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经分享|阿里通义实验室大模型方向三轮面试经历

最近刚刚面完阿里集团 通义实验室 - 大语言模型 岗位,整理一下面试过程和感受,希望对有志于大模型方向的同学有所帮助。

更多AI大模型开发 学习视频/籽料/面试题 都在这>>Github<< >>Gitee<<

一面:模型理解 + 算法基础

面试从自我介绍和过项目开始。因为我在实习中有使用过 Qwen 模型 做业务,面试官对此非常感兴趣,围绕着 Qwen 提了很多问题,比如:

  • 为什么选择 Qwen,实际落地效果如何?
  • Qwen 的模型结构设计,相比于 LLaMA、DeepSeek 有哪些不同?
  • 行业里超长上下文的常见解决思路,以及 Qwen 的具体实现?
  • MoE(Mixture of Experts)结构相比 Dense 结构训练的难点,以及 DeepSeekMoE 的创新点?
  • 大模型幻觉问题的缓解思路?
  • RLHF 的完整流程,PPO 和 DPO 各自的思想以及 Loss 函数表达式。

最后还考了两道编程题:

  • Transformer Encoder 的实现
  • LeetCode 152. 乘积最大子数组

总体感觉一面非常硬核,考察的是 对大模型整体原理的理解,而不是单点知识。时长也比较长,整体压力感强。


二面:训练与推理优化

二面依然从项目聊起,继续深挖 Qwen 的选择和效果,然后扩展到更多开源模型:LLaMA、DeepSeek、GLM 等。重点考察的是 模型训练与推理优化

  • DeepSeek 的亮点有哪些?DeepSeekMoE、MLA 的机制?
  • LoRA 的原理是什么?
  • DeepSpeed 框架:ZeRO-1、ZeRO-2、ZeRO-3 分别优化了什么?
  • FP16、BF16、FP32、INT8 在训练中的区别,应该如何选择?
  • 显存不足时的优化方案,除了 DeepSpeed,还有哪些技术?
  • FlashAttention 的原理。

编程题:LeetCode 200. 岛屿数量。

二面整体更偏底层,聚焦在 训练加速、显存优化 等工程问题。从面试官的问题能看出,通义团队非常关注 如何降低大模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三面:开放性思考 + 意向沟通

三面是大老板面,气氛相对轻松。依旧从项目聊起,重点还是围绕 Qwen,延伸到我的调研和改进思路。

开放性问题:

  • 站在你个人的角度,Qwen 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 你觉得当下大模型的上限在哪里?
  • 如果给你 Offer,会不会加入通义?

三面更像是一次交流,重点考察候选人 对行业趋势的思考,以及个人职业选择的意愿。


面试总结

整个面试下来,我的感受是:

  1. 难度确实很高,涉及了模型原理、训练优化、工程实践和行业思考,几乎没有遗漏。

  2. 通义实验室的 bar 真的不低,相较于我之前面过的阿里其他部门(比如达摩院),整体压力更大。

  3. 如果有意向走大模型方向,准备时一定要覆盖:

    • 大模型结构与原理(Transformer、MoE、RLHF 等)
    • 工程优化(DeepSpeed、显存优化、精度选择、FlashAttention)
    • 行业趋势思考(开源模型对比、幻觉问题、长上下文解决方案)

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面试体验,难度大但收获也多。

写在最后
如果你也打算冲大模型方向,建议不仅要“八股”过硬,还要有自己的 实践经验与思考。大厂面试更看重候选人能不能从原理、落地和趋势三个维度去表达,而不是单纯背诵答案。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