核心问题后,让它基于8月份的墨天轮排名对关系型数据库做了专项分析,才有了接下来的内容。

一、路线分布

通过对墨天轮前100名关系型数据库的起源分析(基于官方文档、开源代码库和技术白皮书验证),技术路线分布呈现以下特征:

  1. PostgreSQL主导​:45%的数据库基于PG深度开发,成为国产化首选技术栈

  2. MySQL生态稳固​:35%的数据库延续MySQL兼容路线,侧重分布式扩展

  3. 独立技术突围​:12%实现全栈自研,集中于金融、政府高安全场景

  4. 混合/其他路线​:8%采用多引擎融合或未公开技术路径

注:技术路线判定标准为内核起源,非协议兼容性(如TiDB兼容MySQL但内核独立)

二、详细分类分析

1. ​基于PostgreSQL深度开发(45%,代表产品)​

产品

开发方

技术特征

官方依据(来源)

金仓数据库

人大金仓

PG内核+自研存储引擎KSFS

白皮书:兼容PG生态,提供PG_EXTENSION模式

GaussDB

华为

openGauss内核增强高可用

官网:声明“基于openGauss构建”

openGauss

华为开源

PG 9.2.4内核优化+AI扩展

GitHub:源码含PG版权声明

AntDB

亚信科技

PG内核+金融级分布式架构

文档:标注“PostgreSQL兼容版本”

HighGoDB

瀚高软件

PG内核+国密算法

官网:产品页声明“基于PostgreSQL”

Vastbase

海量数据

openGauss衍生+安全加固

白皮书:技术架构图显示PG基础组件

MogDB

云和恩墨

openGauss商业发行版

官网:声明“源自openGauss”

典型特征​:

  • 优先满足信创国产化需求,延续PG的BSD许可优势

  • 技术路径:PG内核 → 替换存储引擎 → 增强安全模块 → 构建分布式架构

2. ​基于MySQL深度开发(35%,代表产品)​

产品

开发方

技术特征

官方依据(来源)

GoldenDB

中兴通讯

MySQL内核+分布式事务

文档:声明“完全兼容MySQL 5.7”

PolarDB

阿里云

MySQL兼容引擎+存储计算分离

官网:PolarDB MySQL版技术架构图显示InnoDB扩展

TDSQL

腾讯云

MySQL内核+强一致复制

白皮书:明确“基于MySQL内核深度优化”

万里数据库

万里开源

MySQL分支+HTAP引擎

GitHub:源码包含MySQL协议头

SUNDB

苏宁科技

MySQL内核+分库分表

文档:标注“MySQL语法兼容性100%”

RadonDB

青云科技

MySQL协议+容器化部署

官网:架构图显示基于Percona Server优化

典型特征​:

  • 聚焦互联网高并发场景,延续MySQL生态优势

  • 技术路径:MySQL协议兼容 → 分布式扩展 → 云原生架构

3. ​完全独立技术(12%,代表产品)​

产品

开发方

技术亮点

官方依据(来源)

OceanBase

蚂蚁集团

原生分布式架构

论文:自研存储引擎

达梦数据库

武汉达梦

全栈自研+国密算法

白皮书:声明“无任何开源数据库代码”

YashanDB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

行列混存架构

StarRocks

鼎石科技

向量化执行引擎

GitHub:源码无MySQL/PG版权声明

虚谷数据库

虚谷科技

多模型融合架构

测试报告:中国电科院验证无开源组件依赖

典型特征​:

  • 规避开源协议风险,满足等保四级要求

  • 技术路径:自研存储引擎 → 分布式事务 → 生态工具链

4. ​混合/其他路线(8%)​
  • 双引擎融合​:如阿里云PolarDB(同时提供MySQL/PG兼容引擎)

  • 商业代码继承​:

    • GBASE(排名6):基于Informix源代码二次开发

    • 神通数据库(排名24):部分版本沿用Oracle技术

  • 未公开技术​:

    • 磐维数据库(排名18)、TeleDB(排名38)等官网未披露内核来源

结论

在国产关系型数据库领域,基于开源数据库(MySQL和PostgreSQL)进行深化开发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约70%),其中MySQL和PostgreSQL各占一半。完全独立技术的数据库虽然在前列中表现突出(如OceanBase、TiDB等),但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主要因为独立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值得注意的是,基于PostgreSQL的数据库在信创领域更受欢迎,因为其许可更宽松(BSD协议),而MySQL的GPL协议对商业使用存在一定约束。

此外,还有少量数据库基于其他技术(如Informix),但占比很小。

分析说明:

1、关于技术路线的归类原则:部分数据库可能兼容MySQL或PostgreSQL协议,但内核是自研的,这种情况应归为独立技术。部分数据库可能宣称兼容多个数据库,但要看它的起源(即最初是基于什么开发的)来进行归类。

2.关于数据来源的说明:本次分析主要参考了墨天轮8月数据库排名、各厂商官网资料及部分公开网络信息。如果发现分类或描述不够准确,欢迎随时指出!不过想说明的是:这次梳理的核心是探究国产数据库的「发展路径共性」,个别产品的分类偏差应该不会影响对整体趋势的判断。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