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处理技术层出不穷,其中 ETL 和 RAG 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它们在数据处理的不同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它们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对于技术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拆解 ETL 与 RAG,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项技术。

一、ETL 的本质

ETL 是数据进入数据仓库的必经之路,它由 Extract(抽取)、Transform(转换)、Load(加载)三个步骤组成。

Extract(抽取)

从各种来源获取数据,这些来源包括 ERP、CRM、日志文件、CSV、API 等。例如,把电商网站的用户订单数据(存储在 MySQL 中)、库存数据(Excel 格式)、商品信息(通过 API 获取)都抽取出来。

Transform(转换)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统一标准,清洗掉噪声数据。具体操作有:

  • 统一时间格式,比如将 “09/08/2023” 转换为 “2023-09-08”。
  • 去掉脏数据,像缺少订单号的行就属于脏数据,需要剔除。
  • 进行聚合、衍生字段等操作,例如通过 “销售额 = 数量 × 单价” 计算出销售额。

Load(加载)

将处理好的数据装载到目标系统,比如数据仓库(如 Snowflake、BigQuery)或 BI 工具(如 Tableau)。这些数据最终用于报表生成、预测模型构建、KPI 分析等。

一句话总结:ETL 的输出是一份 “干净、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

二、RAG 的本质

RAG 的作用是让大模型能 “带书答题”,它包含 Retrieval(检索)和 Augmented Generation(增强生成)两个部分。

Retrieval(检索)

从外部知识库里寻找相关文档。例如,当客户问 “这双鞋能不能机洗?” 时,系统会先去知识库检索《商品说明书》。

Augmented Generation(增强生成)

把检索到的文本拼接到 prompt 中,再输入给大模型。比如:

  • 用户问题:这双鞋能不能机洗?
  • 检索内容:商品说明书第 3 页:本产品不可机洗,只能手洗。
  • LLM 回答:这双鞋不适合机洗,请使用手洗方式清洁。

一句话总结:RAG 的输出是一份 “结合上下文的问答内容”。

详细可参考下文:

从零理解 RAG:让大模型“带外脑”回答问题https://blog.csdn.net/mz159_357/article/details/151322943?fromshare=blogdetail&sharetype=blogdetail&sharerId=151322943&sharerefer=PC&sharesource=mz159_357&sharefrom=from_link

三、RAG 的 “隐藏 ETL” 流程

很多人认为 RAG 只是 “检索 + 生成”,但实际上在检索之前,存在一个小型的 ETL 流程,即数据预处理。

Extract

抓取原始文件,如 PDF、网页、知识库条目等。

Transform

包括文本分块(chunking)、去除 HTML 标签和广告、向量化(embedding→数字向量)等操作。

Load

将处理后的数据写入向量数据库,如 Pinecone、Weaviate、Milvus 等。

也就是说:ETL 负责把数据喂给数据库;RAG 负责把数据库里的知识喂给大模型。

四、ETL 与 RAG 对照表

流程阶段

ETL

RAG

数据源

ERP、CRM、日志、API

PDF、网页、文档、FAQ

抽取 Extract

抓取表格、日志

抓取文本内容

转换 Transform

清洗、标准化、聚合

分块、去噪、向量化

加载 Load

数据仓库、BI 工具

向量数据库

下游目标

报表、机器学习

LLM 生成回答

价值

“能分析”

“能回答”

五、电商场景举例

ETL 场景

老板要看 “过去三个月的畅销品类”。此时,需要把订单、库存、退货数据通过 ETL 流程处理,最后导入 Tableau 进行销量分析。

RAG 场景

客户问 “这件衣服可以退货吗?”。RAG 系统会从《退货政策文档》里检索相关信息,然后由 LLM 给出准确回答。

六、总结

ETL 是面向机器的,主要服务于数据仓库;RAG 是面向人的,主要用于大模型问答。在 RAG 构建知识库的过程中,其实用到了一个 “轻量版的 ETL”。

未来趋势:企业会将 ETL 管道和 RAG 管道统一,让同一份原始数据既能用于生成报表,也能为大模型提供支持。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